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商业管理干部学院江宁新校区校园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名称江苏商业管理千部学院江宁新校区校园总体规划二、建校地址新校区选址于江苏南京江宁大学城。
江苏南京江宁大学城比邻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区——南京科学园,位十南京东南角,趾离市中心10 公里。
江宁大学城东邻宁杭高速公路和宁杭高速铁路,南依风景秀丽、人文资源丰富的方山旅游风景区,西至规划建设中的百米大道。
北靠大元路、104 国道以及规划中的南京二环路、地铁二号线终点站。
距离江宁中心区3 公里,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S 公里。
大学城总控制区域面积27 平方公里,建成后将容纳8 —— 10 万名大学生。
江苏省、南京市及江宁区计划用3 —— 5 年时间将江宁大学城建设成为·座功能完善、自然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规划及建筑各具特色的国内·流的现代化教育名城。
新校区位于大学城的西北角,北邻在建中的南京医科大学、南邻在建中的南京土程学院、西接南京科学园和规划中的南京二环路,东边紧靠大学城资源共享区。
规划用地面积700 亩。
三、校区自然概况我校新校区呈长方形,长约1300 米,宽约600 米,高程为13 . 1 —— 27 . 9 米,属小丘陵地带,东南侧偏高,多个高低不等的小山包和30 余个池塘分散在校区内,校区内水面约占总用地面积的七分之一。
南京市江宁地区气象参数:绝对址高温度:39 . 9 ℃绝对级低温度:-13 . 3 ℃年平均温度:15 . 6 ℃最热月平均温度:28 ℃最冷月平均温度:2 . 5 ℃年平均降雨量:1037 . 6mm年平均相对湿度:76 %上壤址大冻土深度:一9cm夏季主导风向:东南、东风冬季土导风向:东北、东风地震烈度:7 度无霜期:225 天地质条件:浅部第四层部分以下蜀卜为主,主要山下蜀组原生粉质粘卜组成,厚度10 米左右,为不透水层,渗透系数小于10-6cm / S ,地卜水PH 值为7 左右,各种侵蚀性离子含量都不高,对砖无侵蚀性。
地基土承载力为15 - 30t / m2 , 土地高程为13 . 1 —— 27 . 9 米。
基岩理深度一般在1——20 米,岩性为侏罗系象册砂岩,地壳稳定,无晚近活动构造,方山是一座300 万前的死火山。
地质情况见《土地灾害评估报告》,各岩层地基承载力:A 、粘土:190 - 35Ofk ( kpa )B 、残积土:200 - 25Ofk ( kpa )C 、强风化砂岩:300 - 400fk ( kpa )D、中风化砂岩:2500 - 9500 fk ( kpa )四、学院概况江苏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始建于1952 年,1983 年经国家教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座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和管理干部的成人高校,是全国建院较早的管理千部学院之一。
1999 年开始招收普高大专学生。
2002 年,我院申办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已通过专家评审。
建院以来,学院坚持多形式、多层次办学方针,己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三万多名合格毕业生,培训了大批商贸流通领域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
学院办学方向坚持“立足商贸,面向社会,适应市场,服务经济”的宗旨。
积极适应我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经贸流通人才的需求,以面向经贸流通业、面向旅游服务业、面向第三产业为主,同时积极面向工农业生产企业,培养经营管理和其它各类实用人才。
针对加入WTO 后的需求,实施内贸外贸结合、强化外贸的方针,以适应商贸流通服务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趋势。
在办学层次上,以多种形式的大专层次为主,逐步创造条件,举办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
学院专业方向以商贸、经济类为主,兼顾相关的工程技术类。
专业设置面向全省商贸流通领域,日前设有工商管理系、贸易经济系、信息技术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工程技术系五个专业系部和一个基础教学部,开设了商贸经济类、信息技术类、工程技术类、管理与财经类、旅游服务类、文秘外语类、艺术设计类及食品与检验类等20 多个专业。
今后将进一步通过研究一与发现新的社会需求、新的职业岗位,特别是针对高新技术领域,设置新的专业或专业方向。
通过研究学科的交叉渗透,文理交融、专业复合,设立一些新兴的、边缘的、交叉的学科专业。
学院将建成10 个系部和40 个专业。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院形成了“专业设置社会化、办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实用化、实践教学职业化”的办学特色。
“十五”期间,我院肩负着扩大学院规模、提高办学层次、调整专业结构、拓宽服务方向、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等多重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通过新建江宁校区,拓展校园空间,改善办学条件,尽快建成本科层次的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省商贸流通领域一个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功能的高中级人才培养基地,为全省经济建设培养更多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五、建设规模江宁新校区将作为学院的主校区,“十五”期间江宁新校区在校牛将达到6000 人。
“十五”以后在校生逐步达到10000 人,为此在作校区规划时,应留有发展余地。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和6000 人规模的配置要求,我院江宁新校区拟建:1 . 教室:18000 平方米2 .多媒体报告厅:2000 平方米3 .实验室:8300 平方米4 .图书馆:12000 平方米5 .院部行政用房:6500 平方米6 .系部行政用房:7800 平方米7 .科技用房:2000 平方米8 .学生宿舍:54000 平方米9 .食堂:9000 平方米10 .生活服务用房:9500 平方米(包括:锅炉房、浴室、变电房、车库等)11 .职工宿舍:10000 平方米12 .实验商场、实习宾馆及餐厅:8000 平方米13 .风雨操场(兼会场): 3600 平方米14 . 400 米标准田径场1 个15 . 50 米室外游泳池1 个16 .标准篮球场巧个17 .标准排球场10 个18 .标准网球场3 个19 .器材场2 个20 .人学生活动中心:2000 平方米新校区总建筑而积为152700 平方米,分三期工程,约用3 年左右时间完成。
至2003 年9 月新校区计划入驻2000 名学生:第二期至2004 年9 月,计划再入驻2000 名学生;第三期至2005 年9 月,新校区初步建成,学生入驻人数将达到6000 名。
六、规划指导思想校园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是科技创新的场所,应当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
布局科学合理、功能完备适用、商贸特色鲜明,建筑规格适度超前。
建成后的校区应成为一所现代化、智能化、园林式、生态型、文化气息浓郁的新型校园。
1 .新校区首先要体现出现代化校园的特征,校园的规划、建筑和设施,要适度超前,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符合新世纪高等教育的理念,跟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通过现代先进的设计理念、先进的功能配置以及现代先进材料的运用,体现出时代的特色。
融合中外现代校园建设的成功经验,全面体现出现代校园建设的美观性、适用性和经济性。
2 .新校区应体现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时代特征。
强调信息的交换与流通,通过校园的信息化,最大限度实现校内外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共享。
3 .新校区的规划与建设应体现出园林化与花园式的特征。
强调合理利用地势、依景而建的理念,富景于园,园景合谐,以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审美范畴的多元化园林空间,以创造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使园林与建筑互为背景、相互呼应,共同构筑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校园景观。
4 .新校区的规划与建设应体现出生态型和环保型的特征。
要充分利用环保及节能材料,并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合理利用好原有和周边水系及高低起伏的地势,巧妙构思,精心设计,营造出别具特色的校园景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
5 .作为教书育人和科技创新的基地,应具有自身的文化氛围,并体现出我院“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院训思想和现代商贸院校的特征。
七、规划设计的总体要求1 .江宁新校区建设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进行,拟用3 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
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建设时序、分期实施的可行性及每期建设的效果。
减少后期工程对教学秩序、安全等力面的负面影响。
建设时间安排如下:一期:2002 年10 月至2003 年10 月二期:2003 年8 月至2004 年8 月三期:2004 年8 月至2005 年8 月分期实施项目详见附件《江苏商业管理干部学院拟建项目一览表》。
2 .校园规划、建筑风格及处理手法应体现出商贸院校的特点。
风格力求简洁、明快、流畅、高雅,以西式风格为基调,能较好地体现出现代校园的文化气息。
3 .江宁新校区将作为我院的主校区,其中主要包括:教学中心区、体育活动区、后勤服务区(学生生活区、教工生活区)、产学研园区和商贸服务实习区等功能区。
要求以教学中心区为核心,认真处理好各功能分区的关系,做到整体协调,相对独立而又联接合理、便捷,并考虑予留发展空间。
4 .各功能区建筑以及环境设计应有特点及个性,整体要协调、适用性要强,系部组团规划及建筑应允分体现出学科特点。
主要建筑(或组合)及景点不应孤立存在,应融十整个校园,应有层次、要有呼应。
5 .规划设计中要突出2 —— 3 个“亮点”,亮点可以是具有标志性的建筑(或组团),也可以是具有个性的开放空间。
强化依景而建、建筑融于园景的理念,可适当布置各类建筑小品和建筑雕塑,尽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优美的校园环境。
6 .结合校园雨水排放,规划和利用好校园水域(包括:湖、河、溪、池)。
尽量考虑运用水面、绿地、山坡等,创造既开放又自成一体的校园环境。
校园水系应与校外水系沟通,形成活水水域。
并通过校园水系的建立,充分利用好水资源。
7 .规划设计尤其是主要建筑(或组团)及景点环境设计,应以建筑群体空间语言来表达。
8 .教学中心区、学生生活区及教工生活区应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予留的发展空间应通过适当的园林、绿化来过渡。
八、规划设计的具体要求1 .校园位于百米大道的西南侧,呈西北至东南走向的狭长校区,百米大道与建筑物的合理朝向呈近45 度角。
因此应处理好入口处及周边环境,使校前区作为从城市到校园的转折点。
2 .主干路网应简捷、便利。
主千路网的功能不仅是组织交通和合理划分功能区,还应成为校园的重要景观线,要便于大小不同单体的错落布置。
道路两侧应有空间、建筑、绿地、树木、水面等错落有致、融为一体。
3 .校园内应形成大小曲折变化的生态带,并生动地在校园内生长延伸,营造有个性的景观空间。
d .新校区建筑以多层为主,应充分考虑自然通风,采光效果,只有卞要建筑可适当考虑安装中央空调。
5 .在规划设计时,配电、通讯、网络、供水、燃气、供热、防洪等要规划设计到位。
并留有足够的扩展空间。
最大限度地引入环保、节能、计量的应用,强化节水、节电、节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