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备考技巧目录事业单位面试备考技巧:如何应对人际关系中新老同事矛盾 (2)事业单位考试技巧:言语题解答不能忽略的细节 (3)事业单位考试职测技巧:言语题目不可忽视的解题关键 (5)事业单位考试职测解题技巧:巧解逻辑中的假言命题 (6)事业单位考试写作题技巧:拆解关键词巧定作文中心 (9)事业单位考试职测解题技巧:近义词的十大辨析方法 (10)事业单位考试职测解题技巧:数量中的比赛问题 (15)事业单位面试技巧:如何回答政策理解类题目 (17)事业单位考试职测解题技巧:图形推理解题规律 (23)事业单位面试备考技巧:如何应对人际关系中新老同事矛盾在事业单位面试考试中,既侧重知识性考察,也会重点涉及到能力上的测评,相对于其它类型题目来看,人际关系处理的题目更侧重能力的考察,需要在备考时针对性做好准备和总结。
今天我们就对人际关系中比较常考的新同事与老同事之间的关系处理方法进行分享与学习(以新员工身份)。
一、常考情景在各部门面试考试中,新老同事关系的出题考察要素点通常包括:1、身份:新员工;2、情景:工作情景;3、矛盾:人际vs工作①人际常见矛盾:老同事的不认同、不满意、背后议论和批评等等;②工作常见矛盾:不分配独立工作任务;额外较重的工作任务;不同的工作风格与习惯等等。
二、矛盾原因在常考情景下,新老同事之间的矛盾根源在两方面:1、主观——新员工的主动性不足/适应性不够2、客观——作为新员工,自身能力不足三、如何处理1、作为新入职员工,在工作初期,应该及时融入工作团队:一方面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扎扎实实的学习,另一方面非常重要的是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主动性,多跟老同事们进行交流,既要适应工作氛围、工作环境,也要适应老同事们的工作风格、工作习惯、工作要求等等,尽快融入工作团队中;2、作为新入职员工,在工作初期,应该以能力提升为目标:首先要充分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或问题,岗位要求和工作内容,并保持敢于面对和积极解决的工作态度;其次要探索/拓展多样的学习方法——理论中学习、实践中学习,通过自学、观察和请教等方式学习等等;最后应该设置具体的能力提升目标,分阶段逐步进行提高。
事业单位考试技巧:言语题解答不能忽略的细节一.选词填空:语境分析要熟练,词语辨析来辅助【例题】很多教训告诫我们,越是涉及安全稳定的小事,越要。
着眼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必须掌握安全预防的特点规律,善于发现小问题、小隐患,尤其是那些思想易忽视、管理难到位的“安全盲区”,更要、堵塞漏洞。
A.见微知著防微杜渐B.以小见大未雨绸缪C.小题大做防患未然D.不可偏废曲突徙薪【解析】A。
第一个空“越要”和“不可”都是动词不能搭配,排除D项;整个文段没有任何贬义色彩,C项“小题大做”贬义词,不符合题干语境,排除;第二个空,题干中提及“小问题、小隐患”说明事情已经发生了,比较A项“防微杜渐”和B项“未雨绸缪”的意思,防微杜渐的意思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未雨绸缪的意思是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结合呼应点“小问题、小隐患”可知,选A项。
【总结】上题根据“感情色彩”和“词性句法功能”排除了C项和D项;再结合呼应点以及对“防微杜渐”和“未雨绸缪”含义的侧重点辨析,理解两个成语的区别,进一步锁定正确答案。
可见,选词填空需要结合语境分析和词语辨析来做题,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做题准确率。
二.片段阅读:行文脉络要牢记,主题词用处不能忘【例题】趋“利”避“害”是资本的本性,地产商也不例外,所以挂创意之“头”卖地产之“肉”不能仅指责地产商,也在于,如今的创意产业园进入门槛太低。
放眼全国,创意园区遍地开花,其中很多都是“挂羊头卖狗肉”,做些简单但能赚钱的生意,比如搞点创意色彩的餐饮、服饰、旅游工艺品等等,既没有文化,也没有创意。
这段文字主要表明:A.许多创意园区名不副实B.房地产商搞创意园区不仅仅是个噱头C.创意园区的发展任重道远D.创意园区的准入门槛应该提高【解析】D。
第一句话点明“挂羊头卖狗肉”的根本原因是“创意园区进入门槛太低”;第二句举例说明所谓的“创意色彩”实际上没文化也没创意。
题干中提出问题,那么针对问题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提高创意园区的准入门槛,D项当选。
A项,“名不副实”针对问题的表述,而且范围过大,未针对性提出是“门槛低”的问题,排除;B项,文段主题词是“创意园区”和“门槛低”,“地产商”只是例子,排除;C项,不是出现问题才“任重道远”,这个词用的不恰当,排除。
所以,选择D项。
【总结】分析清楚行文脉络,搞明白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找到作者写作思路,进一步确定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可以结合主题词,来排除一到两个选项,进一步帮助我们锁定正确答案。
解答行测言语理解题需要考生们重点把握以上两点,认真揣摩,勤加练习,斩获高分。
事业单位考试职测技巧:言语题目不可忽视的解题关键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会大量的涉及到长难句、实词、成语,很多考生往往会在这些内容上下很大工夫,殊不知,言语题目中的逗号、分号、句号、问好、破折号等标点符号也是题目构成非常重要的要素,甚至会成为我们解题的一把钥匙。
在此。
在1996年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标点符号用法》中,总结了破折号在汉语表达中的13种用法,包括“解释说明”、“语音延长”、“语意的转化、跳跃和转折”等。
行测考试所选题目破折号的用法较为单一,基本以解释说明为主,并且这类题目主要出现在逻辑填空和片段阅读主旨观点题目中。
【例】统计学家告诉我们,买一张彩票正好中大奖的概率_______──比如说,英国国家彩票的中奖概率大概就只有1400万分之一,相当于你连续投24次硬币全是正面朝上,远远低于被_______的陨石砸中的可能性。
依次填入划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A.微不足道祸从天降B.绝无仅有不期而至C.不可多得不期而遇D.微乎其微从天而降解析:本题选择D。
文段第一空后出现破折号,基本判定破折号后对设空处进行解释说明。
结合句意可知,设空处应表达“极少的意思”。
微不足道意为价值、意义小得不值一提,绝无仅有意为非常稀有,不可多得意为很难得到,微乎其微意为非常少、非常小,符合空意,选择D。
【例】要学着活在一个“独立的今天”里面,注意听你生活的每一层面,用铁门把过去隔断——隔断已经死去的昨天:揿下另一个按钮,用铁门把未来也隔断——隔断那些尚未诞生的明天。
然后你就保险了——你有的是今天。
明日的重担,加上昨日的重担,就会成为今日最大的障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确保今天的独立性,才能过好当下B.甩掉负担,丢掉幻想,才能轻松前进C.昨天和明天都没有今天重要D.做好今天的事.才会有资格迎接明天解析:文段出现了三个破折号,前两个破折号解释说明隔断昨天和明天以确保今天的独立性,最后一个破折号解释说明确保今天独立性的重要性,因此整个文段的核心句是第一句——要学着活在一个独立的今天。
A项符合文段主旨。
通过上述两个题目,可以发现通过破折号,我们可以快速的发现文段提示点和主旨,进而迅速解答出题目,各位考生在考试中,一定不要放过言语题目中的不起眼的标点符号,尤其是破折号、问好、分号、冒号等这些“解题密匙”。
事业单位考试职测解题技巧:巧解逻辑中的假言命题1.什么是逆否命题如果两个命题中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互为逆否命题。
原命题为:若a,则b;逆命题为:若b,则a;否命题为:若非a,则非b;逆否命题为:若非b,则非a。
2.原命题和逆否命题的真假性原命题:若是我,则是人;逆命题:若是人,则是我;否命题:若不是我,则不是人;逆否命题:若不是人,则不是我;原命题是正确的.所以逆否成立。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是等价关系3.假言命题中逆否命题的作用(1)正向筛选当题干问题问到"题干为真,选项哪个为真",就说明这道题目在考查假言命题的逆否命题。
因为只有逆否命题与原命题是等价关系。
【例1】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问:如果上述陈述为真,则下列哪项必定为真?A.如果你离开我、抛弃我,我便不和你生死相依B.你如果不抛弃我,我就嫁给你C.只有我生死相依,你才会不离不弃D.除非你不离不弃,否则我生死相依【解析】答案:C。
题干中的联结词“若…”提示我们,题干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写出推理式为“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通过问法,我们可以知道是在考察我们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所以整合选项,发现,A项为“离开我抛弃我→不生死相依”为否命题,排除;题干中没有提到“嫁给你”的问题,所以B排除;C项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故写成“不离不弃→生死相依”,与题干一致。
D项,写出推理式为“不生死相依→不离不弃”,与题干不一致。
故选C。
(2)反向排除因为当题干问法是"除了哪项,均为真"时,那说明在四个选项中,有三个选项推理出来的形式是一样的,有一个推理出来与其他三个不一样。
也就是说,这三个或者是题干的原命题,或者是题干的逆否命题。
那么剩下那一个,也就是题干问的答案。
【例2】老王对老李说:“除非你能在今天之内按照合同要求支付货款,否则我们法庭上见。
”以下哪项判断的含义与上述判断不同。
A.只有老李今天按照合同的要去支付货款,老王才不会将他告上法庭。
B.如果老李今天按照合同的要去支付货款,那么老王不会将他告上法庭。
C.如果老李今天不按照合同的要去支付货款,那么老王会将他告上法庭。
D.如果老王没有将老李告上法庭,那么老李在今天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货款。
【解析】B。
就这道例题而言,题干的推出关系很明显。
就是“除非···否则”的关系。
按照我们所学的推理规则,否一推一,题干我们可以得到"不上法庭→按照合同",或是它的逆否命题"不按照合同→上法庭"(这两个关系为逆否命题,等价关系)从而在去看选项。
A:不上法庭→按照合同。
B:按照合同→不上法庭。
C:不按照合同→上法庭。
D:不上法庭→按合同。
对比选项,发现只有B选项跟题干的推出关系不一样。
其他几个均为原命题或是逆否命题。
4.假言命题中逆否命题的设错类型(1)混淆充分必要条件(2)否定充分条件(3)肯定必要条件【例3】刑警王某从某个杀人现场勘查完毕回到局里。
门卫老张问她结果怎么样,王某说知道了杀人犯到过现场。
老张知道网刑警在调侃他,因为根本无须王某告诉,他就知道: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一定在现场。
但据此回答,我们可以推知:A.如果张三案发时在现场,那么他就是杀人犯B.如果李四不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就不在现场C.如果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那么它就不是杀人犯D.即使许六不在案发现场,也有可能是杀人犯【解析】C。
题干中老张的意思为,杀人犯?到过犯罪现场。
A项意思为,到过犯罪现场?杀人犯;肯定题干命题后件得不出确切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