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解读

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解读


四、现状存在的问题
(从历史文化保护角度描述) 4.1文物古迹损坏严重 (1)镇区内 (2)镇域内 4.2文物古迹周边环境差 (1)回龙场古街十分狭窄,存在着严重的交通隐患。 (2)街道两侧建筑密度大,居住人口密集,街区建筑 多为土木结构,缺乏必要的消防措施。 (3)缺少疏散场地,地震洪水对居民或有一定的隐患
1.3 规划年限 为了与城镇建设规划年限基本保护一致,规划年限为: 近期:2008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1.4 规划范围 以青木川镇域为基本(涉及)范围(与总规一致),面 积200.8平方公里;以青木川镇区(建成区)为重点区域, 面积约1平方公里,并对镇域(镇域范围内)周围重要的 风景名胜区及文物古迹在规划中一并考虑。 1.5:法律效力: 法定规划 、应有文本、说明、图纸、资料汇编
五、规划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1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规划指南 (2)宏观分析、通盘考虑
(3)突出优势、保证重点
(4)以保为主、全面兼顾
5.2规划原则
(1)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彰显保护特色 (2)加强历史街区和文物古迹的防灾规划 (3)处理好保护和发展关系,改善历史街区居民的生活条件 (对历史建筑进行更新) (4)处理好与其它规划的关系
二 、构成历史文化名镇的主要内容
2. 1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2.2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2.3 恢宏的古镇规模和独特的街区格局 2.4 传统特色民居和民俗文化 2.5 众多的风景名胜
三、构成名镇主要内容及特色分析
(一)主要内容 1、悠久的历史;2、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3、独特的古镇格局;4、传 统特色民居和民俗文化;5、众多的风景名胜 强调2、3、4主要分布在镇建成区 (二)确定特色三大因素: 1、传统格局特色:根据古城、古镇、街区形态确定 2、历史建筑特色:根据历史建筑时代确定 3、生态环境 如:青木川 ⑴盘龙状古镇格局;⑵民国时期历史建筑的特色 ⑶秀美的自然生态环境 如:榆林古城 (古钱币古城轮廓,明清时期历史建筑的特色)
六、保护区划分及保护措施
6.1保护层次
本次保护规划分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 及历史建筑三个层次。
6.2保护界限
规划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陕西省文物保护要求,对文物和历史 建筑确定了三级保护范围: (1)文物、历史建筑重点保护区 (2)建设控制地带 (3)环境协调区
七、保护重点及范围
1.1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要点回顾
1.规划范围 2.规划年限 3.城镇性质 4.城镇规模 5.城镇总体布局 6.历史文化保护
1.2 本次规划对城镇建设规划的调整
(1)性质 规划将青木川镇的性质调整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旅游业发达的具有“中 国历史文化名镇”潜质的历史文化名镇。 (2)布局 本次规划结合文物保护的需要,对个别几条道路做了调整。如:魏氏庄园南侧的道路; 回龙场道路宽度修改的等。 本次规划结合城镇旅游业发展需要,将魏氏庄园南侧道路两侧局部沿街部分调整为商 贸用地。 (编制重点,总平面只做古镇区,以此图为例,恒口参照)
青木川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宁 强 县 人 民 政 府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年10月31日


宁强县青木川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规划是省建设厅2008年8月中 旬下达给我院的一项指令性规划任务。也是我院灾后重建规划任务中 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院对本次规划十分重视,接到任务后,迅速组成项目组。按 工作安排,项目组于2008年8至9月期间,先后3次奔赴灾区开展工作。 在反复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完成了初步方案。2008年9月12日县人民 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方案进行了审查,征求了当地政府的意 见。 按审查意见,项目组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并于10月23日再次深入 现场,开展工作。在进一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方案又进一步进行 了完善,形成了提交本次会议审查的成果。 在本次规划的编制的过程中,项目组得到了当地各级政府部门和 省厅领导大力支持和协助,使工作能够比较顺利的开展。为此,表示 衷心的感谢。
省、市、县各级政府对青木川镇的建设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十分重视。 2003年宁强县人民政府委托陕西金色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城镇的建设规 划。
2007年7月,宁强县人民政府对青木川古镇的历史文化、历史建 筑、文物古迹、民俗文化、风景名胜等进行了较详尽的调查,形成了 上报材料,正在积极申报历史文化名镇。按相关要求和历史文化名镇 的保护条例规定,名镇的审批和保护,必须以保护规划为依据。据此, 保护规划的编制已到了极为紧迫的程度。
根据名镇的主要特色和指导思想,青木川古镇保护重点为:一区、两 廊、两山、三河、七点。 (1)一区 为古镇区。对位于古镇区内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本体用地范围, 确定为核心保护区,包括回龙场历史街区、辅仁中学、魏氏庄园,面 积6.34公顷;建设控制地带6.8公顷。 (保护区面积13.14公顷)。 (2)两廊 一为由魏氏庄园到回龙场古街节点的景观视廊;一为由飞凤桥 到魏家坝村的景观视廊。 (3)两山 为镇区北侧的马家山山体和南侧的龙池山山体。 (4)七点 包括玉泉坝老街、水槽沟魏氏老宅、魏氏墓园、秦家垭古战场 遗址、马家山古栈道遗址、赵家坝古墓葬、斗南山庄。 (5)三河 位于镇区内的金溪河、广坪河、青玉河水系。
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青木川成为重灾区,省市积极开展了灾 后重建工作,保护规划作为重建规划的一个内容被拉入重建规划。受省厅委 托,我院进行了此规划编制工作。
保护规划的特点:(以总规为依据,以保护历史文化、风景 名胜为重点的一项城市〔镇〕专项规划。) 两种编制有不同深度要求。一是与总规同步编制;二是单独 编制。(涉及规划、建筑、文保等复杂的系统工程) 保护规划的深度:就其内容深度是总体规划阶段的规划,但 对于重点保护区要在深化,到意向性详细规划方案深度) 保护规划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范,上位规划及相关 规划(高家堡)文物法、保护条例、条例释义、历史名城 编制办法(93版)、历史名城保护规范等.(镇规范在制定) 首先涉及总规如:青木川规划设计首要问题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及规划依据、年限和范围
青木川位于宁强西北角,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处,是陕西 最西边的一个镇,面积208平方公里,距县城136公里,西去227公里 即是九寨沟。 青木川镇是享誉川、甘、陕三省,在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历 史文化名镇。青木川古镇以它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而独特的历史文 化、完美的古镇格局,体现出强烈的艺术魅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