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

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

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

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

知识点归纳如下:一、生字、生词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累计认识2 200个字,会写1 600个字。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3、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在学文的过程中,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体会,感悟形象,体会情感。

学会理解词语的常用方法。

查字典:在课堂上强化,引导学生熟练运用。

联系上下文理解法:进行教学时,一定关注课文中的泡泡,要通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养成细读的习惯,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让学生明明白白地指导联系哪里就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联系全文理解法:如《可贵的沉默》“这极为珍贵的东西会是什么呢?”需要联系下文体会,联系全文理解。

《亡羊补牢》“联系课文,我知道了亡和牢的意思。

”词素分解法;意象还原法,如,《荷花》中的“挨挨挤挤”可以通过想象画面来进行理解;有的时候,我们在理解词语的时候可能会使用不止一种方法,如《女娲补天》中的“冶炼”一词,就不仅仅联系上下文,可能还要用查字典的方式来理解才能理解精准。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二、课文第一单元1.加强直观感受,想像画面。

2.体会观察方法、顺序。

3.体会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

(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第二单元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鲜艳、启程)2.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外表。

3.体会“排比、反复、比喻”等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通过讨论理清顺序,把握主要内容。

第三单元1.体会反问句和陈述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不同效果。

2.继续巩固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方法。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4.培养由表及里地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寓言故事──寓意)在文章中走一个来回。

第四单元1.读与品、读与评结合学习散文2.积累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

3.抓住关键词句,通过换位体验人物的内心感受和变化,提高学生体验的能力。

第五单元通过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

第六单元1.读文边读边想,培养质疑意识,以疑促读。

2.说明文如何概括大意。

(可放在学文后进行)3.初步了解比较的说明方法。

4.搜集资料,处理资料。

第七单元1.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2.练习归纳主要内容。

第八单元1.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神话故事、传说中想象、夸张的魅力。

2.培养学生依文想像的能力。

3.引导学生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三、语文园地语文园地一1.积累如“动静”结构的反义词。

2.关注学生量词的恰当使用。

语文园地二描写夏天景色的诗句。

语文园地三1.积累比喻句、谚语、成语。

2.读寓言故事3.积累课文中意思深刻的句子。

语文园地四1.区别同音字。

2.“的、地、得”短语的积累。

3.关于学习精神的成语。

语文园地五一字多意语文园地六多音字的正确使用语文园地七1.积累AABC的四字词语2.积累友谊的诗句语文园地八1.形近字的区别及正确使用。

2.含数字、含反义词ABAC、AABB结构的词语。

3.积累歇后语,感受汉语的丰富。

四、习作题目:介绍家乡的景物1.留心观察家乡景物,记下感受和发现。

2.有顺序、抓特点。

3.描写景物要展开丰富的想像。

题目:保护环境1.在口语交际的调查、访问、查找资料基础上进行。

2.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

(真情实感)3.学习读中修改。

题目:我的自画像1.抓特点,用事实说话。

2.说真话。

3.学习伙伴修改。

题目:我学会的一项本领1.过程写具体2.表达真情实感。

题目:父母对我的爱1.通过事情表达感情。

2.读给所写主人公听来修改文章。

题目:未来的_______想像既奇特又尽量合理。

题目:自由作文写具体,写通顺。

题目:“变”1.把故事内容写清楚。

2.认真修改五、读写结合训练点第一组:概括语段《燕子》第一段与第四段;《荷花》第二段;《珍珠泉》第三段;给一句概括的句子,最好是静态的,进行细致地描写,运用比喻或对总句中的每一物分解细致描写,也可以写出过程中的变化。

第二组:总分语段按一定的顺序写;比喻句运用的训练(贴切)第三组:先记叙后抒情A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给人以启示。

B听故事(成语或语言)记录以笔复述。

第四组:把事情写具体A(书)我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B《绝招》:补充小柱子的刻苦练习的过程。

第五组:动作、神情描写对人物的动作、表情进行特写。

第六组:设问段式以问句开头,然后接下来或回答或记叙。

如:第七组:可以将本组要求积累的词语进行语段练笔,进行词语构段训练。

第八组:把过程写具体补充想象《女娲补天》中女娲找石的艰难历程;六、综合性学习第二单元:《调查了解家乡的环境》主题分解。

家乡的水污染情况;家乡的空气污染情况;社区的绿化;学校的环保宣传小队等等明确行动目标:1、初步了解“调查”的途径、方法。

可以先从自己家和周围的邻居中的环境污染调查。

如:设计表格、问题。

A一天用多少个塑料袋,干什么用?哪些可以节省?B污水:一个月用水多少?怎么可以节约些?2、观察并作记录(空气污染)3、如何与人交谈?第五单元:《感受父母的爱》1、了解父母的关心、照顾(访问、记录)2、己观察、回忆七、背诵积累课内要求背诵的篇目及必背的段落:《1燕子》全文;《2古诗两首》──咏柳、春日《3荷花》第二自然段;《5翠鸟》第一、三自然段;《11画杨桃》老师说的话,文章倒数第二段;《13和时间赛跑》第五、八、九、十段;《21太阳》最后一段;《25太阳是大家的》全诗;《29古诗两首》──乞巧、嫦娥三年级语文上下册知识点联系1、上下册课文的编排方式相同,都是以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体性。

2、都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继续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3、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

课后练习,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继续安排适量的“小练笔”。

4、语文园地的编排形式相同。

5、习作(1)不命题,只规定范围。

尽量让绝大多数学生有内容可写。

(2)继续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

(3)记实作文占较大的比重。

如,三年级上册有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写身边熟悉的人,写观察日记,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写自己去过的地方。

三年级下册有写家乡的景物,介绍自己,写自己的一项本领,写父母对自己的爱或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感人事。

想象作文在实验教科书中也有相当篇幅。

如,三年级上册有编童话故事,三年级下册有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展开想象,写一写;还有让学生假想自己能像孙悟空那样七十二变,会变成什么。

(4)在表达清楚的基础上学会用总分和并列两种构段方式写一段话。

(5)继续在习作中熟悉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6)继续学习修改习作。

(7)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8)在表达完整的基础上更加强调顺序。

(9)写物时,不仅要写具体而且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6、下册出现排比的修辞手法。

7、下册明确提出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8、继续巩固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方法。

9、联系上册学过的说明方法初步认识比较法。

10、上册的教学中已经开始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下册更加重视默读能力的培养,边默读边思考。

11、识字量,写字量相同。

12、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总体来说,三年级上册与下册知识点有很大的继承性,特别是从教参给出的教学目标上来看,甚至是完全一样的。

只是上学期为初步的认识,下学期由认识变成继续训练。

由此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及训练目标是按照学年来编排和设计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