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控系统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工控系统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工控系统行业调研分析报告摘要——该工控系统行业调研报告仅针对xx区域分析,时间2016-2017年度。

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工控系统企业606家,从业人员30300人。

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工控系统产值125282.33万元,较2016年112704.51万元增长11.16%。

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52678.46万元,较去年46408.65万元同比增长13.51%。

......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进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促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新技术在企业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让老树开出新花,做精做强传统产业。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推动智能核心装置的深度应用和产业化,构建自主可控、开放有序、富有竞争力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积极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提升制造装备和产品智能化水平,让新芽长成大树,做大做强高端产业。

大力发展新型信息消费,培育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充满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坚持自主研发和开放合作并举,加快建立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推进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通信业转型发展,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综合保障体系,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建设网络强国提供基础支撑。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一、宏观经济分析1、在新常态背景中,我国的经济一定会有新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在获得一定新的机遇,可能也会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在本文可以通过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减速,所以应该引起重视。

此外,在发展的角度上看,新常态的经济法发展主要是贸易区进行,是通过市场的发展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消失,代表着我国经济市场恢复了正常。

2、虽然经济指标呈现出向好趋势,但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是我们必须要加以面对的。

王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通过一系列减税、降费等具体措施实现企业降成本。

除了依靠具体的减税、降费措施,类似于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降低负债率、简政放权改革等一系列举措都可以为当前面对较大经济下行压力的企业,确保拥有合理的利润空间。

二、宏观产业政策1、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中国制造2025”明确要加快构建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及绿色供应链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制造体系。

2017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17年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名单,大量民营企业入选。

这项工作将持续开展,到2020年要建设百家绿色园区、千家绿色工厂、开发万种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侧重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绿色工厂侧重于提高生产过程的绿色化,绿色供应链侧重于带动上下游企业绿色提升,鼓励民营企业对照相关评价标准主动开展自评价并不断改进,创建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增加绿色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

2、工业经济实力的迅速壮大,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作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十分有限。

经过40年的发展,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由短缺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

很多产品产量从小到大。

原煤、发电量等能源产品产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别增长4.7倍和24.3倍;乙烯、粗钢、水泥等原材料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6.9倍、25.2倍和34.8倍;汽车产量已达2900多万辆,连续9年蝉联世界第一。

很多产品生产从无到有到蓬勃发展。

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微型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一大批家电通信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1980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值不足一半,2000年以后上升到90%以上。

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逐渐超越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品成为出口主力。

2017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为8.95万亿元,占我国货物出口总额的58.4%,高于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20.1%的比重。

三、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的产业发展趋势1、供给体系质量与消费升级需求不匹配,加剧结构性供需失衡。

一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的供给能力不足。

2010年以来,我国稳居全球制造业产出第一大国,有100多种消费品产量居全球首位;但我国却是高端消费品进口大国,2016年我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有77%发生在境外,“弱品质”成为我国高端购买力严重外流的主要因素。

二是自主品牌建设明显滞后。

在2017年《全球机械500强》榜单中,我国大陆共有89家机械企业入选,低于美国的140家和日本的105家,也低于2015年的92家和2016年的95家,我国机械领域的品牌与世界级品牌仍有较大差距。

我国品质品牌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有效供给难以满足消费升级需要,长此以往,将导致高端消费外流,制约我国工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剧结构性供需失衡矛盾。

2、针对“十三五”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发展目标,围绕轻量化、清洁化、精密化、短流程化、循环化等重点方向,加大重点绿色基础制造工艺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力度。

四、国民经济发展概况(一)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概况本地区生产总值3429.34亿元,比上年增长8.5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4.35亿元,增长9.71%;第二产业增加值2126.19亿元,增长10.30%第三产业增加值1028.80亿元,增长5.6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6.42亿元,同比增长6.1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6.84亿元,同比增长8.80%。

国税收入352.11亿元,同比增长6.18%;地税收入亿元23.85,同比增长7.74%。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02%。

其中,食品烟酒上涨0.80%,衣着上涨1.16%,居住上涨0.6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6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89%,医疗保健上涨0.78%,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97%,交通和通信上涨1.12%。

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508.00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04.17亿元,比上年增长6.99%。

规模以上AA、BB、CC、DD(含工控系统)等主导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232.46亿元,增长11.51%。

AA完成增加值450.11亿元,增长7.23%;BB完成工业增加值328.50亿元,增长6.37%;CC完成工业增加值299.08亿元,增长6.08%;DD完成工业增加值101.03亿元,增长7.4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30.08亿元,比上年增长7.82%。

实现利润总额724.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5%。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03.78亿元,比上年增长5.16%。

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3699.33亿元,增长8.2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04.45亿元,增长9.73%。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210.19亿元,同比增长6.56%;第二产业投资完成3194.87亿元,同比增长10.74%;第三产业投资完成798.72亿元,增长6.23%。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625.14亿元,增长8.65%。

民间投资3835.26亿元,增长7.72%。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517.83亿元,增长7.81%。

重点项目1349个,完成投资2715.79亿元,增长8.65%。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1.82亿元,比上年增长6.79%。

城镇实现零售额803.89亿元,增长5.78%;乡村实现零售额577.99亿元,增长5.41%。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亿元382.53,增长8.99%。

实际利用外资64201.98万美元,同比增长51.63%。

外贸进出口总值223.40亿元,同比增长59.97%。

其中,出口总值145.21亿元,同比增长58.78%;进口总值78.19亿元,同比增长57.97%。

(二)区域周边核心城市国民经济发展概况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产业竞争能力,镇江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镇江行动纲要》。

到2020年,镇江新型工业化建设取得较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基地。

到2025年,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显著优化、两化融合大幅提升,“镇江制造”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完成做强做大、做精做细的历史跨越。

坚持优化结构,高端攀升;精致品质,质量为先;创新驱动,跨界融合;集聚集约,彰显特色;生态领先,永续发展;市场主导,政府推动。

《纲要》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一核心任务,重点实施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程、产业创新载体建设工程、高端品牌建设工程、“三集”园区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军民融合工程、制造业国际化工程。

紧密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结合镇江自身基础和优势,确立产业发展重点突破的九大领域:1.新材料产业。

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突破2000亿元。

2.智能制造装备。

力争到2020年全市智能装备产业实现销售突破1500亿元。

3.汽车及轨道交通装备。

力争到2020年全市汽车及轨道交通产业实现销售突破1000亿元。

4.航空航天装备。

力争到2020年全市航空航天产业实现销售突破1000亿元。

5.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装备。

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实现销售突破1000亿元。

6.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销售1000亿元。

7.特种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力争到2020年全市特种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实现销售800亿元。

8.工程机械和农用机械装备。

力争到2020年工程和农业机械行业实现销售突破800亿元。

9.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

力争到2020年健康产业实现销售突破500亿。

《纲要》体现了制造业跨越发展的主基调;勾画了制造业强市地位的大蓝图;突出了生态领先的总战略;彰显了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细化了落地生根的强要求。

第二章区域内工控系统行业发展概况一、工控系统产业发展现状工业控制系统是对诸如图像、语音信号等大数据量、高速率传输的要求,又催生了当前在商业领域风靡的以太网与控制网络的结合。

这股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化浪潮又将诸如嵌入式技术、多标准工业控制网络互联、无线技术等多种当今流行技术融合进来,从而拓展了工业控制领域的发展空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工控安全领域,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有三方面厂商:传统信息安全企业、专业工控安全企业以及自动化背景的企业。

自动化背景的厂商可以在自有设备和对应客户方面提供产业链上下游的服务,但在身份和产品广度上,和独立安全厂商相比具备一定的局限性。

公司作为传统安全企业,在产品线完整性、安全行业人才与服务等方面具备优势,专业工控安全企业擅长的则是工业领域的专业产品和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