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语言学最新版本

社会语言学最新版本


会行为的相互关系。这个
主张是社会语言学的基本
构想。
1952
1964
美国社会学家和语言 学家联合举行了一次学术 讨论会,正式提出并公认
了“社会语言学”这个名
称,标志着社会语言学正
式诞生。
.
罗常培先生出版的 中文出版物上“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语言学 《语言与文会化语》言堪学”这个学科名 研语究言态发度展、迅语猛言,规在范阶、层语方言言与、文双化语、和言双语方交言际、、称中国社会称语最言早学见于1980年陈
大,囊括了社会语言学
陈松岑《社会语言
早期的经典著作。
学导论》是中国第一本
三、兴起与发展
社会语言学教科书。
.
四 在语言学中的
地位
理论意义
实践价值
.
理论意义
1
2
3
拓宽了语言的研究领 域,对语言提出了一 种更为细致的同时又 更为有用的概念。 传统语言学研究语言 的内部关系,社会语 言学的研究从语言的 外部关系着眼,开拓 了新的领域。
.
概述
• 传统上对语言地域变体的研究也就是方言学的研究。 地域方言是语言在不同地区的地域变体。
• 语言的功能变体即一般所谓的“语体”,是以语言 交际功能为标准所划分的语言风格类型。常见的功 能变体有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
• 语言的社会变体也称社会方言。与语言变异最明显 相关的社会因素是文化、性别、年龄、社会阶层、 民族和种族。
.
三.语言与行业、职业(续)
➢ 社会上的一些集团、群体,由于工作上、活动上或其 他目的上的共同性,在相互之间交往交流时,会创造、 使用一些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词汇、用语或符号。 社会语言学把这种基于特定的语言社团的语言变体通 称为“行话”。 ➢ 凡是语言社群,都有自己的行话。如饮食行业中 把做主食的叫“白案”,做菜肴的叫“红案”。
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当代社会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7。
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邹嘉彦、游汝杰《汉语与华人社会》,复旦大学出版社、香港城市 大学出版社,2001。
.


七. 主要问题



1.对学科地位的认识
语 言

社会语言学的轮廓 模糊不清,和各种
2.研究成果不平衡 ?
大陆和港台的比较研究、海外的华人社会和华
语等方面取得了较丰硕的成1果95。0
的开山之作《。语言与社会生活——
1980
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社会语言
社会语言学札记》
学研究应该始于20世纪80年代。
林书武等人翻译,
英国语言学家特鲁杰
1985
言学译祝文畹集瑾》编,《影社1响会9较8语7
《社会语言学导论》, 于1980-1982年在 《国外语言学》连载。
应用研究日趋活跃,积极参与社会的语言生活建设
多国参与、平衡发展,学科布局更加合理
本部分结束
.
第二部分 微观社会语言学
.
概述
• 社会/阶级/环境/性别/种族集团 • 讨论各种社会因素对语言变异的影响。 • 语言变异是指语言因各种社会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种种
差异,它既包括某个特定语言项目在共时分布上的差 异,也包括该语言项目在历时流程中的变化。 • 语言项目指的是各种语言成分或规则 。 • 语言变体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单位,是指具有共 同的社会分布的一组语言项目。 • 社会分布指相应的语言社团,一群接受和使用某一些 语言项目的人。 • 社会语言学用“变体”这个概念来描写语言的变异性 特点。 • 语言的地域变体、语言的功能变体、语言的社会变体
.
二. 语言与阶级、阶层(续)
在语言的使用上,不同阶级往往把自己的感 情、意识渗透到具体的词语和言语活动中。先秦 时期,人们不论尊卑贵贱,自称时都可以用 “朕”,秦灭六国以后,“朕”成为皇帝自称的 专用词语,“朕”这个词就包含了一种封建皇权 意识。满清初期,晋见皇帝时满族大臣要自称 “奴才”,汉族大臣自称“臣”,反映了统治阶 级内部不同集团之间的“言语身份”的区别。
.
四.语言的文化变异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纪录文化的符号系统,而文化特征必 然会对语言特征及其使用方式造成影响。
1、禁忌语和吉祥语
.
2、称谓与文化
四.语言的文化变异(续) 1、禁忌语和吉祥语
禁忌语是一个社会用来表达对 一些据信是对它的成员有害的东西 的不认同,它可能是超自然的,或 者这些行为是违反这个社会的道德 规范的。禁忌可以是很广泛的。人 的缺陷;性;死亡;排泄或排泄物; 身体的功能等。
一般体现在语言结构、 言语表达风格的变异等方面。
.
一.语言与性别、年龄变异(续) 1、语言结构的差异反映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
语音 差异
词汇 差异
语法 差异
语音的性别差异 主要表现在音质 上。北京有些青 年女性常把j、q、 x发成z、c、s, 形成所谓“女国 音”。
词汇性别差异表现 为男女选用词语的 不同。我国封建社 会男性可用通用词 语“我、吾”,女 性则只能用“妾、 奴、奴家”等专用 词语自称. 。
第一部分 什么是社会语言学
.
什 么 是 社 会 语 言 学?
.
什 么 是 社 会 语 言 学 ?
.

二. 研究对象
么 是

1 社会因素对语言结构的影响,如行业、阶层、环境


2 社会因素对语言功能、语言地位的制约作用


3 与语言使用有关的问题,如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双语现象

4 由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关系,如语言接触、语言影响、语言融合
打招呼用“你好”,在农村也很少 听见,多数人还是以现场的实际情景或 行为来打招呼,如吃饭前后说“吃了 吗?”,上班时问“上班吗?”,在菜 场说“买菜呀?”,等等。
.
三.语言与行业、职业
➢ 社会行业或职业常常影响着人们的语言使用情况。 ➢ 从个人的角度看,人们经常要根据自己不同的角色身 份变换说话的方式,否则就被认为说话不得体或者带 有“职业病”。
.


五. 研究方法(续)




2、深入调查,科学实验,广泛搜集资料。


通常需要3方面资料:语言使用者的资料、

语言使用情况的资料以及有关语言态度的
资料
I. 问卷调查法 II. 访谈法:念词表体、念语段体、留意说
话体、随便说话体 III. 观察法:隐蔽观察法、参与观察法 IV. 实验法
.


.
一.语言与性别、年龄变异(续)
.
一.语言与性别、年龄变异(续)
1.语言结 构的年龄
变异
总体上说,老年人常用一些旧词语,而年轻人则更 容易接受新词语。同是年轻人,也还有年龄级差的不 同特点。副词修饰名词的结构最早出现在年轻人的言 语中,如“很绅士”“很中国”“十分现代”“非常 逻辑”。这种一度被认为不符合语法规则的新形式, 现在已经取得了合法地位。
.
二. 语言与阶级、阶层(续)
我国目前的社会 阶层还没有明显的区 分,不过按照人们的 职业性质、文化程度、 居住环境等的不同还 是有一定的社群特征 的。这些社群特征在 语言上形成了一定的 语言变异。
在大中学生、年轻人中流行所谓的 时尚词语,或叫流行语,如“爽”、 “酷”、“小资”。
“先生”、“小姐”作为称谓中的 通称词,主要用于大中城市,有一定文 化的人更常用,农村较少用或不用。
2
为语言教学 提供理论和 资料
3
有助于认识 社会文化和 历史
.


五. 研究方法

社 社会调查法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会

1. 把握问题,明确对象,合理假设。

要有社会性,要关心那些正在发生的语言 变异现象,要确定有显著代表性的对象进
学 ?
行调查研究。
抽样调查法 I. 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 抽样、阶段抽样或分组分段抽样 II.非随机抽样:偶然抽样、比例抽样、判断抽 样
➢ 从集体的角度看,一定的行业或职业需要并形成适合 自己特点的“语言模式”,这些“语言模式”不仅有 利于职业领域的内部交流,同时也成为职业身份最明 显的“语言标志”。
➢ 社会语言学主要从集体的角度研究语言的行业和职业变异。
.
三.语言与行业、职业(续)
➢ 语言社团指在某种语言运用上持有某些共同社会准则的人们 的集合体。 ➢ 在语言社团中,有一类群体,即人们通过频繁的社会交 往而形成的、在运用语言方面自成体系的、具备与其他 群体有明显区别的语言标记的社会集团或群体,称为语 言社群。 ➢ 在语言社群中,语言发生的变异要比一般的语言社团更 明显、更直接。研究语言变异与行业、职业的关系时, 语言社群更有针对性。
提出了语言研究数量 化的概念。 对一定语言现象的调 查数据,对正在演进 中的语言变化作出数 量化的概括。
在历时和共时之间提 出一个中间概念,把 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 结合起来。 在同一时间里不同年 龄之间的语言变异, 从而用共时的研究方 法取得历时的研究数 据。
.
实践价值
1
为制定语言 政策提供理 论依据
5 个人因素对语言的影响,如年龄、性别、性格
6 从语言变异看社会变异 7 语言因素对社会因素的影响
.
宏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 言中的整体性、全局性的问题。
微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个 体性、局部性的问题。
三、兴起与发展
赫兹勒提出要研究语 言结构和社会结构的相互 影响,研究语言行为和社
社会语言学作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在20世纪 60年代诞生于美国。
语法方面,女性 在句类选择上更 喜欢用疑问句、 祈使句,说英语 的妇女比男子更 多地使用附加问 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