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附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附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训练
班级姓名
(一)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2、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入则无法家拂士
困于心衡于虑曾益其所不能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管夷吾举于士.()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苦.其心志()
所以动心忍.性()人恒过.()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翻译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
6、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7、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8、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9、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二)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日:“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日:“子何恃而往?”日:“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日:“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多义词。

自南海还.()蜀之鄙.有二僧()西蜀之去.南海()望桓侯而还.走()肉食者鄙.()去.国怀乡()
2、下列句子加黑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欲之南海子墨子九距之
B.其一贫,其一富其真无马邪C.以告富者必以分人
3、翻泽下列句子。

(1)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2)人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本义引用____ _____的故事,意在阐述______ ___的道理。

(三)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2、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3、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4、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5、解释加横线的字。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②委.而去.之()()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④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⑤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⑥多助之至.()
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sùxīquǎn fúyíguǎjīn bì
2、①围攻表转折②发语词这③泛指武器装备④委:放弃;去:离开
⑤限制凭借⑥震慑⑦“畔”同“叛”,意义:背叛。

⑧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⑨极点。

⑩常常
3、(1)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3)因此上天将要把重大的责任交给这个人。

(4)困扰他的内心,让他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5)因此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没有的才干。

(6)这样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4、《孟子•公孙丑下》孟子轲子舆思想教育儒
5、孟子及其弟子《大学》、《论语》、《中庸》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结论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1)所以说,管理百姓(限制老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3)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兄弟骨肉)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9、道:道路仁政道义固:巩固固执,顽固池:池塘护城河
国:国防国都
二、文言文阅读。

(一)1、回来掉转(回转)边境目光短浅距离离开
2、C
3、(1)我好几年来想要雇船而下,还没有成行(实现)。

(2)人们确立志向,难道不如四川边境的和尚吗?
4、蜀鄙二僧(去南海)志向坚定,主观努力,即使客观条件差也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意思对即可)
(二)1、《孟子•告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
2、拂通弼,辅弼衡通横,梗塞,不顺曾能增,增加
3、使……坚韧;奋起,有所作为;被举用,被选拔;在外面,指国外;
给;指被任用;指被任用;指被任用;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经常
4、翻译
(1)(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3)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

5、B
6、法家拂士敌国外患
7、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

(种田、筑墙、贩卖鱼盐、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8、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9、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无惟一答案。

针对其中一个观点或两个观点结合起来谈,言之成理均可。

(三)1、“得道”“天下顺之”
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3、(1)以国家外交部而言,“道”指国家间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2)以国家内部而言,“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
(3)以个人而言,“道”指与人为善,仁义道德。

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家和万事兴。

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同心家不散。

众人拾柴火焰高
团结就是力量
人心齐,泰山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