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大学电影学考研历年真题(01-13)外加部分广电真题

上海大学电影学考研历年真题(01-13)外加部分广电真题

2001上海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影视理论一、解释下列名词或术语(每题4分,计20分)1、电影艺术2、影像3、“连续蒙太奇”4、表现蒙太奇5、声画错位二、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计30分)1、移动摄影及其基本表现辐功能2、“影戏”美学及其短长3、心理空间与哲理空间及其差异三、辨析并论述下题,首先判断其准确与否,然后具体阐析自己的判断理由与准确见解。

(计10分)场面调度“原指在戏剧舞台上处理演员表演活动位置的技巧,场面调度被引用到电影艺术中来,其内容和性质均与舞台演出不同,不仅关系到演员的调度,而且包括镜头调度(或称“摄影机调度),是演员调度和摄影师调度的有机统一。

四、结合电影现象解释并论证下列问题(每题20分,计40分)1、电影的商业性与非商业性的关系及其在当代电影中的各自地位2、法国电影家雷内—克莱尔曾说“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观众会用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一看就能懂的美国影片和必须动一番脑筋才能看懂的法国影片,-----为了替电影的美好前途着想,有才能的导演总有一天会设法把这两种学派妥善地结合起来,”对此,你如何理解?联系中国当代的发展,又有何感想?2001上海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中外电影史一、名词解释(任选14题,每题2分,共28分)1、《孤儿救祖记》2、长城公司3、联华公司4、《歌女红牡丹》5、《神女》6、《小城之春》7、昆仑影业公司8、《党同伐异》9、普多夫金10、希区柯克11、黑泽明12、《卡里加利博士》13、法国印像主义14、《公民凯恩》15、《爵士歌王》二、简答题(任选4题,每题8分,共32分)1、什么是张石川和郑正秋的创作特点?2、什么是“新兴电影运动”的思想和艺术贡献?3、什么是美国西部片?4、什么是法国“新浪潮”?5、什么是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作品、及其特点?三、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20分)1、试论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导演的代表人物、作品,以及思想和艺术特点。

2、试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中的代表人手、作品,以及思想和艺术特点。

3、谢晋在80年代的主要作品及其特点2002上海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试题中外电影史试题名词解释任选14题,每题2分,共28分)1、张石川2、郑正秋3、中国第一部有声片4、“新兴电影运动”5、“孤岛电影”6、费穆7、三突出8、“电影和戏剧离婚”9、香港新浪潮10、德国表现主义11、法国印象主义12、柴伐蒂尼13、希区柯克14、黑泽明15、阿巴斯二、简答题(任选4题,每题8分,共32分)1、电影史的分期及其原则。

2、昆仑影业公司在创作上的主要特征。

3、“台湾新电影”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4、卢米埃尔和梅里爱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5、比较爱森斯坦的“理性蒙太奇”和格里菲斯的“平行蒙太奇”三、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20分)1、试论中国电影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的代表人物、作品及主要特征。

2、试论法国“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以及思想艺术特点。

3、试论中国电影进入九十年代的发展格局。

2002上海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影视理论一、解释名词或术语(每题5分,计20分)1、“第七艺术”2、类型片3、镜头内部蒙太奇4、声画对位二、辨析论述题:首先判断其正确与否,然后阐述理由及自己的见解(计10分)“电影画面亦称电影镜头,由摄影机不间断地拍摄成的若干画格组成,一般以一种景别不间断地拍摄下来的片断,不论长短,统称为一个画面”三、简答题(每题10分,计20分)1、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同和异。

2、影戏美学与意象美学的差异。

四、论述题(计50分)1、结合电影电视现象,论述影视剪辑技术、蒙太奇技巧所以具有艺术生命力的根源(20分)2、近期有的论著认为,随着数字化时代的降临,数字影像导致巴赞的影像本体论解体,颠覆了以摄影为基础的真实性概念,电影这一被“真实”统治的“王国”也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美学特质,传统电影美学根基已然为此崩坏。

结合影视现象,论述数字技术与影像真实性与影视的真实美学、巴赞的电影美学的关系。

(30)2002上海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影片分析一、评析《卧虎藏龙》的人物造型。

(15分)二、读王家卫影片的主题。

(20分,此题要求就王家卫作品展开分析都市的母题。

有《旺角卡门》、《阿飞正传》、《重庆森林》、《东邪西毒》、《堕落天使》、《春光乍泄》和《花样年华》)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1、蒙太奇和长镜头的同和异。

2、影戏美学与意象美学的差异。

3、?四、论述题(45分,第1题20分,第2题25分)1、结合电影电视现象,论述影视剪接技术蒙太奇技巧是具有艺术生命力的根源。

2、近期有论著认为,随着数字化时代降落,数字影像导致巴赞本体论解体,颠覆了以摄影为基础的真实性概念,电影这一被“真实”论证了它也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美学特质,传统电影美学根基已因为此崩溃。

结合影视现象论述数字技术与影像的真实性,与影视的真实美学、巴赞电影学的关系2002上海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视制作基础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景深2、电视制作的要素3、相加混色法4、三基色5、景别6、三角照明原则7、脱机编辑8、录像带上的磁迹9、声画对位10、淡变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声音通过艺术处理可以产生哪些作用?2、摇镜头和移镜头在拍摄时有什么区别?3、组合编辑和插入编辑有什么区别?4、蒙太奇包括哪三层意思?5、什么是人眼的视觉惰性?人眼的视觉残留时间为多少?6、广角镜头与窄角镜头有哪些特征?7、如何通过调白平衡使所摄画面的色调偏红?8、主光,逆光和副光在电视照明中的功能是什么?三、综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画面构图中前景和背景的艺术作用?2、综述非线性编辑的特征。

3、在拍摄时你应如何掌握轴线规律?2003上海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试题影视理论试题一、辨析并论述下列各题。

首先判断其准确与否,然后具体阐述自己的判断理由与见解。

(每题15分)1、“电影是片断的世界”2、“在电影里,能指和所指几乎是一致的,:电影的符号是下一个短路的符号。

”二、回答下列各题(每题20分,计60分)1、电影、电视艺术和舞台艺术的同与异?2、电影时间与电影空间及其关系?3、电影电视语言是“某种意义上的语言”、又只是“特定意义上的”语言?四、结合电影或电视现象论述下列各题(每题30分,计60分1、当代世界电影中主流电影的美学趋向及其必然性根据与基础。

2、前一时期有文章介绍,西方已有不排斥“虚构”的“纪录”电影。

所以要“虚构”,就在于“虚构有时比真实更真实”,“纪录片表现的东西最容易使人信以为真,可是最容易被人相信的东西也最会骗人,故事片长期以来被定义为“虚构的影片”,事实上就连那些声称“本片纯属虚构”的故事片讲述的事情也未必虚假”。

结合实际论述你自己对“纪录片”及真真实性观念的认识。

2003上海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考试科目影片分析试题一、简荅题(共20分)1、电影评论一般可分为哪几种写作类型?5分2、请列举出传统的或现代的电影批评方法各三种以上。

5分3、什么叫场面调度?场面高度批评方法分析的基本元素有哪些?二、简析题(共30分)1、试分析基耶洛夫斯基是怎样在<<蓝色>>中运用蓝色基调及一系列蓝色道具来阐发其作品意义的?2、阿巴斯的<<橄榄树下的情人>>的结尾,有一个长达数分钟的大全景长镜头,表现在一片橄榄树丛中中,男主角对女主角的追逐,而在最后,显然已经追上了女主角的他,则返身奔跑了回来。

结合全片,谈谈你对这个结尾的理解。

三、影片分析《和你在一起》、《美丽的大脚》、《寻枪》要求:1、请在上列影片中任选一部写一篇电影评论。

2、请自列文章标题,无题者扣分。

3、文从己出,立论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谨完整。

4、字数2500—3000字左右。

2004上海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中外电影史一、名词解释(20分,100字)1、谢晋2、黑泽明3、大卫―林奇4、让―雷若阿5、特吕弗二、简答题(40分,100-150字)1、爱森斯坦的蒙太奇2、巴赞摄影影像本体论3、奥逊―威尔斯4、什么叫蒙太奇?5、第五代和第六代三、论述题(40分,详细,展开,不少于400字)1、谈谈对谢晋电影中女性形象的认识。

要求:结合《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啊!摇篮》、《天云山传奇》、《芙蓉镇》、《牧马人》和《最后的贵族》对人物分析。

2、主旋律影片的艺术特点。

要求:80年代末,革命历史题材表达国家声音,结合《开国大典》、《孔繁森》和《焦裕禄》谈一谈。

四、评论题(50分,不少于800字)1、从第五代陈凯歌、张艺谋的《黄土地》、《红高梁》《芙蓉镇》、《鸦片战争》、《霸王别姬》《洗澡》和《美丽的新世界》中任选一部2004上海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影视理论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3分)1、上镜头性2、蒙太奇学派3、场面调度4、类型片5、声画对位精神分析电影批评6、电视连续剧电视综艺节目9、电视直播10、电视新闻的时效性二、简述(30分,每题6分)1、爱因汉姆电影理论的基本要点。

2、苏联蒙太奇的代表人物和观点。

3、巴赞纪实主义电影理论的要点。

4、什么叫“透明性剪辑”。

5、什么叫电视频道专业化。

三、判断(40分,判断正误2分,说明理由6分)1、电影就是用视听手段讲故事。

2、“结构主义符号学”电影批评无视观众感受,是一种机械的电影理论。

3、作者电影与商业电影是完全对立的电影样式。

4、电视与电影的美学特征完全一致。

5、电视是大众娱乐,是一种产业形式,不是艺术。

四、论述(50分,每题25分)1、结合具体影片论述“影戏美学”的特征与局限?2、结合自己切身感受,在全球化形势日益明显前提下,如何理解“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国际的”这句话?2005年上海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中外电影史一、名词解释(任选14题,每题2分,共28分)1、《北方的纳努克》2、石挥3、《神女》4、特吕弗5、黄建新6、让---雷诺阿7、台湾新电影运动8、左翼电影9、《武训传》10、三突出11、《偷自行车的人》二、简答(每题10分,任选4题)1、简述“十七年电影”的主要样式,是否还有其它样式?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品?2、简述1920年代“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至少三位)?3、简述“新浪潮”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至少2名)?4、简述陈凯歌的创作历程及其代表作品?5、简述“文华”公司及其代表作(至少2部)?6、简述“新时期”论述“长镜头”和“纪实美学”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至少2名)?三、论述题(任选1题,每题30分,要求300字以上)1、根据亲身体会谈谈你对“谢晋电影模式”的看法?2、评郑洞天“仅仅七年”一段话?(引用:梵高的耳朵:“电影作为艺术家表现个人经验和思考的媒介从仅仅作为政治宣传工具中分化,一类电影向……分化,一类电影向……分化”(《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P249第二段中间)关于这段话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