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茉莉花》教案设计课型: 唱歌课教学内容:歌曲《茉莉花》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河北民歌《茉莉花》。
2、了解歌曲的主旋律、风格,锻炼学生的配合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歌曲学唱感受二声部的和谐以及有感情的歌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老师唱一首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是什么体裁的歌曲?《沂蒙山小调》(民歌)教师:对,民歌.中国的民歌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浩如烟海的民歌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是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同学们,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首歌曲片断,你听一听都是属于什么体裁?(放录音)1、《太阳出来喜洋洋》2、《放马山歌》》3、《川江船夫号子》》4、《无锡景》学生回答。
板书——民歌的体裁:山歌、小调、劳动号子5、听一听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放录音)《茉莉花》江苏民歌茉莉花三、歌曲学唱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选择:A、欢快活跃B、亲切抒情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选择:A、婉转细腻柔美B、粗犷豪放抒情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学生回答)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
4、歌曲教唱老师用钢琴伴奏分声部教唱(划拍唱-----难点纠正: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
)5、声部配合,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四、欣赏(放录音)1、《茉莉花》—江苏民歌。
与河北民歌作以比较,看看两者旋律有何不同?风格有何不同?2、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片断(合唱版、爵士版、器乐版)(这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其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由尤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
)第二单元梨园撷英组织教学:课前情境渲染——在教室里挂上中国结、红灯笼、戏剧脸谱等中国传统民俗装饰,录音里播放着“隆格隆”。
一.导入出示三张代表不同民族音乐体裁的图片,让学生回答是哪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戏曲、宋祖英的演唱)二.激情引趣1.学生讨论:对戏曲音乐的了解2.教师总结:我国的民族文化多采纷呈历史悠久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的代表。
3.师生同唱歌曲《唱脸谱》,初步感受戏曲音乐的韵味。
(演唱同时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京剧脸谱)A.我们看到演员们的脸上涂了颜色并画成了花脸,这是我国戏曲中特有的化装艺术,尤以京剧为典型,因为它在构图、勾画、涂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谱式,所以叫“脸谱”。
B.讨论颜色的不同寓意和象征:(结合相应的脸谱进行课堂讨论)红色——威武中正——钟馗黑色——严肃刚正——包公蓝色——凶猛豪爽——窦尔墩白色——阴险狡诈——曹操C.老师提问:我国的国剧是哪一剧种?历史上的四大名旦都是谁?D.教师与学生交流后讲解三.感受与体验1.由《唱脸谱》这首歌导入对京剧的介绍:A.介绍我国京剧发展的历史以及其唱腔的特点(主要包括西皮和二黄两种唱腔)B.请同学听京剧名段《铡美案》中《驸马不必巧言讲》运用的是哪一种唱腔?2.学唱《驸马不必巧言讲》根据节奏念戏文(要求:字正腔圆)唱戏谱学大戏(提问:这段唱腔里面最后一句同学们唱得最有韵味,如果给这句加一个动作的话,大家想想怎么加才能让我们的演唱更有点京戏的味儿?)请同学创造性的表演,进一步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
3.聆听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与《驸马不必巧言讲》作比较,并请同学们描绘或表演两段情节。
4.看录像《女驸马》,展开对另一剧种的认识。
学生谈对黄梅戏的了解教师补充介绍黄梅戏以及它的著名曲目5.跟VCD演唱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6.学生学习并表演戏剧的基本手势和走圆场等。
四.创造与实践1.看脸谱说人物与行当——包拯、红娘、曹操……2.才艺大比拼活动内容:画脸谱、根据脸谱演角色、老调新唱——编戏文。
管弦和鸣(八下第三单元可二课时教学目标l、通过视听练习使学生认识西洋管弦乐队及乐器,能够听辨乐器音色。
2、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能够准确听辨大、小提琴、长笛、小号和单簧管的音色,感受不同乐曲的音乐风格,了解不同音乐体裁及其特点。
3、通过让学生们触摸乐器、演奏乐器,使学生对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了解乐器音色及外形,能准确听辨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小号、单簧管的音色。
教学难点:体会以上各乐器在表现音乐风格时的作用。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拉德斯基进行曲》(展示管弦乐队照片)。
教师:同学们,你们熟悉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吗?(学生回答:《拉德斯基进行曲》)。
教师:这首乐曲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曲目。
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乐队演奏的吗?(学生回答:交响乐队)教师:对,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交响乐队以及交响乐队的乐器组成。
二、介绍西洋管弦乐队及其组成乐器,欣赏乐曲(多媒体播放乐器组图片)。
l、交响乐队也叫西洋管弦乐队,它的音乐表现力极其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乐队。
在强奏时,它雷霆万钧;弱奏时,它飘若游丝。
它有八个8度的音域,3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乐队。
请同学们看看这张图片上有哪些乐器?(学生回答略)管弦乐队根据乐器的材质和演奏方式分为四个乐器组: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
我们先来认识弦乐器组(出示弦乐器组的图片,分别播放乐曲片段)。
2、介绍弦乐器组:弦乐器组由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等乐器组成。
乐器的音色由共鸣箱体积大小以及琴弦粗细的不同而决定。
低音提琴、大提琴是低音乐器,音色低沉浑厚;中提琴是中音乐器,音色柔美醇厚;小提琴是高音乐器,音色优美抒情,富于歌唱性。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听辨这些乐器的音色。
(播放乐曲,教师随机解说)。
3、欣赏两首由弦乐器演奏的乐曲《查尔达什舞曲》和《梦幻曲》。
播放《查尔达什舞曲》和《梦幻曲》,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回答问题:a、这两首作品的音乐风格是什么?b、这两首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为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a、《查尔达什舞曲》音乐快慢对比强烈,音乐形象鲜明,慢板忧郁而细腻,快板欢快而热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梦幻曲》旋律曲折优美,速度徐缓,犹如在甜美的梦境中。
b、小提琴的音色柔美,演奏技巧丰富,可以很好的表现《查尔达什舞曲》的音乐情绪及内容。
大提琴音色柔和醇厚,能充分表现《梦幻曲》如梦如幻的意境。
4、介绍木管乐器组(播放木管乐器组图片,分别播放乐曲片段)。
学生辨认乐器,讨论每件乐器的音色(略)。
教师总结:木管乐器组由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组成。
长笛音色明亮、活泼,适合表现流畅的旋律。
短笛是长笛音域的补充,在乐队中有“花腔女高音”之称。
单簧管和双簧管是木管乐器组中的中音乐器,外形略相象,但单簧管的哨片是单簧,适合演奏活泼、流畅的旋律。
双簧管音色略带沙哑,多表现抒情的旋律、温柔的情绪。
大管音色低沉、厚重,是木管乐器组里的低音乐器。
5、欣赏两首由木管乐器演奏的乐曲《西西里舞曲》和《单簧管波尔卡》。
播放《西西里舞曲》和《单簧管波尔卡》,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回答问题:这两首作品的音乐风格是什么?教师总结:《西西里舞曲》音乐旋律清新优雅,由于有变化音,使旋律别具一格。
《单簧管波尔卡》旋律简洁明快,轻松明快。
6、介绍铜管乐器组:(播放铜管乐器组图片,分别播放乐曲片段)。
学生讨论每件乐器的音色(略)。
教师总结:铜管乐器组由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组成。
圆号也叫法国号,音色圆润迷人,是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音色的连接:小号音色嘹亮、辉煌适合表现号召性的旋律;长号也叫伸缩管、拉管,适合演奏号角般的旋律;大号音色低沉、笨重。
7、欣赏《拿波里舞曲》,了解小号的音色。
学生讨论:在这首乐曲中小号的音色特点。
答:细腻、柔和音色富于舞蹈性。
8、介绍打击乐器组学生讨论每件乐器的音色。
(略)9、学生活动:认识、触摸乐器。
(略)第四单元神州大地(4)-茂密的森林4,学生讨论:歌曲的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5,引导学生注意后半排起唱,唱好并唱准波音,要掌握好三连音的节奏以及强弱记号,使学生能够盛情并茂地演唱歌曲.6,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等.也可分小组演唱,自选演唱形式.二,欣赏《大森林的早晨》1,分析:歌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大森林魅力景象的描绘,第二部分抒发了作者的感情.第三部分是全曲的高潮段,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音调较第二部分更加强烈,其中从"我要歌唱,我要赞美,歌唱这大自然的景色"速度突快,音调上由模进开始,与前面自由舒展的旋律形态成鲜明对比,在倒数第九小节处重又回到宽广的节奏上来,与第一,二部分形成呼应.2,听录音,学生自由讨论歌曲的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清新优美的,深情歌颂的,表达了对大森林的无比热爱.3,学生可随录音哼唱以熟悉曲调.4,分析歌曲的结构,前后曲调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5,注意歌谱中的各种表情记号,谈谈它们的作用.3.课堂小结4.课堂练习小设计通过对以上两首歌颂森林的歌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按不同的调式,不同的表演形式各设计(或查找)一首关于森林的歌曲,为下一节课欣赏不同体裁,不同调式,不同表演形式的乐曲作好准备.《走进非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演唱歌曲《当太阳降落》,并能准确表现歌曲的音乐风格。
2.通过欣赏舞蹈和学做舞蹈动作,能辨认、识别非洲音乐和舞蹈,并能了解非洲音乐节奏特点与舞蹈的密切关系。
3.模仿非洲黑人舞蹈。
教学重难点: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能模仿和学习一两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法。
教学用具:钢琴、图片`油彩、草裙、贝壳、纸盒、羽毛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言:教师:今天我们要去环球之旅的第三站──非洲。
非洲,有着辽阔的沙漠,茂密的丛林,漫长的海岸线。
生活在这里的主要是黑色人种。
他们与其他种族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而独具特色的非洲音乐文化。
下面让我们来听一首南非民歌《当太阳降落》二、学唱歌曲1.欣赏歌曲《当太阳降落》,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
教师小结: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首典型的非洲民歌,歌曲以朴实的音乐语言叙述了黑人对家乡缠绵的思念和急于回到故乡的迫切心情。
2.教师范唱歌曲,鼓励学生轻声模唱。
3.演唱歌曲:(1)完整连唱歌曲,(2)处理歌曲,重点突出歌曲的特点。
对学生提出的个别难点,进行单独练习。
(3)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自己熟知的黑人歌曲。
教师带领大家共同思考,列举《深深的云》《云车,你飞下云端》等歌曲。
并告知学生,这些在美国流行的黑人歌曲正是伴随黑人被掳掠的历程来到了美洲大陆。
(4)总结非洲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5)启发学生指出黑人歌曲具有多声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