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放射科个人事迹(最新)

医院放射科个人事迹(最新)

个人事迹他医德高尚,视病人如亲人,以病人的健康为自己最崇高的目标。

他能够耐心向患者解释影像学检查结果,无论院内、院外认识与不认识患者或自带影像检查材料者都能认真对待。

他在承担大量日常工作的同时,每天接待为数众多的院内各科会诊,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医疗工作需要,就及时地为临床提供诊断建议,他就是市二院影像科主任孙华峰。

他工作几十年如一日,每日坚持带领全科集体会诊、讨论;在诊断中将先进的理论、技术与实际工作结合,注重提高全科人员医疗素质。

坚持亲自审核每份重要、疑难病人和大部分住院病人的影像学诊断报告;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避免了许多重大医疗差错、事故。

仅2017年,审核住院病人CT和MRI报告 6064份;发现并修正诊断缺欠676例,其中可能导致重大医疗后果的严重误诊30例。

为加强质量管理,有效降低误错诊断发生率,对诊断缺陷按人分别记录;同时每月对检查、诊断质量进行讲评,在绩效工资分配中体现,提高了全科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个人医疗技术水平和全科医疗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作为影像科主任、市二院的职工,他始终从医院的大局出发,时刻维护医院的利益,只要对医院有利,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扎扎实实把工作做深、做细。

在全科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秉持适当、方便快捷的影像学检查,及时、准确、尽可能详尽的诊断意见的工作方针;在检查过程中为受检者尽可能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和体验。

他以自己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推动着医学影像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人民的好医生**,男,1976年11月出生,42岁,硕士研究生,2003年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后,在长春市第二医院一直从事心内科工作至今。

2011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现任吉林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心脏病分会委员、风湿病分会委员,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分会常务委员,至今发表到国家级及省级十余篇,2011年在长春市局举办的年轻医生宣誓大会上作为杰出的年轻医生代表讲话,2013年被评为长春市卫生局“白求恩式务工作者”称号,在中国第一届医师节获得“优秀青年医师”称号。

医德高尚总是见他和患者及家属交流,态度温和,不厌其烦。

从不接受患者的宴请、红包及馈赠。

遇到有特殊困难的患者,他经常在经济上、精神上对患者给予很大的支持。

一次有位病情较重的患者刚见好转就要求出院,详细交流得知患者经济拮据,他自掏腰包,给患者续交了住院费,经过精心治疗及细心呵护,患者明显好转后才出院。

这样的事例很多,遇到真正困难的患者,他也经常把电话留给对方,他用自己高尚的品德感动了无数的患者、家属及和他有接触的人,赢得了真挚的爱戴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成为医院最受欢迎的医生之一,收到的表扬信、锦旗、口头表扬不计其数。

医术精湛、他刻苦钻硏,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

怀着一颗救死扶伤的爱心,日复一日,默默奉献在医疗第一线,用自己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危重病人。

一次接到急诊科会诊请求,快速赶到后发现患者意识丧失,心电监护显示为室性心动过速,立即组织心肺复苏,心脏电复律,之后立即转运疗区,在往疗区的路上患者再次出现室性心动过速,他跪在移动病床上持续心脏胸外按压,到达疗区后组织科室继续积极抢救,患者苏醒后第一句话是:你是唐医生!那种场合有位年轻医生感动地留下了眼泪。

恢复窦性心律后复查心电图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抗栓治疗,之后联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随访,患者恢复得很好。

心内科的病人多,急危重症多发,经常看到他下班后疲倦的身躯,但是在患者面前展现出来的永远是精神抖擞。

坚持学习他曾经是长春市第二医院最年经的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个人的勤奋、努力和艰辛可想而知。

作为一名医生,他十分注重自我提高。

在平时的工作中,他认真向医院的老前辈请教,悉心聆听他们的教诲,虚心学习他们的技术。

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有时间他就看相关书籍及杂志,学习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的同吋,随时跟进本专业的新近研究进展,及时、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在他的带动下科室的学习和上进氛围浓厚。

多年来表现优秀,一直是长春市卫生局的预备干部,院领导们也多次想让他到行政岗位上去,但是他却一直拒绝着,坚持在临床一线工作,把青春的汗水挥洒在为最底层的患者服务的路上。

医院内三科主任市第二医院内三科以诊疗呼吸系统及内分泌、代谢疾病为专业特色,如今在白丽艳主任领导下,正以精湛的技术、崭新的风貌、优质的服务履行着白衣天使的圣神职责,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

作为科室发展的领头人,白丽艳科主任常常说:“一个好医生,不仅要有一颗仁慈、能体恤病人疾苦的心,更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技术”,所以她一直以来带领科室人员坚持专研业务,注重知识更新,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在科室内定期组织专业学习,请行业内知名专家来科室会诊、讲学。

在全国大型学术会议也常常见到内三科医生的身影,在她的带领下,科室积极推广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提高了患者达标率和患者满意度,从科室最初仅有2台胰岛素泵又常常闲置的状态,发展至目前已有16台胰岛素泵还常常供不应求,同时带动了医院相关科室的发展。

外科、骨科等科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因早期强化治疗而长期受益,科室积极开展了糖尿病早期并发症筛查,不断更新治疗理念,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全程管理,患者受益,同时提高了科室效益,也提高了社会效益。

针对呼吸领域科室开展了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技术,提高了呼吸衰竭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降钙素原检测的开展,提高了对感染病人的评估。

肺功能检测的开展,使得呼吸功能障碍的病人得到了及时的诊治。

技术的精湛加上良好的医德医风,造就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患者心中如润泽的甘霖,和煦的春风。

现在低保患者多,很多“三无”患者常常无人照料,其中不乏合并终末并发症的患者,生活自理面临极大困难,对待这样特殊的患者,科主任带领下全体医护人员尽可能给予特殊的关爱;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使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但他们不骄不躁,对待患者无论财富地位,均一视同仁,依然耐心细致的给病人诊治,抚慰了无数患者的心。

内三科团队在白主任的带领下又是一个敬业的团队,白主任工作近30年从未休过工龄假,带病坚持工作更是家常便饭,她一周常常是七天工作日,在她的影响下,科室每位医生都能以科室为家,她们不能按时吃饭、不能准时下班;不能按时接送孩子上学、下学、不能忙家务、照顾家人......但他们从不抱怨,节假日不能与家人团聚是常有的事儿,工作中,他们不知付出了多少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努力,常常“轻伤不下火线”。

曾经,超负荷的工作使白主任原本需要卧床的腰间盘突出越发加重,但她没有卧床,而是强忍疼痛坚持工作,为了科室工作不受影响没有请假1天;曾经,有医生夜班时为抢救患者不慎导致足部骨折,但仍忍着足部肿痛坚持值完夜班,站好最后一班岗;曾经有医生发热39℃亦没有请假,忍着病痛,一边静脉输液一边坚持在临床一线。

今年夏季出现罕见的高热,在办公室室温达35.3℃环境中,他们克服困难与不适,依旧坚持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

相似的场景不胜枚举,医生团队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就这样不分昼夜默默奋斗在抢救病人生命的战线上,但大家毫无怨言,他们的护理队伍亦是长春市优秀护理团队,医护共同营造了一个技术过硬、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团队。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在科主任带领下,医生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在平凡而又细微的工作中,看到一个个虚弱的病体变得健康、看到一幅幅痛苦的表情逐渐舒展出笑容,只觉得一切艰辛付出都值了,正因如此,他们也取得了比较优秀的工作成绩,科室收到表扬信多封、锦旗多面,白丽艳主任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曾荣获“白求恩精神奖”、“优秀共产”、长春市系统“优质服务岗位明星”等多种荣誉称号;白主任领导下的医生团队,多次在院内临床技能操作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科室多名医生在全院病历书写大赛以及长春市卫计委举办的医疗机构病历质量综合评比中亦取得良好成绩并获奖。

内三科规范化的管理、人性化的服务,赢得了患者的充分信任和社会广泛好评,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这个团队必将在白丽艳主任带领下继续砥砺前行、厚德精业、敦行至善!个人事迹材料我于1990年毕业于北华大学临床医学系,此后至今的二十八年时间里一直在长春市第二医院内科临床工作,2006年任神经内科、老干部科科主任,任科主任工作的十二年来,殚精竭虑,努力带出来一支专科特色明显、技术过硬、诊疗技术突飞猛进的临床科室,神经内科的前身为内一科,其性质基本为综合内科,病种十分杂乱,根本没有专业特色,医护人员的无技术专长,专业知识“样样通,样样松”。

医疗风险非常高,业务收入集体勉强维持运转,科室凝聚力差,接任科室伊始,即有两起医疗纠纷备案。

面对这样的局面,必须首先定位科室的专科特色,考虑到科内的医生大部分为神经内科专业,同时又结合院内科室专业分布,在经过院内领导的充分论证之后,科室定为神经内科。

在这一前提下,积极派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

当时值班人员短缺,我就参加到医生的值班中,最艰难的一次连续值班36小时,同时抢救了四位重症患者。

腰间盘突出,我仅仅卧床三天,脚踝重度扭伤只休息一天,就拄着双拐继续上班。

而与此同时,大力规范诊疗,持续改造医护工作模式,增强科室正能量及凝聚力。

仅仅两年左右的时间,科室的诊疗水平大幅度提高,先后在急性脑卒中方面、眩晕、睡眠障碍等专科领域与省级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医联联合平台。

癌痛病房被评为“市级示范岗”,每年收治患者约2000人次,连续三年无任何医疗纠纷。

目前,无论在业务收入和专业学术水平方面,科室都稳居医院榜首,成为一支能打硬仗,积极向上的医疗团队。

在科室的各项专业诊疗工作,工作风气都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前提下,我也特别注重科室的内涵建设,注重提高社会效益。

我曾多次为低保患者捐钱,为农民工夫妇垫付会诊费,为特困户捐物、捐钱……在我的积极倡导带领下。

青年医生王薇薇、孙媛娇等为低保患者交付住院费,小护士李爽自掏腰包为失明的患者购买闹钟等等。

科室逐渐形成了这种乐于救助,甘于奉献的精神,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赞誉,每年获得锦旗20余面,感谢信无数。

科室荣获了省级“优秀护理团队”、“三八示范岗”、“青年文明号”等荣誉,我个人也多次荣获院、市级“优秀共产党”、“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等光荣称号,并于2018年为选拔吉林省第13届人大代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