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13.5× 22. 7 0(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计算7 ×4 0.7×4 25×7 2.5×7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第一单元第四课时第一单元第五课时第一单元第六课时第一单元第七课时3、计算(带*号的为选做题)(1)、口算0.25×4 0.2×50 1.1×0.1 0.4×0.07(2)、竖式计算0.19×1.2 1.2×1 8 * 5.07×2.8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3.75×2.6 0.8×0.45 * 0.215×14(得数保留一位小数)(3)、简便计算2.5×3.8×0.4 15.8×69.3-68.3×15.8* 9.9×2.6 * 0.027+9.9×0.274、解决问题(1)、一个大水杯26.2元,一个小水杯13.8元,李老师各买12个,一共需要多少元?*(2)、某商店雪碧标价如下:每瓶6.2元,2瓶装一盒,一盒11.5元,小明买35瓶雪碧至少需要多少元?板书设计第二单元第一课时课题名称《确定位置》科目数学教学对象五年级授课教师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的例1、做一做及练习五第1—2题。

教材分析这一学段的《确定位置》是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确定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是从以下几点来设计的:凸显矛盾冲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激起思维的火花;强化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抽象和简约化的思维品质;在一定的场景中相机介入数学历史,使学生经历知识的逻辑重演,让课堂浸染文化的意蕴;与本课内容相呼应和衔接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作有机的渗透和延伸,为学生奠定相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对方位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思想并使学生体验到观察要有序,表达要清晰,有条理。

3、在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或根据物体的位置来确定物体。

教学难点对物体位置的正确描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目标分解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预学活动(5)分钟一、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二、导入新课1.导入:我们在以前学习了用方位确定位置,我们在生活中还常常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提问:这有一排同学,举手的是张亮同学。

你能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3.引导:有的同学从左往右数,还有的同学从右往左数,但都是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了张亮同学的位置,为什么只用一个数就能表示出张亮同学的位置呢?(演示PPT课件)4.提问:怎样表示出周明同学的位置?赵雪同学的位置呢?(演示PPT课件)创设“一排座位”的情境,激活学生“用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物体在一排物体中的位置”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用一个数可以在直线上确定位置。

在此基础上,借用“现成”的情境,由“线”扩展到“面”,将一维空间生长为二维空间,产生新的问题,引出新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强烈的尝试和探究欲望。

二、共学活动(30)分钟1.提问:如果不是只有一排同学,而是教室里的座位,你还能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位置”。

(板书课题:位置)(一)认识平面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延伸复习导入时的情境,承接复习导入中的问题,让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解决“老”问题,在解决“老”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收获和体会,直观感受到用两个数可以在平面上确定位置。

充分利用例1的座位情境,放手学生尝试探索,让学生经历了三次“统一”的过程:统1.观察: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情境。

(演示PPT课件)2.思考:你现在怎样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呢?(预设学生回答: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行第几个;第几条第几个……)3.引导:同学们的描述各不相同,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你们发现哪一点相同?(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两个数、确定位置)4.揭示:要在教室平面内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只用一个数是不能确定的。

要在教室平面内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这就是在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条件。

(演示PPT课件)(二)认识行与列1.统一行与列的名称。

(1)讲述:同学们刚才在描述张亮的位置时,所说的排、行等,都是指的横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行”;所说的组、条等,都是指的竖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列”。

(教师适时板书或课件显示“行”“列”)(2)尝试:同学们,你现在能用行数和列数两个数来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一行与列的名称、统一行与列的顺序和方向、统一位置的表示方法。

在三次“统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认知的发展和数学规定相融合。

(3)预设:预设学生回答:第3行第2列;第3行第5列;第5列第3行;第2列第3行。

(教师适时追问:你是怎样数的?)2.统一行、列的顺序和方向。

(1)设疑:刚才,同学们都说张亮的位置在第3行,但有的同学是从前往后数的,还有的同学是从后往前数的;在说张亮的位置是第几列时,有同学说是第2列,也有同学说是第5列,张亮的位置到底是第几列呢?(2)归纳:看来还需要统一行、列的顺序和方向,在确定第几列的时候,我们约定从左往右数;在确定第几行的时候,我们约定从前往后数。

(三)在平面图上确定行与列1.将座位情境图抽象成座位平面图。

(演示PPT课件)2.在平面图上标明行、列的顺序和方向。

(演示PPT课件)3.在平面图上标出张亮同学的位置。

(演示PPT课件)(四)认识数对1.自主探索表示位置的方法。

(1)提出问题:我们用行数和列数两个数描述了张亮同学的位4.数对的读法。

(1)以张亮的位置为例,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2)任意举一例。

(一)数对与位置的对应练习1.在图中找出数对(1,2)、(5,3)的位置。

2.数对(6,4)表示的是王乐同学的位置,你能指出哪个是王乐同学吗?(二)体会相关数对之间的联系1.王艳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赵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2.用数对表示出周明、张亮、赵雪三个同学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3.用数对表示出李小冬、孙芳、张亮三个同学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一)生活举例(第19页“做一做”)三、延学活动(5分钟)一、整理归纳: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二、形成性评价:1.练习五第2题。

(1)理解题意:第(1)问是用数对表示指定汉字的位置,第(2)问根据数对找对应汉字。

(2)学生独立完成。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4)组织开展“根据数对找对应汉字”的游戏活动。

2.练习五第5题。

(1)理解题意,介绍国际象棋。

(2)理解国际象棋在棋盘上表示棋子位置的规则。

(3)集体完成第(1)问,让学生任意选择一个棋子并描述它在棋盘上的位置,体会数对也可以用字母表示。

(4)独立完成第(2)问,标出棋子移动后的位置,然后集体反馈交流。

板书设计第二单元第二课时课题名称《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科目数学教学对象五年级授课教师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的例2、做一做及练习五第3—8题。

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目标分解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预学活动(5)分钟一、诊断性评价二、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吗?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成功发射,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舱在内蒙古大草原安全着陆,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但是你们知道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迅速地找到返回舱着陆的位置的吗?这全依赖于“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

大家一定觉得很神奇吧!从火箭发射到飞船返回,确定位置非常重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确定位置也很重要,我们全校每个班的教室都有指定的位置,每个小朋友的座位也有指定的位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位置。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1.介绍同学:这个环节主要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小学“生本·健康”课堂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第三单元第三课时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第三单元第五课时第三单元第六课时第三单元第七课时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第四单元第三课时的次数多,哪组就获胜,听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师:你猜哪组赢的可能性大?生甲:我觉得乙组赢的可能性大,(为什么?)因为乙组有6个和,甲组只有5个和。

师:谁和他一样支持乙组获胜?(举手)有没有支持甲组获胜的?(举手)那老师也支持甲组吧!咱们就派这两位同学作为支持甲组和乙组的代表,到前面轮流掷色子,掷满20次,看看到底哪组是赢家。

侯海宁来做记录员,好吗?(你打算用什么符号来记录?画正字)准备好了吗?我们拭目以待,开始!(生边掷边报数记录)师:结果出来了,哪组获胜了?(甲组)输的同学服不服?(生:不服!)你有什么想说的?生:明明乙组有6个和,应该赢的可能性大,为什么甲组赢的次数多?生:再掷下去乙组会赢吗?3.动手实验,探究奥秘师:相信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在来做个小实验,验证一下哪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大。

实验要求:每小组4名同学轮流掷两粒色子,掷出的和是几,就在这张统计图上几的上面涂一格,涂满其中一列,实验结束。

看看哪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开始!(生动手实验)师:你们做得很认真。

观察手中的统计图,你发现是中间的和出现的次数多,还是两边的和出现的次数多?(生:中间的数)师:是的,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中,我们都会发现,在2~12这11个和中,中间的数,例如5,6,7,8,9,出现的次数比两边的2,3,4,10,11,12出现的次数多,由此可见,在刚才的比赛中,甲组获胜就不是偶然现象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