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课程导入
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 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 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 制度和治理模式,是伴随新中国发展历程而生长起来的基本政治 制度。这个视频中,详细地介绍了我们这节课涉及的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的不同职能,反映了基层群众自治的生动实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6.3 基层群 众自治 制度( 共23张P PT)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6.3 基层群 众自治 制度( 共23张P PT)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2.居民委员会
(1)产生
1949年10月23日,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杭州市上城区上羊市街社区居委会成立。
自清代以来,杭州基层管理实行街村制。直到1934年,国民党政府在各省市建立起保 甲组织,以户为单位,10户1甲,10甲1保,3保以上为联保办事处。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6.3 基层群 众自治 制度( 共23张P PT)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村民委员会
(2)职能 总结:基层群众自治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直接相关。比如村集体经济收
益的分配、村办学校、村建道路等公益事业的兴办及经费筹集、村干部报酬补贴、 生活困难救助人员的确定等,都与大家的利益相连,基层群众很关心、有参与的 积极性。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 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 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实行村民自治,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民群 众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在农村基层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 制、矛盾调处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从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与和谐稳定。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村民委员会
(2)职能
总结: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 众性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 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 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村民委员会
(1)产生
中国实行村民自治的“第一村”——广西合寨村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村民委员会
(1)产生 1981年,广西合寨村成为中国实行村民自治的“第一村”。1982年 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 组织,正式确立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1987 年 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试行)》 获得通过,村民自治进 入了法治化、制度化的阶段。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决定。我国广大农村已经普遍建立了以村民委员会、村民 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载体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纪念陈福林的雕塑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6.3 基层群 众自治 制度( 共23张P PT)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2.居民委பைடு நூலகம்会
(1)产生 总结:1954年12月3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
过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80年1月19日重新公布。1982年,城市居民 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被一起写进宪法。1989年12月26日,通过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被确定为城市居民自治组织,对改 革开放条件下城市居民自治的性质、任务、组织形式及其他相关制度作出了全面 规范。2018年12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修改城市 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决定。目前,我国城市地区已经普遍建立了由社区居民通过 间接或直接方式选举产生的社区委员会或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
1949年10月11日,杭州市政府举行了一次联席会议,商讨取消旧社会的“保甲制度”, 建立新政权的基层组织等相关事宜。
1949年10月1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取消保甲,建立农村乡、村政权的指示。根 据该指示,杭州市民政局提出了筹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方案,决定在上城、下城和江干率 先试点。
1949年10月23日晚上7点,西牌楼小学灯火通明,聚集了200多人,代表着上羊市街的 2000多位居民,选举居委会。很多人并不识字,只能在选票上画个圈。最终,几百个红圈, 圈出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居委会。拉黄包车出身的杭州小伙子陈福林当选为新中国第一个居 委会主任。上羊市街社区有一个“邻里系列”,先后成立了包括邻里值班室、邻里学院、 邻里大管家、邻里援助会等等社区协商治理的新模式,倡导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大 家的事情大家协商办”。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6.3 基层群 众自治 制度( 共23张P PT)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6.3 基层群 众自治 制度( 共23张P PT)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2.居民委员会
(2)职能 2018年上羊市街社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项目资 金要由居民共同承担。能不能把钱用到刀刃上?会不 会出现截留和浪费?对于这些问题,很多居民表现出 了担忧,对出钱心存疑虑。社区纪委和社区居务监督 委员会共同组成监督组,并邀请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 徐云全程见证、全程参与,在每一次走访中答疑解惑。 最终,加装电梯项目顺利施行,做到了每一分钱的来 源与去向都让群众看得明明白白。 为增强群众的参与度与自主性,上羊市街社区推 出“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筹、民 事民办、民事民评”的六步工作法,主动公开财务账 目和权力清单,让权、钱、事、物由群众掌握,受群 众监督。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6.3 基层群 众自治 制度( 共23张P PT)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6.3 基层群 众自治 制度( 共23张P PT)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2.居民委员会
(1)产生
1949年10月23日,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杭州市上城区上羊市街社区居委会成立。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6.3 基层群 众自治 制度( 共23张P P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