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生理一、单选
1.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膜去极化引起Na离子的再生性循环
B血液凝固过程
C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ADH释放的增加
D排尿反射
E以上都不是
2.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离子和K离子浓度差的维持是由于A膜在安静时对K离子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Na离子通透性增加
C Na离子K离子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钠-钾泵的作用E细胞内外Na离子K离子分布不平衡3.来自A型血的血清中含
A抗A凝集素
B抗凝集素
CA凝集原
DB凝集原
E抗A抗B凝集原
4.血浆渗透压的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A与0.9%NaCl相当
B胶体渗透压占大部分
C晶体渗透压维持循环血量
D与溶质颗粒数呈反比
E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5. 形成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的离子流主要是
A K离子内流Ca离子外流
B K离子外流Ca离子内流
C Na离子内流K离子外流
D Ca离子内流Na离子外流
E以上都不是
5.心室肌的前负荷是指
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
B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
C主动脉压
D心室等容舒张期的容积或压力
E心室等容收缩期的容积或压力
7.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A中枢
B传入神经
C反射弧
D感受器
E效应器
8.微循环直捷通路的主要功能是
A物质交换
B是血液迅速回到心脏
C增加皮肤血液流量,有利于散热
D调节毛细血管血压
E调节组织液回收
9.心迷走神经兴奋时
A节后纤维末梢释放肾上腺素
B心肌收缩力增强
C窦性心率加快
D使房室传导速度减慢
E以上都不对
10.增加吸入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可使
A呼吸变深变快
B呼吸幅度减少
C呼吸变深变慢
D吸气时相缩短
E呼吸不变
11.以毛细淋巴管为主要吸收途径的物质是
A葡萄糖B氨基酸C脂肪分解物质D无机盐E水
12.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经皮肤散热形式有
A辐射B传导C对流D蒸发E以上都不是
13.肾小球滤液中大部分溶质的吸收部位是
A近球小管B髓袢细段C远曲小管D集合管E髓袢粗段
14.按照行波学说,高频声波传入耳蜗时,引起基底膜振动幅度最大的部位是
A底部B顶部C中间部D全长E以上都不是
15.前庭小脑的主要功能是
A调节肌紧张B维持身体平衡C调节内脏活动D协调随意运动E参与运动设计
16.下列激素中,哪一种是肽类激素
A醛固酮B睾丸酮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D雌二素E皮质醇
17.正常人作深呼吸运动使每分钟通气量增加两倍时
A肺泡气氧分压增加两倍B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两倍C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10%D肺泡通气量必定增加两倍E以上都不正确
18.临床用简便方法测定能量代谢,必须测定的数据是
A食物的热价B食物的氧热价C非蛋白呼吸数D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E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生产量
19.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吸收的部位是
A十二指肠B空肠和回肠C十二指肠和空肠D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E回肠
20.产生肾素的细胞是
A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
B入球小动脉的近球细胞
C远曲小管的致密斑细胞
D近球小体的间质细胞
E近球小管的上皮细胞
2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A位于肺泡上皮和液体层之间
B由肺泡1型细胞所分泌
C主要成分是二硬脂酰卵磷脂
D可使肺顺应性变大
E增加肺泡表面张力
22.当血液的血红蛋白含量正常时,如果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60%,则每100ml血的含氧量约为A 10.5ml B 12ml C 13.4ml D20ml E40ml
23.通过肠胃反射
A促进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
B抑制胃的排空,促进胃酸分泌
C促进胃的排空,促进胃酸分泌
D抑制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
E以上都不是
24.以下有关“基础代谢率”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男子的基础代谢率平均比女子高
B幼儿的基础代谢率比成人高
C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低
D体重相同的人,基础代谢率较接近
E基础代谢率同体表面积有比例关系
25.抗利尿激素
A是蛋白质类激素
B由垂体后叶合成
C作用于肾近曲小管
D在血容量增加时分泌减少
E在体液渗透液下降时分泌增加
二、多选
1.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组织有
A肾上腺髓质B血管平滑肌C胰腺和胃腺D心传导组织
2.突触后抑制
A是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实现的B突触后膜呈超极化C回返性抑制和交互性抑制均属突触后抑制D由一个兴奋性神经元直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抑制
3.尿液的浓缩与稀释取决于
A肾小球滤过率B血浆胶体渗透压C肾髓质渗透梯度D ADH的分泌
4.下面哪些情况可以延缓和防止凝血
A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B血液置于硅胶管中C血液中加入肝素D维生素K抑制剂
6.消化道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特点是
A胃肠不收缩的情况下也可以记录到基本电节律
B消化道各部分的基本电节律的频率基本相同
C基本电节律的产生是肌原性的
D动作电位总是在基本电节律的基础上产生
名词解释
1.负反馈2. 肺泡通气量3.食物的热价4.消化5.去大脑僵直6.血细胞比容7.心输出量
8.牵张反射9.兴奋性10.肾小球滤过率
问答题
1.试述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2.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3.试述突触传递的过程。
4.简述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名词解释答案
1.当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是控制信息的效应减弱或抑制。
2.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3.1g食物氧化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反映了一定量的能源物质贮存能量的大小。
4.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5.于中脑的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立即出现全身肌紧张明显加强,表现为四肢伸直,脊柱僵挺,坚硬如柱,头尾昂起,呈角弓反张状态。
6.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
7.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8.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外力牵拉伸长时,能反射性的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
9.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0.单位时间内两肾脏生成的超滤液的量。
简答题答案
1.概念: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一过性的迅速波动,此膜电位波动称动作电位。
产生机制:以Nf为例,在安静状态下,膜外Na+是膜内的10-12倍,但此时细胞膜对Na+几乎无通透性。
(1)去极相:当刺激导致细胞膜去极化达到某个临界膜电位水平时,电压门控通道在电化学力驱动下,Na+通道大量开放,Na+内流,造成动作电位的升支。
(2)复极相:当膜电位达到平衡电位时,Na+通道关闭,膜对K+通透性上升,K+外流,形成动作电位降支,直至最终回复到静息电位水平。
2.形成条件:心脏射血,外周阻力,足够血压充盈,大动脉弹性储器作用影响因素:(1)搏出量,收缩压主要反映搏出量大小(2)心率(3)外周阻力,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大小(4)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5)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关系
3.兴奋传到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Ca+内流,囊泡向内末梢移动,出胞作用释放递质到突出间隙,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增加产生突触后电位兴奋突触后电位:钠离子内流为主,突触后膜去极化,EPSP,总和达阈电位,诱发动作电位抑制突触后电位:氯离子内流为主,突触后膜超极化,IPSP,突出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
4.(1)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促进糖异生,抗胰岛素作用,血糖升高促进肝外组织蛋白质分解(2)对水盐代谢的影响:促进水的排出,较弱的保钠排钾作用(3)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使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4)允许作用(5)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6)其他作用
单选答案CDBAB ACBDA CDAAB AEDCB DC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