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主要做法
长期以来,始终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企业的生命工程、基础工程、效益工程强力推进,为企业实现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要做法是:
一、抓根本,树立“质量建矿”意识,靠思想达标引领安全质量达标
矿受地质条件影响,煤层薄,倾角大,平均煤层厚度不足0.8米,倾角最大的达到44度,而且瓦斯含量高,断层薄带多,地质构造复杂,为质量标准化建设带来了很大难度。
面对困难和压力新强煤矿领导班子认识到,越是条件恶劣,越是要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越是构造复杂,越是要用质量保安全、促发展。
为了进一步增强全员质量标准化意识,他们进一步加大了教育引导力度,在全体员工中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认清了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和重要性,打破了质量达标“唯条件论”的错误观念,“抓质量就是抓安全、就是抓生产、就是抓效益”的思想认识得到高度统一,为质量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思想基础。
二、抓关键,发挥“经济杠杆”作用,靠制度达标保障安全质量达标
矿认识到搞好质量标准化建设,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充分调动广大
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此,我们狠抓制度建设,大力倡导“制度至上,精准执行”的理念,努力使质量标准化建设达到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的效果。
一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做到责任落实到位。
明确规定矿系统领导为本专业质量达标的第一责任者,建立了“专业领导亲自抓,生产单位严格落实,职能部门监督检查”的工作格局,各系统对质量标准化建设实行定规划、定时间、定标准、定人员、定效果,安全质量与经济收入挂钩的管理模式,保证质量达标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做到奖罚到位。
先后出台了《煤矿效益工资分配细则》、《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竞赛办法》、《煤矿无隐患段队竞赛方案》等制度,实行评最佳抓最差和安全质量结构工资等奖励约束机制,全面开展小班安全质量评估,小班完成作业后由当班班长、安监员、瓦检员、验收员对当班安全隐患、工程质量和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联合验收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直接将奖罚情况落实到人头,解决了以往奖罚平摊、“吃大锅饭”的问题,更好地调动了全员抓安全、上质量的积极性;每月开展一次质量定级评比活动,评为一级品的工作面,奖励段队工资总额的5%,评为三级品的工作面罚工资总额的5%。
出台了“六好段队、六好班组、六好员工”评比奖励机制,“六好段队”和“六好班组”的考核内容是,安全好、质量好、生产好、效益好、稳定好、队建好;“六好员工”的考核标准是,安
全好、稳定好、培训好、出勤好、守纪好、表现好。
同时规定了评比否决条件,评比标准满分为100分,在每月考核中,对无否决条件并且总分达到85分以上的段队和班组即可评为“六好段队”和“六好班组”,相应的队长、班长享受公司和矿予以的奖励,“六好班组”建制内的员工无否决条件即可被评为“六好员工”,享受矿予以的奖励。
每月还评选出十佳安、瓦检员,每人奖励300元。
对发生工伤或全月累计出现两次严重隐患、严重违章的单位,除取消所有奖励外,还对等扣罚。
三、抓重点,坚持“以点带面”思路,靠典型达标带动安全质量达标
为了解决质量标准化建设发展不够均衡的问题,新强煤矿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质量达标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开展“评最佳、抓最差”活动,采、掘、机、运、通五大系统每月召开一次质量标准化现场会,召开现场会的单位不但工程质量全面达标,而且还要有特色、有亮点、有创新、有发展,通过典型促动,拉动了全矿质量标准化建设全面大上。
采煤工作面支柱棵棵上线,间距一致,管线吊挂平直整齐,掘进工作面全面实行光面爆破,钎花眼痕根根成线,巷道造型平整美观,真正做到了“一巷三点六条线”,以二水平工程为主要标志,全矿质量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
四、抓核心,实施“科技强企”战略,靠装备达标支撑安全质量达标
新强煤矿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推进装备升级,全面提升矿井科技含量,为质量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
近年来,引进新品设备1200余台,淘汰老旧杂设备600余台,新上了2套综采装备和7套掘进连续化运输系统,安装投用了中央变电所自动控制系统、井下移动通信系统和信集闭控制系统,矿井自动化、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
二是推广先进技术工艺。
不断加大先进技术工艺的引进力度,积极推广应用长风长气、反向供车、“三小”爆破、“四锚”联合支护等技术工艺,在实践中起到了保安全、促生产、提效率、增效益的作用。
三是深入开展技术攻关。
围绕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技术攻关,努力破解发展难题。
近年来,共研制出薄煤层简易刨煤机、自动气动风门、自动转载机、自动道岔、自动注油器等科技成果30余项,矿井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推动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向科技化方向发展。
五、抓文化,推行“三零五精”管理,靠行为达标推进安全质量达标
近年来,新强煤矿坚持“围绕发展抓文化,抓好文化促发展”的原则,在安全文化建设上付诸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初步建立了以“岗位零违章、班组零隐患、段队零事故”为
根本目标,以“理念精准、约束精确、操作精细、考核精密、质量精品”五大板块为主要构成,具有新强特色的“3+5”安全管理法。
通过改进心智模式、规范行为养成、强化制度保障等有方式,强力推进“3+5”安全管理法。
一是强化理念渗透。
新强煤矿把安全文化纳入班前“一日一题”学习,将安全理念、格言警句、职工自己设计的安全漫画在矿区显著位置、文化展厅和安全文化长廊中集中展示,既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文化景观,又起到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
同时,他们改变以往安全教育中的“强灌”方式,坚持以亲情活动凝聚人、感染人。
通过悬挂全家福、张贴亲人安全寄语等亲情教育活动,时刻提醒职工牢记亲人的期盼,员工安全意识在亲情倾注中得到巩固和升华。
二是规范行为养成。
新强煤矿以推进管理流程优化再造为工作导向,不断细化安全管理环节,着力打造井工作业程序化、隐患整改闭合化、安全管理市场化、现场操作规范化的“四化工程”,逐步推进每名员工从熟记标准、掌握标准到执行标准、超越标准的转变提升。
全矿推行干部走动式管理,坚持做到“一走四到五落实”,即干部在走动式管理中,必须到包保责任区、到瓦斯重点面、到管理薄弱环节、到偏远地段,对检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做到整改时间、人员、措施、资金、效果五落实,最终达到“走动无盲区,管理零漏洞”的目标。
三是强化制度保障。
新强煤矿坚持教育、培训、管理三并重原则,努力
构建约束精确的制度体系。
构建安全教育制度体系。
制定下发了《安全思想教育例会制度》、《关于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工作的安排意见》等相关制度,广泛开展工伤人员现身说法、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安全思想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全员安全意识。
构建安全培训制度体系。
出台了“必知必会”考试制度、“必知必会”考核评比细则等一系列制度,逐步实现安全培训由“必知必会”向“必禁必做”提升、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提升、由单一培训向构建学习型企业提升,从源头上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构建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坚持“管生产必须先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好安全”的原则,制定了从矿长到班长的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出台了隐患日控月考、七项申报、十二项追查等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隐患闭合整改、隐患检查每日通报、“四级”保包和领导干部“四必须”制度,当存在三级隐患、工伤、问题超条以及工作面遇特殊条件时,矿包保领导必须深入井下,现场指导、督办,确保了隐患整改的及时性。
通过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使员工在制度体系的约束下,逐渐养成自发自觉、积极主动的安全行为,体现出安全、标准、规范的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