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课 克伦威尔

第7课 克伦威尔

第7课克伦威尔与英国革命
【课标要求】:(1)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2)对其评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克伦威尔的生平,认识他由一名年轻的新贵族逐步成长为一名议会军统帅,继而成为“护国主”的过程
2、了解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领导的重大军事、政治活动,认识英雄人物在历史转折关头中的作用并进行科学的评说。

二、过程与方法
1、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了克伦威尔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之间的关系。

2、运用克伦威尔与其他英雄事迹的比较,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成败,应紧密结合历史人物出现的时代背景,探讨其所作所为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重点】克伦威尔在英国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评价克伦威尔的功过
【教学过程】
导入:克伦威尔究竟是民族英雄还是千古罪人?他为何成为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用你们的智慧解答这道历史难题——首先,让我们一起回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
1215年《大宪章》限制王权
1264年孟福尔创建议会雏形
1640年—1688年王权和议会的斗争
1689年《权利法案》
克伦威尔就是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脱颖而出的……
一、人生经历
(一)乡间绅士,初露锋芒
1、享延顿青年
(1)1599年生于亨廷顿郡一个中等乡绅家庭。

(2)1616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

(17岁)
(3)1619年进入伦敦学法律。

(20岁)
2、清教徒议员
1628 年克伦威尔第一次走进了下院,如愿以偿成了一名议员。

(30岁)
作为议员的克伦威尔一开始就坚决违抗国王的旨意,他第一次发言,就猛烈的抨击了受宫廷保护的天主教,主张保卫清教徒的利益。

并使下院通过《三项决议》提案,反对天主教,反对国王任意征税。

3、乱世出英雄
虽然他在1628和1640年两次当选下院议员,但他在内战之前只是当地的一个小角色,在全英国更是默默无闻。

若不是1640年发生内战,克伦威尔一辈子就只能是个志不获展终老乡间的土地主了。

那时的国王查理一世专制暴虐,
(1)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议员在下院中占多数席位。

克伦威尔在议会忠影响凸显。

(2)1641年,克伦威尔参与起草《大抗议书》(内容)。

查理一世拒绝了《大抗议书》,内战一触即发
1642年,查理一世和议会派人士各自秣马厉兵准备武力解决,久拖无果的政治危机终于酿成了一场全国性的内战。

克伦威尔以前既没受过军事训练,又无战争经验,但是从战争一开始他就显示出了一位常胜将军的天纵之才。

(二)“铁骑”出击,内战胜利(革命中的克伦威尔)
1、内战爆发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直接原因: 17世纪30年代末苏格兰人民起义
(2)交战双方: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议会军(骑士党)===代表封建君主的王军(圆头党)
2、内战初期
内战初期,议会军接连失败,主要原因在于掌握议会大权的长老派动摇和妥协,他们总念念不忘自己是国王的臣属,从而在军事上表现为动摇、软弱的失败主义,期望通过谈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组建铁骑
在17世纪的欧洲,步兵已经开始使用火器——一种短管火枪。

但是,这种枪使用起来极为不便,它必须从枪口装子弹,并且要用引火线点火才能发射,遇上大风大雨,就等于没有用。

打完一发子弹以后,必须重新从枪口装子弹,非常麻烦。

而且,这种子弹的杀伤力不强,遇到身穿铠甲的骑兵,就很难奏效。

而骑兵行动迅速,又可以冲锋陷阵。

克伦威尔从剑桥郡的自耕农和手工业者中间选择士兵,要求他们具有革命热情,英勇无畏,并能自觉遵守纪律。

起初,他的队伍只有60人,但他们英勇善战,常常以少胜多,越战越强,人数也越来越多,人称“铁骑军。

”克伦威尔率领铁骑军扭转了战场上的局面,铁骑军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

克伦威尔的声望也日益增高,当上了议会军的司令。

4、内战胜利
(1)1644年,马斯顿草原大败王军,使战局出现转折,赢得“铁骑军”称号(转折点)(2)1645年,率“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全歼王军主力。

5、宣布共和
(1)1649年1月30日,克伦威尔签署死刑令处死查理一世
(2)5月,英吉利共和国成立(意义: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重要标志)
(三)颠覆共和,维护集权(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1.统治政策:
(1)对外:
①远征爱尔兰、苏格兰
A.原因:缓和国内矛盾和打击军队中下层军官中反对力量
B.概况:1649年率130艘舰船1.2万士兵,占领了重镇德洛盖德
C.结果:满足殖民需要,削弱军队中民主力量,军队成为他建立军事独裁的工具
②对外殖民扩张
A .原因:为英国资产阶级获取大量海外利益
B .概况:a.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引发三次英荷战争(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维护英商贸易,导致英荷矛盾激化);b. 同瑞典、丹麦、葡萄牙等国签订商约,巩固了英国的海上权威和商业利益
(2)对内:解散议会当终身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①原因:A.军事征服胜利,军官大商人拥戴克伦威尔建立集权(独裁)
B. 当时议会力量薄弱,不足击退封建反扑,需要强权
C. 克伦威尔个人政治欲望
②夺权:1653年4月20日,发动政变,解散议会 12月16日,宣布字为“护国主”
① 政治:a 、中央:任终身护国公、海陆军总司令、最高行政首脑
b 、地方:全国划分11个军事行政区,少将管理行、财、司,
对克负责
③统治:
2.性质: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1)建立独裁原因(参看导航P358)
①封建势力强大,君主思想没有被彻底批判,共和制处于不成熟阶段;
②克伦威尔本人擅权专断、好大喜功;
③内战刚结束,证据混乱。

④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维护革命成果巩固统治秩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物
(2)对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统治评价:
①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形势发展的产物,在其根本政策上维护和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和长远来看,它具有过渡性和临时性,不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常态。

(四)无冕之王,悲剧结尾
克伦威尔的长子理查德·克伦威尔继承了父位,但是他统治的时间极为短暂。

1660年查理二世恢复王位。

奥利弗·克伦威尔的遗体被掘出来吊在绞刑架上。

这种报复的行径并不能掩盖实行君主专制主义的斗争已经失败的事实。

查理二世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不想同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相抗衡。

当他的继承人詹姆斯二世企图恢复君主专制主义时,顷刻间就被1688年的不流血革命给废除了王位。

革命的结果与克伦威尔1640年的期望恰好相同── 一种君主立宪制,国王明确地服从议会,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二、评价克伦威尔(参看课后“解析与探究”)
评价历史人物绝不能脱离其时代背景,应着重看历史人物的作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依据这一标准,我们应如何来评价克伦威尔在历史中的作用呢?
(一)功
1.军事上:领导议会军迅速击溃了王党军队,取得了内战胜利。

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满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2.政治上:处死国王查理一世,结束了英国的封建王权统治,建立了共和国;就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从根本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3.外交上: 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的中转贸易,同瑞典、丹麦、葡萄牙等强国签约,巩固了英国的海上权威和商业利益。

② 经济:鼓励发展工商业
③ 法律:减轻严酷法律
④ 宗教:推行清教新规
⑤ 文化:支持文化教育发展
4.思想文化上:扶持文化教育,提倡宗教信仰自由。

5.经济:积极发展工商业,使英国工业生产超过革命前水平。

(二)过
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活动充满了高压、血腥和暴力,有专制和残暴的一面,其缺点与局限,本质上是由当时资产阶级发展不成熟决定的。

(三)总评:
他维护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著名领导人,军事家,政治家。

功大于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