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渔政渔港监督站上半年工作总结

渔政渔港监督站上半年工作总结

渔政渔港监督站上半年工作总结渔政渔港监督站上半年工作总结**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在主管局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区渔业安全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抓好船舶管理、安全生产、综合执法、环境建设和队伍建设等工作,促进渔政管理上新台阶,致力构建和谐渔业、生态渔业。

今年来,我们本着“服务渔民、方便渔民”的原则,以《条例》为依据,以《规则》为准绳,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拓展船检业务,提高检验水平,在实现全区渔业安全工作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业务学习制度组建由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局长担任副组长,区渔政站、镇(街道)、渔区、渔业村领导为组员的渔业安全生产活动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全区渔业安全生产活动。

为提高验船队伍的业务素质,我们坚持学习渔船检验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检验技术,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积极参加验船师业务培训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有效提高检验水平。

二、强化内部管理,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渔业船舶检验规章制度是开展检验工作的依据和准则。

在深入贯彻上级颁布的规定、规程的基础上,结合我站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和政务公开等船检管理制度,使船检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建立健全渔业安全台账、安全值班和事故报告制度。

使用省局下发的渔业安全台账记录簿,指定专人负责作好记录及事故报告,日常安全值班及节假日领导24小时通讯畅通落到实处。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船员技术素质我们定期或不定期为渔民举办职务船员培训班,培训内容:一是安全航行和安全生产技术操作知识;二是有关港航法律法规;三是自救、互救技能;四是各类事故案例讲解。

对新增船员组织考试,明确他们的责任,提高他们在渔业经济活动中安全管理的意识,增强他们做好每次出航管理的自觉性,实现渔业安全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发挥他们参与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只有他们自觉按照操作规程和航行作业的规定要求去做,渔船的安全、渔民的安全才有最基本的保证。

四、抓好常规检验,不断提高受检率渔船检验质量是船检工作的生命线,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文件精神,我们要求每个验船师都必须持证上岗、依法检验,严格按照检验程序和检验标准,做到100%登船检验。

针对渔船特点,我们尤其加强对安全、消防、救生、信号设备的检验,对于设备损坏或配备不齐的船舶,我们一律要求必须配备齐全后方予签发适航证书。

今年我们对快艇取消了渔业检验登记管理,逐步淘汰钢丝网水泥渔船,对老旧木质渔船的灰缝填补质量及局部的腐蚀、蛀蚀和铆钉的锈蚀予以重点关注,引导渔民予以拆解报废。

狠抓检验质量的同时,注重提高渔船受检率。

实行检验预警机制,提前一个季度公布到期受检船舶名单,使得渔民能够及时申报,按时检验,确保了航行安全。

今年共检验各类渔船2874艘次,受检率达到了100%。

五、坚持以人为本,抓好渔业安全我站始终把船舶安全摆在渔政工作首位,不厌其烦深入基层,指导船主与当地村委会签订好安全责任书,建立区、镇、村三级共管局面;建立全区渔业安全生产网络人员,保证上下之间的及时沟通和联络,确保各种渔业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贯彻落实;建立渔民手机移动信息平台,及时提供天气资讯、安全事项等服务。

使渔民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天气状况,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我区渔民防台、防灾的能力,进一步保障了渔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每次台风来临和袭击期间,渔政人员心系渔民,坚持深入渔港,了解渔船情况,共同做好船舶的安全靠岸、人员撤离。

六、开展互保业务,提高渔船的抗风险能力渔业生产是高风险的产业,渔船抗灾能力弱,自救能力低,发展渔业互保事业是化解渔业生产风险,增强抗灾害能力,减少渔民生命财产损失,保障渔区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推行渔业互保政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惠渔政策,渔业互保政策的出台,为渔民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截止目前,我站已办理内陆渔民人身平安互助保险11222份,参保船员5652人,为船员提供了11222万元的风险保障,有效地化解了渔业生产的风险,为渔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七、注重安全宣传,加大社会影响在抓好船检业务同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

今年,我们已在重点渔村、渔港悬挂安全生产横幅30条、树立警示牌30块、张贴宣传标语20条,逐船向渔民宣传安全知识及有关渔业法律法规,送上有关介绍渔业安全生产及渔船安全设备配备等方面的书籍和材料3000份;同时,我们还注重加强对外宣传。

今年来,在国家渔业信息网、东海区渔业信息网、省海洋与渔业局网、省渔船检验局网、市农业信息网、区水产畜牧网及市渔政简讯和局渔牧简讯等多家网站和简报上进行了宣传报渔政渔港监督站上半年工作总结第2页道。

截止目前,在这些网站上已刊登相关文章36篇次。

这些宣传报道使渔船检验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深入人心,也有效扩大了社会影响力,促进了船检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区在渔业安全方面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让人满意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太湖网围拆除后,尚有没能彻底清除的网围设施遗留在湖区内,部分沉船也没有及时打捞上岸,白塔湾水域还留有一条长约500米的土坝。

这些遗留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渔业安全。

2.东山沿湖及内港船舶的乱停乱靠,严重影响了船只的正常行驶,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且一旦发生较大的台风等自然灾害,停靠在沿湖的这些船只极易发生倾翻。

3.原渔用快艇今年已取消了渔业船舶登记管理,但这些快艇仍在从事渔业生产,也将是渔业安全的一大隐患。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加强渔业安全宣传和安全监督力度,在网围养殖区制作安全警示牌,增强渔民安全防范意识。

并积极与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联系,在近期内对湖区内这部分沉船进行打捞,清除遗留的土坝,整顿乱停乱靠的船舶。

对已取消渔业船舶登记检验管理的这些快艇,将与地方政府共同商讨管理办法。

这些措施的落实,将推动全区渔业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和好转,为实现“两个率先”、创建“平安**”和构建“和谐**”提供安全保障。

半年工作总结精选阅读2021年上半年渔业工作总结20xx年上半年渔业工作总结上半年,我们根据省、市渔业经济会议精神和全局20xx年工作重点,按照淡水养殖面积进一步扩大,渔业产业进一步提升,渔政管理水平和措施进一步完善的工作目标,紧紧抓住渔业生产、渔业产业化发展、渔政执法等几个关键环节,突出重点、扎实工作,积极有效地推动全区淡水渔业的稳步发展。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及成效1、抓好渔业生产,保持全区渔业经济平稳发展。

上半年全区养殖面积23295亩,其中山塘、池塘、水库等养殖面积1455亩,与去年同期略有扩张。

投放花、白鲢,草鱼等淡水鱼种67吨。

淡水鱼苗生产610万尾。

上半年水产品总产量805吨。

实现渔业经济产出值2575万元,其中淡水养殖、捕捞、水产苗种等达到64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0万元;涉渔流通和服务业1935万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2、编制养殖区域规划,调整养殖结构布局。

今年来,我们按照渔业养殖证制度和省市主管局的要求,根据我区的生产实际,对全区20xx-2021年的养殖区域进行全面规划。

规划xxxxxxx等22110亩的外荡水域为鱼类粗养区,重点养殖四大家鱼;规划xxxxx等1095亩的淡水池塘、围塘为鱼类精养区,重点养殖培育田鱼以及观赏鱼类;规划xxxxx等3780亩的水库、山塘为鱼类混养区,充分发挥其水位较深的特点混养不同水层的鱼类;规划xxxx等10000亩的山区稻田为临时鱼类养殖区,重点养殖田鱼和黄鳝等。

同时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并积极引导区域内养殖户在自愿的前提下,按照规划的要求,调整养殖品种。

从目前来看,通过养殖区域规划,我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外荡水域养殖为主,内塘、山塘、池塘、水库等水域养殖为补充的淡水鱼养殖格局;以及以传统的四大家鱼为主,田鱼和观赏鱼类为辅的渔业养殖品种结构,进一步合理区域养殖布局。

并且养殖品种也逐步呈现多样化,特(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别是名特优品种的比重在逐步提高。

3、加强普法宣传,抓渔政管理,切实保护渔业资源。

一是加强《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等为主要内容的渔业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

今年4月1日起《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为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保护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的法律意识,增强守法的自觉性。

我们组织科室人员,参加省局举办的实务学习。

采取了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方式,在区人民政府门口、二个养殖场以及主要镇(街道)等利用悬挂横幅、树立警告牌等宣传方式,作好《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等渔业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

共计悬挂宣传横幅8条,发放宣传资料50多册。

二是开展执法检查,打击非法“电、毒、炸”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上半年共组织渔政执法人员开展渔政检查11次,查处非法电鱼案件1件,查扣没收捕鱼电瓶2只、升压器1个,通过大力的宣传和执法管理有效的保护我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环境。

4、完善三项记录,作好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的浙政发〔20xx〕23号《关于加强海洋与渔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千场无公害、万户信得过”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要求。

今年以来切实加强了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一是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执行标准等内容的宣传,发放禁用鱼药清单和养民必读(渔药篇)共50多份,加大渔饲料、渔药等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宣传,增强养殖户安全用药意识,自觉参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杜绝使用违禁投入品;二是完善养殖生产的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投售记录等三项记录,要求各养殖户专人负责做到每月有记录。

三是开展渔用药物使用情况和用药记录检查,督促养殖户规范用药,做好渔用投入品安全自控,在源头上预防水产品的出现药物超标等情况,确保我区的初级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四是积极申报渔业养殖无公害产地认定,今年我们上报无公害渔业养殖产地认定基地1个,面积510亩。

现该基地已经通过市有关专家的产地环境检查,待省里认定。

如果通过认定,那将填补了我区至今尚无水产方面无公害产地的空白,同时也将是我区农林渔牧副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全面发展、齐头并进的一个重要标志。

5、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山区稻田养鱼。

稻田养鱼对促进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田综合效益,拓宽山区农民的增收渠道,实现农民稳粮增收、农业增效、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今年来,我们在去年4个连片无公害示范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稻田养鱼示范基地和每村一户的稻田养鱼示范户建设。

一是精心选址,推进规模。

通过现场踩点和筛选,今年新增了xxx130亩的标准农田为稻田养鱼示范基地,同时又在泽雅其它田块较分散的村庄,以每村选择一户为单位的示范户共53亩。

现全区示范基地5个,示范户21户,面积达到713亩。

二是开展养殖技术培训,3月2日我们邀请了市局渔业处的专家在xxx举办了1期标准化稻田养鱼的技术培训,受训60多人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