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听读句子,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重点: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
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 播放歌曲《大中国》,提问: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说:中国是我们的家。
2. 出示插图,提问:图上这些小朋友都是中国人吗?为什么他们穿的衣服不一样?讲解: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共有56 个民族,其中汉族人数最多。
虽然民族不一样,但我们都是中国人,是一家人。
3. 讲解不同民族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壮族、回族、满族、藏族等。
从通俗易懂的歌曲入手,结合图画进行教学,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看图说话,听读句子1.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远景,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1)引导学生看图简单介绍天安门。
(红的墙、黄的瓦)(2)引导学生认识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出示天安门前升国旗的图片或录像,加深对国旗的认识。
2. 提问:天安门是中国的象征,是我们国家的代表性建筑,你还知道我们国家的哪些代表性建筑?(教师事先可准备相关图片进行展示,如故宫、长城。
)3. 教师带读句子:我是中国人。
通过看图说话,让学生初步了解天安门等中国的标志,增强“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三、唱一唱,跳一跳师生一起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刚入学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中间穿插和学习内容有关的课间操,不仅能缓解学生的疲劳,还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四、朗读儿歌,激发情感1. 朗读儿歌。
我爱鲜花,我爱白鸽,我爱万里长城,我爱长江黄河,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2. 跟读句子。
教师: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齐读:我是中国人。
通过朗诵儿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我是小学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观察图画,唱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快乐。
2.认识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熟悉教室,参观校园,感受同学的友爱、教师的亲切、校园的美丽。
3.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建立小学生的角色认同感。
教学重点:认识同学和老师;参观校园,熟悉教室;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快乐。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教学策略:本课重在教师充分利用校园、班级资源引领学生体验从家庭生活到学校生活的异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熟悉校园、班集体、老师和同学,在丰富的活动中体会作为一名小学生的乐趣,教师在此过程中渗透入学教育的具体规范和要求。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领,激趣说话小朋友们,从步入校园的那一刻开始,你们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开始上学了,你的心情怎样呢?为什么?预设:兴奋、高兴;学校很大,有很多同学可以一起玩耍。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上学初识,对学校生活持有浓厚的好奇心,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挥并保有这种兴趣和热情,探索新学校,开始小学生活。
二、参观校园,入学教育1.同学们,以后我们就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开始六年的小学生活了。
老师自我介绍后,可点全班学生的名字,也可让学生一句话简单介绍自己。
“老师,同学们好。
我叫××,我喜欢做什么,我的特长是……”【设计意图】通过自我介绍让学生互相认识、了解,引导学生学会用一句话介绍自己。
2.参观校园。
(1)让学生了解学校的主要场所,包括教学楼、图书馆、音乐教室、科技教室、电脑机房等学生专用教室。
(2)让学生了解一天的主要时间安排:有几节课,课间休息时间,午饭时间。
可进行安全以及卫生教育。
(3)参观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说说对学校最深的印象,也可让学生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校园。
【设计意图】通过参观学校,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向往小学学习生活的感情,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小学生的角色中来。
3.打开语文书第四页,师范读儿歌《上学歌》,生可跟读。
可播放《上学歌》歌曲,师生欣赏,跟唱。
【设计意图】欣赏、朗读、跟唱《上学歌》,缓解繁琐的入学教育给学生带来的疲累,保持学生在学校的兴趣与热情。
4.入学教育的课堂教育:师指导学生抄写课程表,整理书包文具,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课间操安全教育等。
补充入学教育儿歌,可让学生反复朗读、背诵。
【设计意图】开学第一周,入学教育繁复而重要,教师应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课堂学习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有序、规范的学校生活中来,以利于后续书本学习的展开。
《我爱学语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由三幅图画组成。
第一幅图是“读书”。
图画展示了一位女同学正在专心致志地读书。
她的坐姿端正,双手很自然地拿着书,目光集中在书上。
书直立略微向外倾斜,眼睛和书保持大约一尺的距离。
第二幅图是“写字”。
图上是一位男同学在认真地写字。
男同学头正、肩平、背直,胸离课桌一拳,眼离本子一尺,两臂平放在桌上,左手按住本子,右手执笔。
这两幅图都在向学生展示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学生可以通过看图模仿动作,并在日常的学习中加以掌握,以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幅图都是半身图,读书、写字时的下半身动作——两脚放平于地面,学生无法看到,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让学生领悟。
第三幅图是“讲故事听故事”。
图上画着四位同学,他们在表演故事。
从同学头上戴的头饰,可以推想,他们在表演《西游记》的故事。
图上戴孙悟空头饰的同学在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其他表演者在认真地听。
讲故事、听故事是语文学习活动之一,也是深受学生喜欢的语文学习活动。
此图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语文课的学习内容和多种学习形式,从而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生动有趣。
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依据画面提示,初步体会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正确的执笔方法。
2.通过讲故事、演故事,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和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和意义。
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通过充分利用教科书插图,让学生观察发现、模仿体验,初步对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的知识能力有所概念。
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演一演等形式加深、拓宽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保有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观察发现,指导用书(1)小朋友们,打开你们桌上的语文书,看看书的封面上“语文”这两个汉字,你们认识吗?翻一翻,语文书的封面上有什么?你喜欢语文书吗?(2)生自由发言后,师总结:语文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爱护它。
(3)看看语文书的目录页,通过目录和页码,找到自己感兴趣一篇课文,赶紧翻开看看。
(4)请在包好书皮的语文书上正确地写好自己的名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语文书、学会使用语文书,培养学生养成爱护教科书的好习惯。
二、模仿读写,听说入门1.读写指导。
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五页,看一看插图里的内容。
(1)小男孩和小女孩在做什么?(2)师引导生读“读书、写字”两个词语。
(3)同学们,你们知道正确的读书姿势、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吗?出示课件,师指导学生模仿插图小男孩、小女孩的正确的读书和写字姿势。
出示儿歌,指导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先观察再模仿,再通过诵读以及背诵儿歌,让学生初步掌握正确的读书、握笔、写字姿势,利于日后的巩固和培养。
2.听故事、讲故事指导。
(1)观察插图,四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预设:四个小朋友头上带着头箍,是猪八戒、孙悟空、唐僧、沙和尚的样子;他们在表演。
(2)你们知道猪八戒、孙悟空、唐僧、沙和尚是哪本书里的人物吗?预设:《西游记》。
(3)有谁听过或看过这本书里的故事呢?(4)今天老师给大家就讲一个《西游记》里的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美猴王》。
①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讲完后,请你告诉老师,故事发生在哪里?主人公是谁?②听完老师讲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和我们分享的吗?③你能用一两句话再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吗?④课下你能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演一演《美猴王》这个故事吗?预设:生自由发言,第二、三、四问题难度较大,师可引导、帮助学生回答;在此环节,也可补充《西游记》的书籍、影视里的图片以及视频资料。
【设计意图】讲《西游记》里美猴王的故事,一是可引发学生对《西游记》这个故事的兴趣,课下拓展阅读;二是通过提问让学生知道如何听、记一个故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酌情引导学生讲故事。
3.听讲、听话指导。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学会听故事,更要学会在课堂如何听老师讲课,这样才能更好地学到知识;学会听其他同学发言,你和同学们相处起来会更愉快。
出示课件,指导学生如何上课听讲和听他人发言。
【设计意图】学会听是一年级学生首先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在开学伊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听话能力有利于后续学习说、读、写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