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练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练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题目设计者:六店初级中学老爷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答案:《孟子·告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傅说()胶鬲()法家拂士()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入则无法家拂士(2)困于心衡于虑 (3)曾益其所不能
(4)亲戚畔之(5)属予作文以记之。

答案:(1)拂通弼,辅弼(2)衡通横,梗塞,不顺(3)曾能增,增加(4)畔——叛,背叛 (5)属—嘱嘱托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答案:使……坚韧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答案:被举用,被选拔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答案:在外面,指国外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答案:是(代词,这个)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
受饥饿)空乏(使……受贫困)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答案:衡(同“横”,梗塞)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征验,观察到,检验)喻(明白)。

5、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答案:(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答案: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
答案:B
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答案:法家拂士敌国外患
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答案: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

(种田、筑墙、贩卖鱼盐、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9、孟子在文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答案: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答案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无惟一答案。

针对其中一个观点或两个观点结合起来谈,言之成理均可。

1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词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恒亡。

去国怀乡
答案:国防国家国都

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答案:不顺同“弼”,辅弼

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而死于安乐也
答案:从给在

以天下之所顺
所以动心忍性
答案:凭用来
12、指出下列“之”的不同用法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2)环而攻之而不胜()
(3)委而去之()(4)寡助之至()
(5)亲戚畔之()
答案:1、助词“的”2、代词,指代“小城”3、代词,代那座城池(4)动词“到”(5)代词,代指“失道”“寡助之至”的人
13、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1)池非不深也古___今____
(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___今___
答案:(1)池:护城河水池( 2)是:此,这判断
14、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实词。

A.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城:郭:环:
答案:城:内城郭:外城环:围着
B.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池坚利委
答案:池:护城河坚利:坚锐,锋利,这里是精良的意思委:放弃
C.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至:畔:顺:
答案:至:极点畔:通“叛”,背叛顺:归顺,服从
15、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句子。

答案: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6、将下列课文和对应的古籍之间连线。

《曹刿论战》《列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愚公移山》《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传》
答案:《曹刿论战》——《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愚公移山》——《列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