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看完上面的表格,大家如果还理解不了“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三者的不同点的话!接下来我给大家举个简单的实际例子,相信你肯定就会理解了:我们现在合浆车间异常频率最高的是A型号正负极的粘度异常问题,现场处理流程一般是,将粘度异常浆料加减溶剂进行处理,处理后粘度OK浆料正常流转,然后优化合浆工艺,下批开始每批少加或多加溶剂。
对照上面的的表格那么纠正这一步应该为:将粘度异常浆料加减溶剂进行处理,处理后粘度OK浆料正常流转(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如挑选,返工,区分流转等);纠正措施为:优化合浆工艺,下批开始每批少加或多加溶剂(防止再次产生不合格品);那预防对策呢?也是优化合浆工艺,下批开始每批少加或多加溶剂?那肯定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此机台已经产生过不合格品,采取此对策,只能预防不合格品(粘度异常)再次发生,而预防不合格再次发生为纠正措施。
那预防措施到底是什么呢?肯定是检查其他型号的合浆工艺是否需要同样优化或A型号的其他分厂在开始生产之前是否也要进行优化工艺(防止其他设备或其他型号也产生不合格品)。
那么到这里我想前面提到的同样一份签完整的异常单,但是改善效果差异很大的原因的答案就出来了吧。
那就是除了刚提到的合浆粘度异常处理流程外,其他车间也有很多异常的处理也只停留在只有纠正以及纠正措施,以及把纠正误认为纠正措施,纠正措施误认为预防
措施,导致工艺时刻在各车间救火,品质时刻绷着神经去检验,生产忙着返工,以及区分生产异常料等。
当然给出对策之前找到根本原因是前提,大家只有在找到了根本原因,理清“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之间的关系,才能高效率,高品质的完成公司的各项目标。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前面三者关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