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全市义务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义务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义务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为推进我市九年义务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市政协统一安排,自7月下旬开始,市政协社会发展委员会组织政协委员,在朱朝林副主席的带领下,县、市、区政协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对全市九年义务教育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分别深入市直有关单位、市经济开发区、大洪山风景区、乡镇办事处,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察看、上门走访、问卷调查、分类座谈等方式,对义务教育情况进行全面详细了解。

在调研期间,深入21个乡镇办事处,实地察看了70所中小学校,召开市直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类型的座谈会36场次,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我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289所,其中小学200所,在校生113612人,教师在岗在编7218人,在岗非在编224人,行管人员在岗在编464人,在岗非在编307人;初中89所,在校生85943人,教师在岗在编6966人,在岗非在编130人,行管人员在岗在编583人,在岗非在编351人。

特殊教育学校2所,私立中小学1所。

小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100%,初中生入学率98.7%,辍学率1.3%。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我市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将“普九”摆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建立和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市义务教育在调整中得到较快发展。

义务教育深入人心。

新《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把义务教育工作作为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义务教育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全市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氛围。

教育投入力度加大。

自xx年春季开始,我市按照“明确各级职责、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开展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强化了政府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中的重要责任,建立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我市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长。

近年来,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交杂费和教科书费;扩大和提高了贫困学生生活费的发放范围和发放标准;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提高,已初步建立起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

防流控辍多措并举。

为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我市采取“整体联动依法促学,责任促动走访劝学,爱心推动捐资助学、丰富校园生活善教乐学”等多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厌学、辍学行为的发生,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和巩固率。

近年来,我市小学阶段掇学率为0,初中阶段控制在3%以内,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受到国家、省、市“普九”检查组的好评。

教师素质逐步提高。

我市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的新举措。

全市结合中小学教师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大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优化、调整教师队伍结构,全市妥善处理民办教师5000多人。

建立健全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和校长的对口援助、定期交流和定期轮换制度,做好对口帮扶工作。

各地采取“走教”、“送教下乡”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作用,帮助农村学校尤其偏远乡镇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随县将19个乡镇划分为随北、随南、随中三个教育协作区,协作区域内师资均衡配置,流动互助,教科研相互协作,共同提高,努力达到区域教育质量均衡。

XX区启动了“国培计划—xx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对小学和初中的16个学科的2000多名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

虽然我市义务教育取得可喜成绩,但按照《义务教育法》要求,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还有一定的差距,也存在诸多困难和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学校布局不尽合理(二)教师队伍基础薄弱1、教师队伍年龄老化。

自2000年核编以来,我市教师至今未进行核编,这种状况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

因受编制等因素的制约,教师队伍进出不畅,“进口靠编制,出口一条路(退休)”,导致教师队伍年龄严重老化。

近十年来,全市中小学几乎没有补充年轻教师,“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是这一问题的真实写照。

调查问卷显示,全市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教师,30岁以下仅1569人,占在编教师总数的11.06%; 46岁以上的3778人,占在编教师总数的50.73%。

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学校教师年龄老化更为突出。

随县小学教师平均年龄高达50.1岁,陈巷镇寿山中心小学有14名教师,上岗11人,其中50岁以上有10人,还有2人接近退休年龄。

更令人担忧的是,近10年内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将退休3863人,占现任教师的近27.23%。

若不及时补员,我市教师队伍将青黄不接。

2、教师队伍配置不合理。

主要存在“两多两少”。

从学科结构看,传统学科的教师多,短线学科教师少。

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教师有富余,因为年龄、专业等原因又不能改行。

而英语、计算机、音体美等短线学科教师紧缺,有的甚至没有。

如随县全县小学仅有生物教师4名,有4个乡镇没有体育专任教师,有3个乡镇没有音乐专任教师,有6个乡镇没有美术专任教师,有9个乡镇没有微机专任教师。

全县初中仅有科学课教师8人,有3个乡镇没有音乐专任教师,有8个乡镇没有美术专任教师,全县缺英语教师58人,音体美等短线学科教师240人。

因此,很多学校不能开齐课开全课,即使开了课,教师也是“赶鸭子上架”,根本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

像开发区十里铺小学2个教师包一个班,“承包式”教学的现象在一些地区还普遍存在。

多的教师不能走,缺的教师没人进,导致结构性缺编。

为了保证正常教学需要,有些学校只得对外聘请代课教师,全市非在编代课教师共354人。

从地域结构看,城镇较好的学校教师多,边远农村较差的学校教师少。

由于教育的发展不均衡,一些城区、乡镇基础较好的学校教师充足乃至富余,而一些边远农村较差的学校教师严重不足。

如随北各乡镇缺编尤为严重,淮河、小林、万和3个乡镇缺编170人。

3、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我市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还有不达标的问题。

全市小学教师中专及以下学历的2678人,占小学教师的37.1%;初中教师中专以下学历的767人,占初中教师总数的11%。

二是教育观念陈旧,知识底蕴薄弱。

由于年龄的老化,带来教育观念陈旧,知识底蕴薄弱,他们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地植入老的、落伍的知识体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与新课改要求不相适应,拓宽不了教育视野、扩展不了教学内容、丰富不了课堂教学,能力的有限导致学生培养的障碍,导致的严重浪费,学生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窄。

特别是绝大部分农村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操作能力较差,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及新课程改革的需求,难以对学生进行优质教育,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三是少数教师的师德师风失范,不同程度地存在请吃、送礼,课堂上接打手机、酒后上课、课外打麻将等问题。

12(三)办学条件有待改善1、寄宿制学校条件简陋。

寄宿制学校与省教委要求的“十有八配套”、“五改”、“五建”的标准仍有距离。

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山区学校的宿舍、食堂、运动场地和卫生设施达不到基本要求,“吃水、吃饭、吃菜、洗澡、入厕”等“五难”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

有的学校没有餐厅,学生只能在简易的饭棚或露天里就餐;有的学校学生住宿简陋、拥挤,“冬天挡不住风,夏天遮不住雨”,不到1米宽的床铺睡2个学生,4个学生一张床,一间不足20多平方米的房子居然要睡40多个学生;有的学校宿舍里没有卫生间,学生夜晚入厕十分不便,为了学生的安全,只得在每间宿舍里放个围桶,淮河中学全校1140多名学生共用一处 24蹲位的厕所(男女各12人),下课10分钟,根本不能解决学生如厕问题;有的学校饮水难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2、校舍危房仍然存在。

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基础的制约,我市农村和部分城市中小学校舍建筑普遍存在“设计水平低、工程质量低、配置标准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等“五低”问题,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尽管近三年每年争取项目资金,对部分学校进行改造、重建、新建,但目前还有相当部分学校校舍亟待改造。

全市仍有各级危房50.23万平方米,d级危房11.7万平方米。

仅大洪山风景区d级危房就有8185平方米,其中土门中心小学8栋校舍建于70年代,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学生读书住宿环境极其恶劣,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3、教学技术装备建设滞后。

我市传统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实验室、图书室、音体美劳技教学器材等)在“普九”之后,几乎没有财政专项经费投入,原有的教学仪器和设备陈旧、老化,得不到充实和补充,已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如要做到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尚需资金1.5-2亿元。

(四)教育经费投入不足1、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仍有缺口。

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共需5.2亿,地方财政只拨付5.1亿元,仍有缺口1570万元。

2、教师绩效工资尚有缺口或偏低。

曾都、随县财政预算中绩效工资部分普遍留有年人均1800元缺口,由学校自筹资金解决。

随县4974名在职教职工,资金缺口达695万元;曾都3740名在职教职工,资金缺口达673万元。

XX市教师绩效工资,年平均每人仅7000元,低于标准的部分由学校自筹解决,而学校没有经费筹措渠道。

另外,曾都、随县的教师每年还负担养老保险金2000元左右。

3、市经济开发区与大洪山风景区学校项目经费落实有体制障碍。

由于体制原因,市经济开发区、大洪山风景区教育管理的许多职能仍在XX区和随县,政策不能共享,国家对义务教育各项优惠政策不能得到很好落实,项目经费不能按时足额划拨到位。

如“农村初中学校改造工程”实施以来,淅河镇至今未得到相应的资金。

还有“寄宿制学校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三改’工程”、技术装备等也没有经费到帐。

大洪山风景区也不例外。

4、学校债务不减反增。

据统计,全市中小学校仍负债1624.09万元。

学校当年公用经费只能维持基本运转,而必要的开支仍然必不可少,如小型维修、设备添置、临时人员工资等,在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部分学校不得不举债运转。

随县仅学校按要求聘请的部分保安人员、寄宿生生活教师工资等这一块,因未列入财政预算,469人的经费缺口就高达468.4万元。

另外项目建设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到位,也给学校增添了新的债务。

规模小的学校更是举步维艰,捉襟见肘。

在某学校,教师领粉笔要一支一支地领。

(五)学校外部环境不优虽然全市对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上做了大量工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学校周边电子游戏室、网吧依然存在,仍有接受未成年人上网的现象;二是寄宿制学校学生上学放学交通安全问题令人担忧,无牌无证车辆、农用车辆接送学生现象十分突出,部分车主受利益驱使,超载营运,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三是城区学校治安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学校晚上放学后成为社会小混混敲诈勒索的集中时间,危害学生的安全;四是有些学校周围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现象突出,造成学生上放学交通拥挤,过期、不卫生食品影响学生身体健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