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师德追求

我的师德追求

我的师德追求
古人云:“益师者,师其道与德也。

道之高,德之至,从而师之。

”高尚的道德素质是教师高尚的内在思想情操的重要内容,是重要的师表风范。

大教育家蔡元培十分重视教师的道德素质。

他说:“教员者,学生之模范也。

故教员宜实行道德,以其身为学生之律度,如卫生宜谨,束身宜严,执事宜敏,断曲直宜公,接人宜和,惩忿而窒欲,去鄙倍而远暴慢,则学生日熏其德,其收效胜于口舌倍徙矣。

”由此可见,忠诚善良,诚实正直,公正廉洁,宽容谦虚,热忱和蔼,勤奋坚毅等等是教师应具备的良好道德素质。

二十六年的班主任工作,一路走来,有心酸的泪水,有误解的苦闷,有掌声的激励,也有鲜花的自豪,更有主席台前的豪言壮语。

家长的信任,领导的关心,让我充满激情。

二十多年来,我牢记师德,践行师德,并矢志不移地守住师德。

第一热爱学生。

关心尊重理解学生,这是师爱的重要表现。

我曾经有过一个学生,生性顽劣,不思学习,爱出风头,不讲卫生,喜欢交头接耳,搞一些恶作剧,欺负女生,甚至顶撞女教师,总之,班务日记每天名字很多。

循循诱导过,找家长来过,管不了一天,仍然我行我素。

有一次我提议,准备去他家家访。

这一招真灵,他害怕老师去他家,并保证遵守校纪,积极交作业。

果然有几天明显好转,我以为就这样过去了。

可当我在一次批改他的作业时,发现了他给我的一张纸条,这样写道:“老师好,在你眼中我是个坏学生,只要你不来我家,我保证不违纪,老师相信我。

”后来得知,他母亲瘫痪在床,父亲苦力做工,哥哥上大学,三间土砖瓦屋,贫寒之极。

不让老师去的目的,就是不让老师和同学知道,怕老师同学瞧不起他。

后来我和他再也没有面对面交谈,批改作业时的纸条成了我们交流的最好方式,情感上的倾诉,学习上的困难,甚至班上的动向,全在这笔墨间。

没有语言上的交流,全在心灵上的默契。

表扬,鼓励,再后来奖励。

就这样用心改变了一个学生。

是的,要改变学生,就要从内心深处改变,要关心学生,就要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

第二,爱岗敬业。

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无私奉献,才能甘为人梯,才能抵制各种诱惑。

只有爱岗敬业的教师才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

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自觉的、不断的完善自我。

作为一个师德规范,它的基本导向是教师尽职尽责,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完成教育任务。

第三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作为一种师德规范,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德内容。

最突出的就是体现了教师对真善美理想人格的追求。

真善美作为三种人格理想,是从师立教的基础。

教师只有把求真、向善和爱美作为奋斗目标,并不断的在自身行为中表现出来,才具有较强的道德影响力。

与此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其言行也就会突出真、善、美。

诚实、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为“真”。

善,古人云:人之心知,于人伦日用,随在而知恻隐,知羞恶,知恭敬辞让,知是非端绪可举,此之谓性善。

美体现在语言美,仪表美。

总之,教师是用自己高尚的人格、用心来教育学生的,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来立人达人。

教师工作是极其琐碎的方方面面,平平凡凡。

每天按时上下班,课堂讲授,课后批改与辅导,业余谈心帮助学生等。

教师就是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着,教师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为人类奉献,而是犹如蜡烛,毫不吝啬的发挥自己的能量,不断地燃烧自己,把光留给人间,照亮后一代的心灵;犹如露珠,滋润着吐艳的花朵;犹如泥土,无私地奉献养分.虽然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但是正是通过这种平凡的劳动,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榜样去培育祖国的后一代,完成这个高尚的历史使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