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②草创未就,会遭此祸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④稽其成败兴坏之纪⑤则仆偿前辱之责⑥思垂空文以自见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A.①②④⑧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③④⑤⑥D[①“摩”通“磨”;③“失”通“佚”;④“纪”通“记”;⑤“责”通“债”;⑥“见”通“现”;⑧“底”通“抵”。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辱:使对方蒙受耻辱B.若望.仆不相师望:希望C.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阙然:(时间)隔了很久D.思垂.空文以自见垂:留下B[望:怨恨。
]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居则忽忽若.有所亡B.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虽.累百世,垢弥甚耳C.亦欲以.究天人之际仆以.口语遇遭此祸D.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C[A项,好像;B项,即使;C项,前者可译作“用”,后者可译为“因为”;D项,在。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B.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C.下流..多谤议D.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A[B项,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C项,下流:古义,处于卑贱地位;今义,卑鄙龌龊,不文明。
D项,夫人:古义,发语词,“夫”与“人”是两个词;今义,正式场合用来尊称已婚或年长的女性。
] 5.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请略陈固陋..B.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C.推贤.进士为务D.以舒其愤.B[B 项,名词活用作动词。
A、C、D三项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6.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韩非囚秦A.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B.重为乡党所笑C.藏之名山,传之其人D.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B[B项和例句都是被动句。
]7.根据要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为两种史学观各写出三个关键词(可以是短语)。
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
这次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
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
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学的史学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抓住“冰冷的历史”、“历史必然性”、“满怀慈悲”、“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等重点词句作答。
[答案](1)冰冷必然性(或“历史必然性”)逻辑(2)慈悲戏剧性生灵(或“命运”或“生命的热血”)8.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这漫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材料:慷慨昂扬光辉灿烂热烈蓬勃力透纸背璀璨耀眼如火如荼晚霞星斗书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此题,考生需要先研究示例,把握住其内容和句式特点。
在句法方面,按照“这……的……,……得……,把……得……”格式。
“晚霞”、“星斗”、“书法”作为三个句子的主语,“力透纸背”、“璀璨耀眼”、“如火如荼”作为第一处补语,“慷慨昂扬”、“光辉灿烂”、“热烈蓬勃”作为第二处补语。
至于其余的空缺部分,考生则要按照语境选用适宜的词语,但不得出现病句。
[答案]①这布满天空的晚霞,红得如火如荼,把激情抒发得慷慨昂扬。
②这遍布苍穹的星斗,闪得璀璨耀眼,把宇宙装点得光辉灿烂。
③这遒劲酣畅的书法,写得力透纸背,把灵魂燃烧得热烈蓬勃。
[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陵[注]答苏武书(节选)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远讬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
陵虽不敏,能不慨然!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
单于临阵,亲自合围。
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
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馀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
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
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
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
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
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
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
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
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
陵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
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雠,报鲁国之羞。
区区之心,切慕此耳。
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老母终堂,生妻去帷。
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
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
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
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
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
”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
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
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有删改) 【注】李陵,字少卿,西汉陇西成纪人,名将李广之孙。
天汉二年,率步卒五千,深入匈奴,以少击众,力尽而降。
武帝族灭其家。
李陵遂留匈奴,元平元年病死。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馀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B.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馀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C.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馀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D.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馀/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A[断句时,由“以一当十”初步断定“一以当千“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B、D两项;根据文意,“然”为“仍然”意,“创痛”活用为“受伤的人”,据此可知“痛”后应断开,由此可以排除C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足下,对同辈、朋友的敬称,一般译为“您”。
B.千乘,古代用六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
形容兵车很多。
C.万户侯,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
后来泛指高官贵爵。
D.顿首,指磕头。
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
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
B[B项,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陵率领伤病疲惫的士卒,与超过汉军十万人的匈奴军队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再加上叛将出卖,打了败仗,做了俘虏。
B.李陵认为白白死掉不如建立节操,毁灭声名不如用行动报答恩德。
他仰慕范蠡、曹沫的志向。
不得已投降,是准备有所作为的。
C.苏武壮年时以一个轻车简从的使节身份,出使到拥有兵车万乘的匈奴,头发白了才回到汉地,母亲已经死了,妻子也改嫁了。
D.汉朝对没有死节的李陵给予严厉的处罚,而对守节不移的苏武仅给予很少的奖赏,李陵认为这很难让在远方听命的臣子倾力为国效命。
A[A项,“与超过汉军十万人的匈奴军队作战”表述有误,原文中“强逾十万”是指匈奴“强大的部队人数超过十万”。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哪有背弃君主父母、抛弃妻子儿女,却反而会对自己有利的?(2)那些蛮貊民族的人,尚且还赞美您的节操,何况作为统治天下的君主(皇帝)呢?【参考译文】子卿足下:你努力发扬美德,在政治清明的时候建立功名,美好的名声传遍四方,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我远远地寄身外国,这是古人感到悲哀的事。
我常远望故人,能不叫人依恋!从前蒙你不弃,从远方给我回信,尽力安慰我、教诲我,比对待骨肉亲人还要好,我李陵虽说无才,能不感慨!匈奴战败以后,举全国的军队,换干练的精兵,强大的军队超过了十万。
单于驾临督阵,亲自指挥合围。
客主(双方)的形势,已经不相当(悬殊);步兵对阵骑兵的形势,也更加悬殊。
疲劳的兵士一再接战,一个抵挡千个,但是还是带着受伤的人,争先拼命,死伤的士兵堆积旷野。
剩余的士兵不满百人,而且都带着伤病,(都已经)拿不动武器了。
但是(只要)我振臂一呼,有创伤病痛的士兵全都起来,举起武器指向敌寇,胡人的兵马(四散)奔逃;兵器打尽,箭用完,士兵手无寸铁,还一再一起奋力呼喊,争当先锋。
在这个时候,天地都为我而震怒,士兵为我而饮血。
单于认为我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想撤兵。
但匈奴的臣子劝导他,于是便再战。
因此我不免要投降啊。
从前汉高祖凭三十万军队,困在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