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绪论文学理论:广义来说,文学理论又称文学学,通常是关于文学的学问。
由于:“文学学”一词出现了两个“学”重叠,不大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所以,习惯上称为“文艺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语世界“文学理论”在中国文学界得到广泛传播,取代了“文艺学”而流行而来。
文学理论是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从有文学活动开始就有说明这些活动的言论。
而且随着文学活动的深入发展,这些言论也变得愈加系统,形成文学理论。
第一章唯物史观:P社会结构:P意识形态:P艺术掌握:P20艺术生产:P22 人对世界的审美活动,意识形态生产。
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以审美情感去体验、发现和反映世界的美,并创造出美的精神世界,让人不仅从中受到美的陶冶、而且认识世界、弘扬人的价值,在各种精神生产中,艺术生产是一种最富于创造个性的“真正自由的劳动”。
马克思主义人论:P24美的规律:P28 美的规律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的内在关系,具有客观性。
美的规律的表现形式又是变化的、相对的,因时间、空间和事物性质以及创作主体、评价主体的不同而变现为不同的形式。
正确认识和把握美的规律,是成功进行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基本要求。
现实主义创作原则:P29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原则,既是唯物史观和“美的规律”思想的体现,又是对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规律的思想在叙事文学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它要求作家真实描写现实的社会关系,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美学的、历史的批判标准:P30文学价值观:P第二章文学的“源”和“流”:P“二为”方向:P“双百方针”:P第三章文学:P 是现实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P审美属性:P语言艺术:P第四章文学价值:P102 文学价值既是作家创造的,又需要读者阅读接受才能实现。
文学价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
文学价值是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作家的创造为文学价值提供了基础,读者的阅读接受使文学价值成为现实。
文学的主导价值:P107 文学的主导价值,是指在文学作品多样性价值中总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
文学作为一个总体概念,其主导价值就是一定时代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
文学功能:P112 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
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的认识功能:P113 文学的认识功能是指文学具有帮助人获得社会和人生之事、加深对人和社会理解的功能。
文学的认识功能主要在于用艺术的形式实现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把握。
文学的教育功能:P115 文学的教育功能是指文学作品具有影响思想情感、净化心灵世界、增强生活用气和信心的功能。
广义地讲,文学的教育功能还包括文学具有政治的、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启蒙和教化功能在内。
实质上就是一种提升和净化人的心灵的功能。
文学的审美功能:P118 文学的审美功能指文学具有沟通文学活动中主体与课题的美感和情感需求,诗人获得精神对现实的超越、实现审美理想,推动促进个性和才能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功能。
文学的审美功能是由文学的审美本性决定的。
从根本意义上讲,审美是文学最基本的功能。
文学的娱乐功能:P121 文学的娱乐功能指的是文学可以给人带来身体快适、心情愉悦、精神自由的功能。
主要特点是让接受者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快乐感。
在文学的功能系统中,它具有生理满足的意义;有着益智的特点;文学的娱乐功能最终应该指向高雅的格调。
它还有助于文学其他功能的实现。
第五章创作冲动:P129—131 创作冲动主要是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
创作冲动是一种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复杂的和升华了的情绪;创作冲动总是指向作家的内心世界。
艺术构思:P131 艺术构思是作家在创作动机的指引和创作冲动的驱使下,运用艺术概括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形成完美的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艺术综合:P133 艺术综合是作家对各种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完整艺术形象过程。
艺术综合还表现在,一些作家常常将生活中许多人身上发生过的事情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艺术简化:P133 艺术简化是作家材料进行简略化处理的过程,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都必不可少的手段。
艺术变形:P134 艺术变形是作家有意将描写对象用不同于生活常态的变异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的过程。
艺术直觉:P137 艺术直觉是指创作主体在瞬间直接把握客体审美意蕴的思维方式或能力。
艺术直觉把握事物蕴含的审美价值,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性,强烈的情感性。
艺术直觉是一种思维能力,是创作主体经过长期社会生活积累、文化知识学习、创作时间锻炼而形成的艺术洞察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艺术情感:P139 情感通常指主体对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艺术情感是指作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产生的、作为艺术创作动力和表现对象的态度和体验。
艺术情感是日常情感的升华,是情感更集中、更强烈、更典型的体验,是人跨越实际生活的现实条件束缚而产生并升华了的、具有精神意蕴的情感。
艺术想象:P142 想象按照心理学的解释,是指以原有表象或经验为基础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艺术想象是指文艺活动主题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通过艺术加工而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是形象与情感相互交织的过程;根部艺术想象在创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为三大类:再现性想象、创造性想象、相似性想象。
艺术理解:P146 艺术理解,是指创作主体融合了形象和情感的理性思维活动。
在创作动机方面,艺术理解要解决的是作家如何落实创作目的的问题;艺术理解是判断生活材料有用性的主要手段;通过艺术理解,可以帮助文学创作的构思过程。
创作个性:P152 创作个性是作家具有的独特的创作心理特征,是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
作家的创作个性是作品独创性的内在依据。
创作个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个作家的创作个性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而独创性确实每一部作品都应该具备的。
每一种独创性都体现着作家创作个性的一个方面,每部作品的独创性综合起来就构成统一的创作个性。
第六章文学语言:文学作品的语言又称文学语言,它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与加工。
文学语言是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
文学语言的直接目的是构筑虚拟世界;文学语言服务于艺术世界的虚拟性;文学语言意义生成于文学语言所构造的艺术形象世界。
文学语言是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文学语言的表意追求含蓄性和丰富性。
文学形象:文学形象是由文学语言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中的具体生活画面,包括人、物、景物等具体形象及其构成的整体形象。
分为一般文学形象和理想艺术形象两个层面。
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单个形象:P163单个形象是指文学的艺术世界中相对独立的文学形象。
整体形象:P163 整体形象是指文学作品中由若干单个形象共同组成的文学形象整体。
虚象:P164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通过实象联想出来的形象,可称虚象。
实象:P164 文学作品的形象有的是具体可感的,可称实象。
情境:P164 情境一般是指叙事作品或戏剧中的事件、场景、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极其总和。
氛围:P164 氛围一般是指由情境形成的特殊气氛或情调。
它往往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人物心情以及作家创作情绪的外化,是一种在情境中不能看见但能感觉到的因素。
氛围正是由各种情境要素所形成的一种整体特质。
象征:P165 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借助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文学象征具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
寓言式象征:通过故事象征某种哲理和观念。
符号式象征:通过单个形象象征某种哲理和观念。
分为两类:一是抽象符号式象征;另一类是具象符号式象征。
意境:P169 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是我国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是我国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
a、王昌龄作《诗格》中,就直接使用了“意境概念b、晚唐司空图又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等观念c、民国王国维是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
至此,意境论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构架已经成型。
意蕴:P176 意蕴的内涵是由文学语言和形象所传达的意义。
文学作品的意蕴可分为三个主要层次:1、审美情韵层:作品的形象和情境中流露出来的美的情感和韵致。
2、历史内容层: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相、趋势和意义等。
3、哲学意味层:作品意蕴的最深层。
诗歌:P182 诗歌是一种以富有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表情达意的文学体裁。
诗歌具有强烈的情感;跳跃性的言语结构;富有音乐美的凝练的语言。
课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散文:P191 散文在不同时期有不尽相同的含义。
古代把除韵文、骈文之外的文体都称为散文。
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列,称为一种以审美的方式自由的抒发人生感受的文学体裁。
散文的基本特征是感受真挚新颖;体裁广泛,结构灵活;语言自然优美。
一般根据散文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对象,氛围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大类。
小说:P184 小说是一种用散文形式写成的叙事性虚构作品。
小说具有叙事性、故事性、虚构中的现实、文学的杂糅性等特征。
可分为白话小说、文言小说;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小说;短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
剧本:P188 剧本是一种通过人物台词和舞台提示营造戏剧情境、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为戏剧表演提供文学脚本,属于戏剧艺术的文学部分,同时剧本也可以作为脱离戏剧演出而独立存在的文学作品。
剧本具有以下艺术特征:第一、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第二,高度集中的戏剧结构;第三,以对话为主的戏剧语言。
主要根据矛盾冲突性质、人物命运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差异划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