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 快乐成长
幼小衔接 快乐成长
金凤区回民幼儿园 胡静花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孩子从幼儿园到入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由于生活习惯 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有些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 怕学习的现象。有些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的时候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 成人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 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清楚;有的孩子特别胆小、 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 的孩子不会听讲,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坐位、说话、喝 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忘带书本和学习用具,还抱怨爸爸、妈 妈昨天晚上没给他装进书包。还有的孩子自己的东西被别人稍微碰一下就 要告老师,既不知道谦让,更不懂得关心别人;个别的孩子则不敢跟别人 说话,不会和同学交往。如此众多的问题,使大家认识到幼儿园和小学衔 接工作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片面性:
在幼小衔接的具体工作中往往存在着片面性,比如:重知识准备,轻能力 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 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而能力不是与生俱 来的,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 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和关键 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我们就常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孩子 上学了还要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还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 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 ……
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就学会了解了菠萝的特性,这是妈 妈直接告诉他的,不是孩子自己发现的。将来妈妈又带回 来一件新奇的东西,孩子也可能会像这次那样等着妈妈告 诉他关于这个东西的知识。被动接受
第二种方式:孩子最终也明白了解了菠萝的特性,是孩子 通过自己的尝试发现的,孩子不仅懂得了菠萝的特性,他 还学到了认识菠萝的方法。下一次妈妈可能带回一些其它 不同性质的东西,孩子可能又会用他用过的方法来探索它、 认识它。在这个过程中于是孩子明白了这些都是性质不一 样的东西,要用不一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主动接受
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幼儿园教育
小学教育
学习环境不同 宽松活泼
严谨规范
学 学习内容不同 以动手动脑的游戏为主
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习形式不同 培养学习兴趣并进行知识启 系统学习,需要完成作业,有考试的任
习
蒙教育,没有考试。
务和压力。
评价标准不同 吃好喝好玩好,每天空手来, 每天按时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不能拖沓。 空手回。
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
方式一:妈妈告诉孩子“这是菠萝,是可以吃的,它外面有很硬、很尖的刺, 你不要去摸它,它很重,你提不动它,但是它是圆的,你可以滚动它。你闻一 闻,它是不是很香啊,现在我们把它拿到厨房去切开它,切好后用盐水泡一 泡,它吃起来就又香又甜了。”
另一种方式:妈妈告诉孩子“这是菠萝”,然后把菠萝放在孩子面前的地板 上,自己先去把买回来的其它东西处理好。好奇的孩子一定会对这个菠萝 “采取行动” 比如他可能伸手摸一下菠萝,赶紧又把手缩了回来,并且对着 妈妈喊:“妈妈,这个菠萝很刺手,我被它刺了一下。” 妈妈回应说:“是的,孩 子,菠萝会刺手,不要紧的。”于是孩子又尝试抓起菠萝的叶子,把它拎了起 来,可是菠萝很重,孩子很快就把它放下了,“妈妈,这个菠萝很重,我拎不动 它。” “是的,菠萝很重。” 孩子可能又尝试着滚动菠萝,结果真的把它滚 动了,他高兴极了,“妈妈,我把菠萝滚动了。” 妈妈也很高兴:“你真能干!” “妈妈,我闻到一股香香的气味,菠萝是不是可以吃的?” “对,孩子,菠萝是一 种水果,是可以吃的。” “怎样吃呀?” “把皮削掉,切成一片一片,用盐水泡 一泡,就可以吃了。” “让我试一试……真好吃的!”
创 意 面 粉 画
瓶盖创意画
家园合作
我 的 妈 妈 真 能 干
跳蚤市场
孩子的回族 面点制作
家园合作
参 观 小 学
端午节舞龙活动
家园合作
回
多
族
彩
小
的
尕
粽
娃
子
回
我
的 族
家
之
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家
推小车
电视台来我园专题采访
从小处着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大班可以在三方面入手 : (1)良好的做作业习惯的培养。
(2)培养自己整理书包的习惯。 (3)培养孩子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
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1、室内活动安全 2、接送安全 3、上学、放学路上安全 4、户外游戏活动安全
家长配合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能力。 自己叠被子、穿衣服、吃饭、整理房间、学会听闹钟起床等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知道今天的作业、管理学习用具、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安排等 3、养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习惯和能力。 家长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交往。
提些建议。 4. 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 5. 不要代替孩子做检查作业、收拾书包的工作,也不要养成整
天看着孩子做功课的习惯,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
家庭教育要有“四心”:教育子女要有 信心、耐心、用心、恒心。
四个一致:父母教育孩子要一致、家园
教育要一致、隔代教育要一致、家长前后
交往不同
多在老师和家长视线范围和 老师的组织范围内与小朋友 交往。
课间、课外由学生自由支配和小朋友交 往的独立性强。
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
(一)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第七、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
(二)发展学习适应能力
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 幼儿园不能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
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空间关系理解、观察比较、抽象符 号操作等。另外,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 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例如让幼儿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 书写等活动,主要是使幼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 间,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适应上课的时间要求。又如,多给幼儿讲一些 故事、童话、诗歌等文学作品,养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 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其他学习适应也不容忽视,例如教孩子 一些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的知识内容,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兴趣的培养
1、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 • 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
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家长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其勤奋学习,更要通过学习 目的来提高孩子的间接兴趣。兴趣在活动中的动力作用不可忽视。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成人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 学习兴趣。
教育不同
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生活, 老师侧重于学习与品德的教育,生活照
保教一体。
顾相对较少。
生 行为规范不同
时间不同
活
较自由,鼓励孩子自由发展
集体活动上午1小时,其他是 游戏、活动、生活时间,允 许迟到、请假。午睡两小时
较规范,学校规章严格。
一天6节课,一节课40分钟课堂以听课 为主。不得随意请假迟到。午睡最多一 小时
实现三个转变
(一)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的“突变”现象。 (二)使生活环境布置逐渐向小学靠近。 (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如何培养孩子入学前的良好习惯?
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 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难有多大改进,而低年级 的习惯往往是从孩子的生活习惯迁移而来的,所以好多 学习习惯是上学前就开始准备的:规律生活;早睡早起; 遵守作息常规;文明礼貌;物品放置顺序化、固定化、 用完即归等等.
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那 就需要我们老师从思想上行动上杜绝教育“小学化”,遵循幼儿的身 心发展规律,和家长渐进、有序的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顺利过 渡到小学的生活。。
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之间的 衔接,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 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
2. 表演:读完一个故事根据情节进行表演,家庭中几个人分别扮演不同 角色,一遍表演后可以重复几次,角色互换。让孩子认识到书中的儿 歌故事可以做游戏,从而使他更喜爱看书。
3. 提问:首先向孩子提问,小孩子可以提一些简单问题。 可以多问一些“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让孩子充分思考。其次让孩子 创编,把故事讲一半,留个结局让孩子自己创编,培养孩子的想 象能力。最后让孩子提问,请孩子不明白的地方,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
4、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 父母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
读书习惯的培养
书不仅教给孩子知识、认识世界,还对孩子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理解 能力、性格发展有正面影响。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1. 陪读:陪孩子一起读图书中的画面,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画面编故事, 培养孩子对画面产生兴趣,可边读边指相应的图画,然后慢慢的过渡 到读图书上的文字,使孩子对文字产生兴趣。
教育要一致。
“四不气”:孩子有了错误不生气、取 得成绩不骄气、顶撞自己不赌气、老毛病 重犯不泄气。
成年人只有蹲下来,跟孩子站在一 条视平线上,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你 讲的话孩子才爱听。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 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