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方法论
• 艺术也就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 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 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艺术的教化功能
• 人们的社会生活,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一定 的社会秩序的产生,是以人们的社会观念形态为基础 的。人们合理的观念形态,就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秩 序和人际关系。
• 艺术构造出的虚拟现实,能够对人的观念形态的形成 和改变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对于人的精神世界,艺 术是上帝的牧羊长鞭,能够把人们的灵魂引入天堂, 也能够把人们的灵魂赶进地狱。
• 艺术作品是创作主体为着美的目的、按 照美的规律而创造出来的事物
形象性
• 形象性是一切文学艺术审美特征的核心, 也是区别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特 征。艺术的一切其他审美特征都是同形 象性相联系的,没有形象,便没有审美, 也就没有艺术
情感性
• 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始终起着重要作用的心理 要素就是情感,因此,情感性在艺术创作中有着极其 重要的作用
•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因主观需求得不到客观的及时满 足而产生出许多的痛苦感觉。这种主观缺憾总使人持 续地沉浸在痛苦感觉之中而令人总想解脱。
• 艺术用一种独特的语言创造一个虚拟现实,在这样的 虚拟现实中痛苦得到及时解脱、祈求得到充分满足。
艺术的表现特征
• 艺术文化的本质特:“养国子以道,乃教之 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 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 诗、书、易、礼、乐、春秋
艺术的界定
• 艺术,迄今还没有公认的定义。通常认 为,艺术是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以声 音、色彩、造型、光影、动作等为形式, 是人类体悟宇宙,表达感受,交流情感 的一种特殊方式。
• 艺术的实践性和主体性还体现在创作主体即艺 术家对技艺和媒介的把握上。艺术创作需要通 过物质媒介手段把艺术家的审美观念、审美意 象和审美情感传达出来,技艺和技巧是艺术家 表现自我的手段。技艺性与审美性相辅相成
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 艺术作为一种付诸于精神领域的特殊的 “艺术生产” ,是一种自由的与自觉的、 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创造。这种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不仅是人与动物的本 质区别,更是艺术与非艺术的根本区别
• 艺术发生的基础是人类的语言,有效的 艺术创造必须完全借助于语言。
• 人类有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就会有什么 样的艺术形式。人类语言有许多种形式, 如口头语言、文字语言、绘画语言、形 体语言、音乐语言及现代的电影电视语 言等等。
“艺”与“技”的关系
• 在古汉语中,“艺”是技巧的意思。古 希腊文“Texvn”一词既表示艺术,也表 示制作和手工。在拉丁文中,“ars”一词 同时意味着艺术、手工和技巧。
• 在娱乐功能的层面上,艺术与普通的娱乐游戏具有同 等重要的存在价值和发展价值。然而,艺术与普通的 游戏在文化形态上毕竟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在文化 的社会功能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 艺术具有特殊的教化功能,普通的娱乐游戏就没有教 化功能。这是艺术与普通的娱乐游戏的显著差异。
艺术是实现自我需求的方式
• 审美性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
艺术创作的本质
艺术创造艺术美 “艺术美”是“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有意 味的形式”美。
艺术是审美对象 艺术作品是经艺术家主观审美意识加工而创造的精神产品,是运 用一定的“有意味的形式”物化了的社会文化财富,因此就具有 了审美性。
艺术反映现实美 现实美可以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两个部分。艺术创作可以生动 形象地反映自然和社会美
•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 反映人对外部世界的主观态度
• 在美感中,情感是美感的重要构成因素,没有美的感 受于感动之情,则不成其为美感。审美情感不是生活 中一般情感,不是纯心理和生理的反应,而是伴随着 审美认识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其基础是审 美认识
• 罗丹:“艺术就是情感”;托尔斯泰:“人们用语言 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
创造性
• 创造性是各个艺术门类所具有的共同审 美品格。别林斯基认为:“在一部真正 的艺术作品中,一切形象都是新颖的、 独创的,没有重复之嫌”。就其审美本 质而言,任何艺术都应该是独特的审美 创造。
形式美
• 形式美是指艺术作品可以直接诉诸于感 官的外在形式的美。在平面艺术中就是 色彩、线条、形体等按照一定规律如均 衡、对称、对比、和谐、统一、多样等 进行的排列和组合。这种形式美就是克 莱夫·贝尔所概括的:“有意味的形式”
艺术创作的审美特征
• 实践性和主体性 • 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 形象性 • 情感性 • 创造性 • 形式美
实践性和主体性
• 艺术家作为艺术生产和审美创造的主体,必须 通过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才能够认识现实、改 造现实和创造第二现实即艺术作品
• 在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中,一切文学艺术家都 毫无例外地表现出他们的主体能动性作用和主 体个性
艺术创作方法论
袁
牧
关于艺术
• 艺术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籍需 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
•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是经济基础的 上层建筑。
艺术的娱情性
• 艺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殊方 式,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属于娱 乐游戏文化的范畴。
• 任何人的艺术创作,在客观上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 宣扬自己的观念形态;任何人在欣赏他人的艺术作品 时,都会受到他人观念形态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观念 形态。
艺术与审美
• 艺术是人们对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 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 活动的有机产物。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 术主要是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从而在 社会生活尤其是精神领域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 用。在阶级社会中,艺术往往带有鲜明的倾向 性。
• 人的主观需求是以人的“自我”形态为根据的,人的 “自我”形态是以人的观念文化形态为根据的。人以 “自我”形态为根据所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需求行为, 称为人的主观需求。
• 当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主观需求时,人在主观上就会 产生快乐感觉;当客观事物不能够满足人的主观需求, 或是损害了人的主观利益时,人在主观上就会产生痛 苦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