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偏义复词(中学文言实词复音词的偏义归纳)

偏义复词(中学文言实词复音词的偏义归纳)

对偏义复词有两种考查形式:1.判断是否为偏义复词如1996年全国高考题14:.《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 )A.为奸利无所忌 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 D.必条利病反复 ....答案为C(解析见参考答案)2.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如2003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翻译成了“张不开,闭不上”的错误答案。

又如2010年全国II卷第11题要求将“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译成现代汉语,其中的“面目”也是偏义复词:“面”,脸面,“目”,眼睛,此处偏用“面”的意思。

在古代诗文中偏义复词出现频率很高,是学生理解文言文和解答翻译题时的难点,准确识别并理解偏义复词有益于我们对文言文的解读。

知识梳理一、偏义复词的类型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的。

例如:《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

“公姥”只有“姥”表示意义。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

如:《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

在句子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作陪衬。

二、偏义复词的识别识别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根据句子语境来判定。

如《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全诗之中,未言及兰芝有父,“父兄”一词的意义当偏指在“兄”这个语素上面,用以突出刘兄的蛮横与暴戾。

又如《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句中的“远近”,偏义在“远”,文章通过这个“远”字来表明诗人信步自适的心境。

2.根据语法关系来判定。

如《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中,状语“勤”只能修饰“作”,而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无义。

又如《礼记》“士功不兴,大夫不得造车马”中,因“车”与“造”构成动宾关系,与“马”不搭配(一般而言,我们不能说造“马”),故“马”无义,起陪衬作用,“车马”偏指“车”义,3.根据词语照应来判定。

如“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巷陌”偏义在“巷”,“陌”是衬字,这从后面的“住”字可以判定。

识别的注意事项:1.偏意复词中的陪衬语素没有固定的位置,可前可后。

例如《鸿门宴》中“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一句,句中“出入”偏义在“入”,“出”字陪衬在前,译为:防备别的强盗闯进和意外的变故。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杜甫《石壕吏》)中的“出入”偏义在“出”,“入”字陪衬在后。

译为:有子女在母亲没有再嫁,出门没有一件好衣服。

2. 偏义复词中的两个语素结合得不够稳定,具有临时性。

偏义复词的陪衬语素,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显露出来,一旦脱离了那个特定的语言环境,其临时性便随即消失。

因此,对于偏义复词不能死记硬背,要结合语境来识别,在一个语言环境中是偏义复词,而换一个语言环境就不一定是偏义复词。

如:“逼迫兼弟兄” (《孔雀东南飞》)这句中的“弟兄” ,从文中内容知道,逼迫刘兰芝的是她的哥哥, “弟兄”是偏义复词。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孟子《庄暴见孟子》)这句中的“兄弟”不是偏义复词。

3.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和同义词的重叠使用要区别开来。

同义复词是几个词处于同一语法位置的固定结构,都表且共同表示一个意义。

而偏义复词虽是两个词复用,但意义只落在一个词身上,另一个只作陪衬,且结构一般是不固定的。

如:在《孔雀东南飞》中“举动自专由”“会有相从许”说“专由”就等于说“自专”或“自由”;说“从许”就等于说“相从”或“相许”。

三、偏义复词的翻译“偏义复词”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翻译时,将“陪衬意”去掉,把表示意义的那个语素翻译出来即可。

如张溥《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中“死生”偏义在“死”,意为死难。

这句话可译为为:也以此来表明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

四、中学教材中常见的偏义复词梳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存亡”偏义在“亡”,灭亡。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诸葛亮《出师表》)“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3.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宠辱”偏义在“辱”,此处可译为“遭贬谪的不幸”。

4.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司马迁《鸿门宴》)“置”,丢弃。

“车骑”:“车”,车马,“骑”,骑士,偏义在“骑”。

5.我有亲父母。

(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父母”偏义在“母”,指刘兰芝的母亲。

6.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女子”偏义在“女”,女儿。

7.孰与君少长? (司马迁《鸿门宴》) “少长”偏义在“长”,年龄大。

8.去来江口守空船。

(白居易《琵琶行》) “去来”偏义在“去”,意为离开。

9.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孔雀东南飞)“进退”,“进”,指“进来”,“退”指“退出”,义偏“进”。

10.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异同”偏义在“异”,不同。

11. 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指南录〉后序》) “往来”偏义在“往”,指宋朝的使者北往,不指元军的使者南来。

12.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指南录〉后序》)“虚实”偏义在“实”,实情。

双基题板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其日牛马嘶 (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B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韩非子〃喻老》) ..C死生,昼夜事也。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列子》)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指南录〉后序》) ..B固知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C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 却看妻子愁何在(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B谨庠序之教,申之义孝悌之义。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C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刘向《唐雎不辱使..命》 )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贾谊《过秦论》) ..提升空间指出下面各句中的偏义复词并释义。

1.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汉乐府〃相和歌〃白头吟》)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司马迁《屈原列传》)3.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

(曹操《却东西门行》)4.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白居易《夜雪》)5.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6.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7.凤姐虽然如此之忙,只因素性好胜,惟恐落人褒贬,故费尽精神,筹划的十分整齐。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8.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贾谊《论积贮疏》)9.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苏轼《石钟山记》)10.润之以风雨。

(《易〃系辞》)11.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韩非子《五蠹》)12.无羽毛以御寒暑。

(《列子》)13.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李渔《芙蕖》)14. 而某不量敌众寡。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15.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孟子·梁惠王下》)参考答案考点综述1996年高考14题解析:A项的“奸”,求取,与“利”构成动宾关系,不是偏义复词;B 项的“宴”“飨”都是宴请的意思,是同义复词;D项的“利病”,按文句意应是“利益和危害”,两个词素都起作用,也不是偏义复词。

只有C项的“刺”“短长”,“刺”是指责,其宾语只能是“短”而不能是“长”,“短长”是偏义复词。

2003年上海卷例题译文: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

2010年全国II卷例题译文: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

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双基题板:1. D解析:A “牛马”偏义在“牛”,“马”为衬字。

B “肌”指肌肉,“肤”指皮肤。

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时就己指出他的病己在“腠理”,即皮肤和肌肉之间,而这一句是说齐桓公的病情加重,逐渐向身体内部深入,故“肌肤”应偏指“肌”。

C “死生”偏义在“死”,死亡。

D “寒暑”两个词,冬季和夏季。

2. B解析:A “利害”偏义在“害”,害处,祸害。

B“生死”两个词,生和死。

C “去留”偏义在“去”,离开的意思。

D “国家”偏义在“国”,国家。

3. C解析:A “妻子”是古今异义词,意为妻子和孩子。

B“庠序”同义复词,两者都是学校,只是时代不同叫法不同,故合译为“学校”。

C “休祲”,“休”,吉兆;“祲”,阴阳相侵的灾祸之气。

偏义在“休”,从天而降的灾祸。

D “藩篱”,同义复词,都有“篱笆”之意,故译为“篱笆”,比喻边境的屏障提升空间:1.“嫁娶”,偏义在“嫁”,出嫁。

2. “形容”偏义于“容”,容貌。

3. “行止”,偏义在“行”,行动,飞行。

4.“窗户”偏在“窗”,窗子。

5.“动静”偏义在“动”,意为行动。

6.“成败”,偏义在“成”,成功。

7.“褒贬”,偏义在“贬”,意为指责。

8.“饥穰”偏义在“饥”,灾年。

9.“浅深”便义在“深”,意为“深度”10.“风雨”,偏义在“雨”,雨水。

11.“鲧禹”,偏义在“禹”,用疏导之法治水的是禹,“鲧”为衬字。

12.“寒暑”,偏义在“寒”,寒冷。

13.“耳目”义在“目”,眼睛。

“芙蕖”,荷花14. “众寡”,偏义在“众”,多。

15. “云霓”,偏义在“云”,云彩,乌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