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8. (4)弗里奇(G.Fritsch)和希奇格(E.Hitzig)德国生理学家
9.
宣布电刺激大脑能引起运动,发现了皮质层的运动控制区域,随
后又发现了负责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区域
1第0.五章激法
大脑机能定位说VS大脑机能统一说;切除法、临床法、电刺
第一节
(二)生理学与心理学
2. 神经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动物的解剖实验,认为尽管中枢神经系统按其性质和功能
可能分为不同的部分,但仍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大脑机能统一说;切
除法-动物心理学实验的研究方法
6. (3)布洛卡(P.Broca,1824-1881),法国著名外科医生
7.
发现大脑左侧偏前的一块区域与语言能力的失去有关,并命名为
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区“
第五章
第一节
(二)生理学与心理学
1. 脑机能的研究
2. (1)加尔(F.J.Gall,1758-1828),德国的一位医生和神经生理学家
3.
第一个提出了脑的各个区域是心理活动的特殊器官;提出面相学
和头骨学
4. (2)弗卢龙(M.J.P.Flourens,1794-1867),法国著名的生理学家
5.
(2)听觉方面,了解了耳的某些构造,测定了声波的频率,赫尔姆霍茨 的共鸣说:听觉由声音的不同频率与耳蜗内基底膜上相对应的纤维 发生共鸣而产生 哲学为心理学的思想体系研究铺平了道路,生理学开始用实验 方法来研究作为心理现象之基础的生理机制,然后就是把实验方法 用于心理学
第五章
第一节
(三)物理学与心理学
(1)两点阈限:人的感觉开始从“一点”向“两点”发生变化,
刚刚能感觉到两点的距离称为皮肤的差别阈限或两点阈限;
对于皮肤的任何一个特定区域都存在一个两点阈
(2)韦伯定律:“肌肉感觉”;我们在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时,
我们所知觉的不是两个物体重量之间的绝对差数,而是所
增加的重量与原来的重量之间的相对的比例数
K=△I/I
第五章
第一节
(三)物理学与心理学
2. 费希纳(G.T.Fechner,1801-1899), 3. 莱比锡大学的一位物理学家
4.
潜心研究心-身关系问题,心身能够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5. 并可以通过测量心理感觉和产生心理感觉的物理刺激进行数
6. 学上的精确描述
7.
费希纳发现刺激量按几何级数增加而感觉量按算术级数增加
8. S=KlgR
9. R是刺激强度, S是感觉强度,K是常数
10.
1860年费希纳出版了《心理物理学》纲要,对心物关系做了详
尽的
11. 说明,费希纳研究阈限研究的三种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
均差
12第. 五章法。
第一节
二、实验心理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发展较晚,对于科学和技术的发 展更为迫切
冯特(W.Wundt,1832-1920)平生
49岁创办 心理学期刊 《哲学研究》
57岁莱比 锡大学 校长
德国巴登 内卡拉
19岁进入杜 平根大学
47岁(1879) 建立了第一个 心理学实验室
88岁 去世
23岁修完医学课 程,24岁师从 约翰内缪勒
42岁苏黎世大学哲学教授 43岁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
30岁开设 《自然科学的 心理学》讲座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一、实验心理学产生的科学背景
(一)天文学与心理学
贝塞尔(F.W.Bessel)研究发现,所有天文工作者报 告星体通过的速度都有差异——“人差方程”。激发了人 们对反应时间的研究兴趣
(二)生理学与心理学
19世纪30年代,生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 学,形成了生理心理学,为实验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2.哲学上赞成心理综合和意识分析 3.德国很早就把生理学当成一个科学来看 4.教育的快速发展:优秀大学的建立、教育 和社会的改革、精良的实验设备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冯特与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冯特的平生与著作 冯特的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体系 冯特的心理科学观 冯特论心理(1)1811年到1822年,英国的生理学家、解剖学家查尔斯﹒贝尔(C.Bell)和
法国生理学家弗兰索瓦﹒马戎第(F.Magendie)分别对动物神经进行了研
贝尔-马 究 戎第定律
构成神经系统的感觉中枢中,电流会向脊髓和大脑的方向传导; 在运动神经中,电流则从大脑和脊髓向肌肉和器官的方向流动。
(2)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约翰内斯﹒缪勒(J.Muller,1801-1858)——生理心 理学之父
韦伯和费希纳对感觉过程的研究则开创了物理心理学。心理物理学是 对刺激事件的知觉(“心理”)和正在被知觉到的刺激(“物理”)的物 理维度之关系的研究。
1. 韦伯(E.H.Weber,1795-1878)是德国莱比锡大学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教授。两个 贡献:确定了皮肤不同区域的相对灵敏度;论证了心理和物理之间的一种数学关 系——韦伯定律
神经特殊能说——每种感觉系统的神经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质或能,感 觉所反映的不是外物的性质,而是由神经诱导出来特殊状态,是关于神经
自身的性质或状态的知识;神经状态以一种恰当和规则的方式对应于外物
(3)1850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赫尔姆霍茨(H.V.Helmholtz)第一
次对神经传导的速率进行了测量——肌肉测量计;应用于心理活动和反应 时间的研究测量
第五章
第一节
(二)生理学与心理学
3. 感觉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1)在视觉方面发现了棒状和椎体细胞,发现了盲点、色盲、色混合、
视后像
– 1856年赫尔姆霍茨提出了视觉”三色说“——红、绿、蓝;三种色素 的感受器其不同程度的激活
– 德国生理学家海林(E.Hering)提出红、绿、蓝、黄的”四色说“, 红绿质,黄蓝质和黑白质三种色质,三种加工
27岁开设 文化心理学
课程
25岁获得 医学博士
26-32岁为 赫尔姆霍茨
的助手
一、冯特的平生与著述
冯特的著述 《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1856-1862,24岁-30岁),此书与 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起被视为心理学著作诞生的标志; 冯特第一次表达了自己的实验心理学思想 《关于人类和动物灵魂的讲演录》(1863,31岁)报道了人差方式, 反应时实验,心理物理法 《生理心理学原理》(1873-1874,41-42岁)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有 系统成体系的心理学专著,冯特实验心理学思想成熟的标志 《心理学大纲》(1896,64岁),其心理学体系完全确立的标志 《民族心理学》(1900-1920,68-88岁),从语言、艺术、神化、 宗教、社会风尚、等方面来研究人类心理发展的各阶段 《心理学导论》、《人体生理学教科书》、《逻辑学》、《哲学 体系》等著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