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爱国主义传统
教育目的:
通过教育,提高官兵对爱国主义传统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官兵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育重点:
把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转化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教育内容:
【名词解释】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自己的语言文字以及自己民族的优良传统的热爱,它集中体现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为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奋斗的精神。
我军是一支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的人民军队,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激励全军官兵团结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
我们要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就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一、热爱祖国是革命军人基本的政治觉悟
祖国,是一个多么亲切的字眼,也是一个多么庄严而神圣的概念。
任何一支进步的军队,一个真正的军人,总是把热爱祖国当作自己最高尚的品格,把保卫祖国当作最
神圣的职责。
之所以如此,是由军队本身的特殊职能所决定。
恩格斯指出:“军队是国家为了进攻或防御而维持的有组织的武装集团。
”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忠于祖国、保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抵御外敌侵略、保障人民安全看成是军队的天职,并且以此作为重要尺度来评价军人行为的道德水平,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虽把当兵卫国作为自己的特权,但在面临大规模入侵时,他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号召国人共同御敌。
我国《诗经》中有一首《秦风·无衣》:“岂曰无无衣?与子同袍。
王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反映了当时中原的军队与人民在同西戎作战时,同仇敌忾的大无畏精神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把忠君报国作为军队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爱国、卫国成为军人必须恪守的道德原则。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爱国、卫国也是军队的基本准则之一,资产阶级军事家拿破仑就特别要求军队要有爱国情绪与民族光荣感,严禁将防区献与敌人的倒戈叛国行为,违反者必处极刑。
可见,尽管爱国主义是个历史范畴,在阶级社会里有着强烈的阶级性,但要求军队和军人必须爱国,卫国则是一致的,对
那些爱国、卫国的民族英雄,也是备加褒扬的。
我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历史上最进步、最伟大的爱国武装集团。
我军宪法也将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作为我军的神圣使命,我军唯一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我军具有历史上最伟大最进步的爱国精神,表现了军人爱国主义的最高形态。
这种强烈的爱国精神,继承了历史上一切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是在反对剥削压迫、抵抗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彻底解放的长期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不是一般的爱国热情,而是把热爱祖国同忠诚于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同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同时,它还注入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崭新内容,克服了旧军人爱国精神的狭隘性,使热爱祖国同世界人民的革命利益完全一致起来。
我军这种高度的无产阶级爱国主义,要求每个军人都必须热爱祖国的山河和文化,热爱祖国的人民,热爱祖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努力为人民服务,忠于祖国,竭诚履行职责,为保卫祖国领土、领海、领空的安全,维护祖国统一和稳定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事业,
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事实证明,作为革命军人,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政治觉悟,才能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才能在关键时刻流血牺牲,保卫祖国。
二、爱国主义是我军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70多年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激励全军官兵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繁荣和昌盛,出生入死、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无论是在拯救中华民族、解放全中国的艰苦岁月中,还是在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斗争中,我军广大指战员为祖国人民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在腥风血雨的战场上,我军广大指战员满怀一腔爱国热情,抛头颅、洒热血,同国外侵略势力和国内反动派进行了殊死的斗争,自觉以解放祖国、保卫祖国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为己任,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拯救祖国脱离苦难深渊,我军自创建之日起,即在党的领导下,同全国人民一道,进行了长达22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为所欲为的历史。
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伐战争中、土地革命战争
和抗日战争中,我军共牺牲将士76万人;解放战争中,我军牺牲26万人,负伤104万人,涌现出彭湃、方志敏、刘志丹、左权、叶挺、杨靖宇、赵一曼、吉鸿昌、马本斋、董存瑞以及“狼牙山五壮士”、“塔山英雄团”等大批爱国的英雄个人与群体。
新中国成立后,在反击外敌入侵、保卫祖国边疆的斗争中,我军在全国人民支持下,先后进行了抗美援朝、援越抗美以及多次边防的自卫反击战,胜利地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保卫了人民的安宁。
这期间涌现了黄继光、邱少云、罗光燮、梁英瑞等烈士,是我军爱国英雄的杰出代表。
正是由于我军将士前赴后继,舍生忘死,人民才亲切地称我们为“最可爱的人”,赞誉我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军广大官兵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样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颂歌。
当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紧急关头,我军总是挺身而出,奋力抢救,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扑灭山火、打击犯罪分子等活动中,我军总是冲锋在前,哪里人民有难哪里就有解放军。
1998年夏,在长江和嫩江、
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灾中,我军先后投入兵力三十余万,出动飞机二千二百多架次,车辆一万二千五百余台,舟艇一千一百七十余艘。
广大官兵日夜守卫着危堤,险堤,舍生忘死,救援人民群众,成为抗击洪水,保卫武汉、岳阳、九江、大庆、哈尔滨等重要城市的中坚力量,涌现出了“抗洪英雄”高建成等一大批英雄模范和先进单位。
同时,当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时候,我军广大官兵自觉服从大局,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积极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到处镌刻着我军将士改造山河、为民造福的英雄业绩。
事实证明,我军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进的爱国武装集团,具有最伟大的爱国精神和爱国热情。
无产阶级爱国主义,永远是激励我军团结战斗,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把爱国的情感转化为报国的实际行动
千古爱国英雄,同有报国之行,对我们革命军人来说,当前最现实的就是热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因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为此要具体做到:
1、要牢记职责,为祖国担负重任
保卫四化和建设四化,是新时期党和人民赋予我军的
光荣职责,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
每一个同志都要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争当保卫祖国的英雄和建设祖国的尖兵。
大家知道,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世界还很不安宁的情况下进行的,尽管经过全世界人民的努力,我们有可能争取到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但战争的根源远未消除,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
我们决不可放松警惕,必须大力加强部队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技大练兵,进一步提高我军的现代化水平,随时准备用战斗来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建设事业,以实际行动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邓小平同志指出,军队要服从国家建设大局,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这是党和国家对我军的信任,也是我军义不容辞的责任。
2、要甘愿吃亏,为祖国勇于奉献
军人的职业就意味着“牺牲”,就意味着“吃亏”,这是由军人的特殊使命决定的。
如参军入伍,有些同志的家庭经济收入可能要受到一些影响;有的会错过招工、上大学的机会;还有的同志长期夫妻分居两地,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
至于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军人更要经受血
与火的考验。
所有这些,从个人或家庭角度看,确实是一种吃亏。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吃亏是必要的,也是光荣的。
所谓“必要”,是说如果没有我们为祖国站岗放哨,流血牺牲,就谈不上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无法顺利进行;所谓“光荣”,是说我们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吃亏,这种吃亏是高尚的,是祖国忠诚儿女爱国美德中最可贵的东西。
在70多年的革命征程中,我军广大指战员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地为祖国献身,为人民吃亏,赢得了祖国的信赖,人民的爱戴,被称为“人民的子弟兵”和“新一代最可爱的人”,我们每一个军人,特别是新战友,都要百倍地珍惜这一光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将我军“甘愿为人民吃亏,勇于为祖国献身”的爱国主义传统发扬光大。
3、要立足本职,为祖国尽忠报效
军人报效祖国的阵地在哪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在条件艰苦的边关、哨卡和海岛,在战鹰的座舱、舰艇的战位、坦克和汽车的驾驶室,也在工地、教室、实验室和办公室,一句话,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我们说,化爱国之情为报国之行,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自己的
工作岗位,千方百计地做好本职工作。
试想,如果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不热爱、都做不好,还哪里谈得上爱国报国,哪里谈得上做社会主义祖国的忠诚卫士呢?我们每个同志都要把报效祖国的坚强决心,与做好本职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尽忠报效,建功立业。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我们热爱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深厚感情,化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忠诚卫士。
讨论题:
新时期怎样发扬爱国主义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