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重点名校高考数学复习优质100专题汇编 等差数列性质

全国重点名校高考数学复习优质100专题汇编 等差数列性质

第49炼 等差数列性质一、基础知识:1、定义:数列{}n a 若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则称{}n a 是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n a 的公差,通常用d 表示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a a n d =+-,此通项公式存在以下几种变形:(1)()n m a a n m d =+-,其中m n ≠:已知数列中的某项m a 和公差即可求出通项公式(2)n ma a d n m -=-:已知等差数列的两项即可求出公差,即项的差除以对应序数的差(3)11na a n d-=+:已知首项,末项,公差即可计算出项数 3、等差中项:如果,,a b c 成等差数列,则b 称为,a c 的等差中项(1)等差中项的性质:若b 为,a c 的等差中项,则有c b b a -=-即2b a c =+ (2)如果{}n a 为等差数列,则2,n n N *∀≥∈,n a 均为11,n n a a -+的等差中项 (3)如果{}n a 为等差数列,则m n p q a a a a m n p q +=+⇔+=+注:①一般情况下,等式左右所参与项的个数可以是多个,但要求两边参与项的个数相等。

比如m n p q s +=++,则m n p q s a a a a a +=++不一定成立② 利用这个性质可利用序数和与项数的特点求出某项。

例如:478920a a a a +++=,可得478977777420a a a a a a a a a +++=+++==,即可得到75a =,这种做法可称为“多项合一”4、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函数的关系:()111n a a n d d n a d =+-=⋅+-,所以该通项公式可看作n a 关于n 的一次函数,从而可通过函数的角度分析等差数列的性质。

例如:0d >,{}n a 递增;0d <,{}n a 递减。

5、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12nn a a S n +=⋅,此公式可有以下变形: (1)由m n p q m n p q a a a a +=+⇔+=+可得:()12p qn a a S n p q n +=⋅+=+,作用:在求等差数列前n 项和时,不一定必须已知1,n a a ,只需已知序数和为1n +的两项即可(2)由通项公式()11n a a n d =+-可得:()()1111122n a a n dn n S n a n d ++--=⋅=+作用:① 这个公式也是计算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主流公式 ② ()21111222n n n d S a n d n a d n -⎛⎫=+=+- ⎪⎝⎭,即n S 是关于项数n 的二次函数()n N *∈,且不含常数项,可记为2n S An Bn =+的形式。

从而可将n S 的变化规律图像化。

(3)当()21n k k N *=-∈时,()12121212k k a a S k --+=⋅- 因为1212k k a a a -+= ()2121k k S k a -∴=- 而k a 是21k S -的中间项,所以此公式体现了奇数项和与中间项的联系 当()2n k k N *=∈时()122122kk k k a a S k k a a ++=⋅=+,即偶数项和与中间两项和的联系 6、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问题:此类问题可从两个角度分析,一个角度是从数列中项的符号分析,另一个角度是从前n 项和公式入手分析(1)从项的特点看最值产生的条件,以4个等差数列为例:{}:1,3,5,7,9,11,n a {}:7,5,3,1,1,3,n b --{}:1,3,5,7,9,n c ----- {}:9,7,5,3,1,1n d -----通过观察可得:{}n a 为递增数列,且10a >,所以所有的项均为正数,前n 项和只有最小值,即1a ,同理{}n c 中的项均为负数,所以前n 项和只有最大值,即1c 。

而{}n b 虽然是递减数列,但因为10b >,所以直到51b =-,从而前4项和最大,同理,{}n d 的前5项和最小。

由此可发现规律:对于等差数列,当首项与公差异号时,前n 项和的最值会出现在项的符号分界处。

(2)从2n S An Bn =+的角度:通过配方可得2224n B B S A n A A ⎛⎫=+- ⎪⎝⎭,要注意n N *∈,则可通过图像判断出n S 的最值 7、由等差数列生成的新等差数列(1)在等差数列{}n a 中,等间距的抽出一些项所组成的新数列依然为等差数列 例如在{}:1,3,5,7,9,11,13,15,17,19,21,n a ,以3为间隔抽出的项1,9,17,25,仍为等差数列。

如何判定等间距:序数成等差数列,则项之间等间距 (2)已知等差数列{}1212221223:,,,,,,,,,,,,n k k k k k k k a a a a a a a a a a ++++,设12k k S a a a =+++,21223221223,,k k k k k k k k k k S S a a a S S a a a ++++-=+++-=+++,则相邻k 项和232,,,k k k k kS S S S S --成等差数列 (3)已知{}{},n n a b 为等差数列,则有: ① {}n a C +为等差数列,其中C 为常数 ② {}n ka 为等差数列,其中k 为常数 ③ {}n n a b +为等差数列①②③可归纳为{}n n a b m λμ++也为等差数列 8、等差数列的判定:设数列n a ,其前n 项和为n S (1)定义(递推公式):1n n a a d +-=(2)通项公式:n a kn m =+(关于n 的一次函数或常值函数) (3)前n 项和公式:2n S An Bn =+注:若2n S An Bn C =++,则{}n a 从第二项开始呈现等差关系(4)对于n N *∀∈,122n n n a a a ++=+,即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都是相邻两项的等差中项二、典型例题:例1: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94S S =,151,0k a a a =+=,则k =_________ 思路:由94S S =可得:9456789750S S a a a a a a -=++++==,即70a =。

而11a =,所以{}n a 不是各项为0的常数列,考虑79520a a a =+=,所以9559k a a a a k +=+⇒= 答案:9小炼有话说:关于等差数列钱前n 项和还有这样两个结论:(1)若()m n S S m n =≠,则0m n S +=(本题也可用此结论:94130S S S =⇒=,从而利用奇数项和与中间项的关系可得137130S a ==) (2)若(),m n S n S m m n ==≠,则有()m n S m n +=-+例2:已知数列{}{},n n a b 为等差数列,若11337,21a b a b +=+=,则55a b +=_______ 思路:条件与所求都是“n n a b +”的形式,由{}{},n n a b 为等差数列可得{}n n a b +也为等差数列,所以()33a b +为()()1155,a b a b ++的等差中项,从而可求出55a b +的值 解:{}{},n n a b 为等差数列{}n n a b ∴+也为等差数列 ()()()3311552a b a b a b ∴+=+++ ()()553311235a b a b a b ∴+=+-+=答案:35例3:设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8374,2S a a ==-,则9a =( ) A. 6- B. 4- C. 2- D. 2思路一:已知等差数列两个条件即可尝试求通项公式,只需将已知等式写成关于1,a d 的方程,解出1,a d 后即可确定通项公式或者数列中的项解:()8311482842S a a d a d =⇒+=+ 71262a a d =-⇒+=-()11118284210262a d a d a d a d +=+⎧=⎧∴⇒⎨⎨=-+=-⎩⎩ 9726a a d ∴=+=-思路二:本题还可抓住条件间的联系简化运算。

已知7a ,从而联想到8S 可用17,a a 表示,即()27827842a a S a a +=⋅=+,所以等式变为:()27323442a a a a a +=⇒-=,所以可得212a a d -==-。

9726a a d =+=- 答案:A小炼有话说:思路一为传统手段,通常将已知两个等式变形为1,a d 的二元方程,便可求解。

但如果能够观察出条件间的联系,往往能通过巧妙的变形简化计算过程。

在平时的练习中建议大家多尝试思路二的想法,努力找到条件间的联系,灵活利用等差数列性质进行变形。

而思路一可作为“预备队”使用。

例4:在等差数列{}n a 中,12008a =-,其前n 项和为n S ,若121021210S S -=,则2008S 的值等于( )A. 2007-B. 2008-C. 2007D. 2008 思路:由121021210S S -=观察到n S n 的特点,所以考虑数列n S n ⎧⎫⎨⎬⎩⎭的性质,由等差数列前n 项和特征2n S An Bn =+可得n S An B n =+,从而可判定n S n ⎧⎫⎨⎬⎩⎭为等差数列,且可得公差1d =,所以()1120091n S S n d n n =+-=-,所以()2009n S n n =-,即20082008S =- 答案:B例5:已知{}{},n n a b 为等差数列,且前n 项和分别为,n n A B ,若71427n n A n B n +=+,则1111a b =_____ 思路:,所求1111a b 可发现分子分母的项序数相同,结合条件所给的是前n 项和的比值。

考虑利用中间项与前n 项和的关系,有:2111211121,21A a B b == ,将项的比值转化为数列和的比值,从而代入21n =即可求值:111121111121214213a a Ab b B === 答案:43小炼有话说:等差数列中的项与以该项为中间项的前n 项和可搭建桥梁:()2121k k S k a -=-,这个桥梁往往可以完成条件中有关数列和与项之间的相互转化。

例6: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1232829303,165a a a a a a ++=++=,则此数列前30项和等于( )A. 810B. 900C. 870D. 840 思路:求前30项和,联想到公式(),12p qn a a S n p q n +=⋅+=+,则只需31p q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