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

肌肉等长收缩:即在关节不动的前提下,肌肉做有节奏的静力收缩和放松,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绷劲和松劲,它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加速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或粘连。

如前臂骨折时做握拳和手指屈伸活动:股骨骨折时做绷劲大腿肌肉再放松的运动,也就是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做该运动时,绷紧大腿可见到髌骨上移和大腿条块状的肌肉隆起,放松时能见到髌骨下移和大腿条块状肌肉隆起消失。

肢体各关节的功能位肩关节:外展45°-75°(儿童教成人为大),前屈30°-45°,外旋15°-20°肘关节:屈肘90°尺桡关节:前臂中立位腕关节:伸20°-30°,并略偏尺侧髋关节:外展10°-15°,屈15°-20°,不旋转膝关节:屈曲5°-20°或伸直位踝关节:趾屈5°-10°。

打石膏的患者注意事项1、石膏未干之前,受压或受外力作用后会产生变形,因此在未干之前切记不可用手指去抓捏、压迫或牵拉石膏,打石膏的肢体此时也不宜做任何活动,更不要在石膏上放置重物,以免引起石膏这段、变形而压迫血管、神经、软组织,使肢体出现缺血坏死,形成溃疡。

2、打了石膏的肢体要适当抬高以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减轻水肿,防止患肢发生血液循环障碍。

3、打了石膏以后,要注意观察肢体末梢的血流状况,如末梢循环不佳则会出现肢体末端的颜色变得苍白或青紫,患肢发冷、感觉减退及麻木等,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时还会有肢端剧痛,一有这些情况就要及时向医生护士报告。

4、常常有患者认为“打了石膏以后不能运动,否则会引起再骨折”,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因为打石膏后由于肢体长期不动,会引起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所以每天都要进行一些适当的功能锻炼才能减少这些并发症,促进骨折的愈合。

5、如果打石膏的肢体出现石膏过紧的征象,要及时向医生护士报告。

牵引患者的注意事项1、在牵引时不要自己随意增减重量、放松绳索或擅自改变体位,因为牵引要保持一定的方向和重量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否则就会造成牵引失败而影响治疗效果。

2、进行牵引的绳子上不要放置枕头、被子、衣物等物品,牵引用的秤砣要保持悬空,不要接地或放在其他东西上面,以免影响牵引效果。

3、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足下垂、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4、注意观察肢体末梢的血液循环状况,如末梢循环不佳则会出现肢体末端的颜色变得苍白或青紫,患肢发冷、感觉减退及麻木等,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时还会有肢端剧痛,一有这些情况就要及时向医生护士报告。

骨折患者应该如何防止便秘骨折患者常会发生便秘,这主要是不习惯在床上大便造成的。

因此,您应努力克服困难,逐渐适应在床上进行大小便。

另外,要注意饮食,多饮水,特别是蜂蜜水,多食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等。

因为这些食物进入胃内,可反射性使肠蠕动增强,产生排便的感觉。

此外,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每天早晨7:00,无论有无便意均去解一次大便,这样有助于建立排便的条件反射。

您还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每天按摩腹部,也会起到一定的效果:按摩方向为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耻骨联合上方。

如已发生便秘,可向医务人员汇报,遵医嘱吃些缓泻药,或用开塞露塞入肛门,或用肥皂水灌肠,以缓解便秘。

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1、术后体位平卧,患髖外展20°-30°,踝关节中立位,防止髋关节脱位,被动活动膝、踝关节,并开始进行下肢肌肉收缩练习。

2、术后1天主动活动健侧关节并进行患侧踝关节和足趾的主动背伸和趾屈练习,以及股四头肌的等长、等张收缩锻炼,按摩髌骨周围、膝关节及小腿后部,同时进行深呼吸、引体向上运动,防止肺部并发症。

3、术后2天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髋关节轻度屈伸练习、髋关节屈曲应小于60°,以防活动过度致假体脱出,时间限定在30分钟内。

4、术后第3-7天加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并保持10-15秒,重复10-20次,膝下垫枕以膝部为支点,小腿抬离床面做伸膝动作,保持10秒,重复10-20次,患侧膝、髖关节被动活动,关节持续被动运动,从0°-30°开始,逐日增加5°-10°,直至90°,1小时/次,2次/天。

在他人帮助下进行床上移动,训练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下进行。

5、术后第2周助力下直腿抬高30°,保持10秒,重复20-30遍,逐步过渡到主动直腿抬高,健腿支撑站立平衡练习,平行杠内健腿三点式步行及转体,扶双拐行走,以健腿支撑三点式步行为主。

6、术后第3周仰卧位双下肢空踩自行车运动20-30次,患髖90°以内,10次为一轮,组间休息1分钟;股四头肌及髋外展肌渐进抗阻训练,四点支撑半桥运动保持10秒,重复10-20次,坐、站重心转移及步行训练。

患者此期间下床站立,并开始练习行走,行走扶拐杖或步行器,以防跌倒。

行走时健肢在前先行,患肢跟上,再移动拐杖向前。

每天2-3次,每次10-20分钟,注意保持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转弯时髋关节随身体一起转动,避免髋关节突然旋转。

7、术后晚期6个月内避免患髖内收内旋,术后3个月扶双拐,逐步过渡到单拐,弃拐时间因人而异,一般6月后行走平稳且无疼痛时可弃拐行走,每年复查3、4次。

健康教育1、患者在活动时髋关节屈曲不能大于90°,避免负重,不坐矮凳,不做下蹲动作,不过度内旋或外旋下肢,不侧身睡觉。

2、上楼时健肢先上,拐随其后或同时跟进,下楼时拐先下,患肢随后,健肢最后。

3、尽量避免以下动作: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自坐位站起;双膝并拢、双足分开时,身体向患侧倾斜,去取东西、接电话等;跷二郎腿和坐位穿鞋;入厕时坐便桶过低,或沙发过矮,健侧翻身不当时患侧髋关节过于伸直、内收、内旋位。

股骨干骨折功能锻炼股骨干骨折,2周以内的损失反应明显,肢体肿胀达到最大限度,然后开始逐步消退。

这段时间内功能锻炼的方式以主动活动为主,一般在牵引术后第2天即可开始,患者自己做大腿、小腿肌肉等长收缩,亦即肌肉的紧张和松弛动作,同时开始做踝关节的背屈运动,每天数次至10次,逐渐增加练习的次数和强度,以促进肿胀消退,在此期前要减少关节的活动。

骨折2周后,此时损伤反应已经消退,肿胀已经基本消失。

除做上述的肌肉收缩外,要逐渐开始髋关节、膝关节的活动。

即用健足蹬床,以两手支撑练习抬臀,使身体离开床面,以达到髖、膝关节活动的目的。

3周后骨折处已有纤维连接,可逐渐开始坐起,并加强髖、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如用双手拉住床上的扶手,健足踩床支撑,做引体向上,挺胸、收腹、抬臀,使髖、膝关节与躯干成一平线,在此基础上逐渐开始练习膝关节的伸、屈活动。

活动时以主动伸膝为主,屈膝活动为辅,且屈膝活动以顺重力活动为主,避免强力练习主动屈膝,以免造成骨折移位。

6周以后,X线显示骨折对位稳定,骨折线模糊,有骨痂形成,可去除牵引后在外固定的保护下,开始坐床边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练习时可用双手握住外固定以控制活动度,暂时不练习直腿抬高。

当蹬腿有力后,可扶双拐下地练习,并开始轻负重,以后逐渐增加负重程度,双拐下地约2周之后,可酌情改用单拐。

股骨上1/3骨折,宜患侧扶拐,这样可使扶拐时上身略向患侧倾斜,如此能维持患肢相应的外展位。

股骨中下段骨折时,通常是健侧持单拐。

单拐步行1-2周后,即伤后10-12周可弃拐步行,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功能锻炼此类骨折多发生于年老体弱者,所以功能锻炼非常重要,一般在骨折进行整复和固定等处理后就应开始让患者做保健体操,这是早期康复工作的重点,具体方法为:患者仰卧于床上,双手掌分别放于胸部与腹部,掌心向下,进行腹式呼吸6-8次,然后将双臂放于体侧,掌心向上,做握拳,伸指运动,重复10-20次,再将掌心向下,做腕、踝关节的协同伸屈,重复10-20次。

最后,双臂放于体侧,掌心向下—吸气—双臂旋后,再掌心向上—呼气—双臂旋前,如此反复,重复6-8次。

在术后第2周增加髋关节与膝关节的运动,但动作要轻,幅度不能大,要避免引起明显疼痛,从术后第3周开始要逐渐加大主动运动幅度。

术后第2月,有内固定的病员可以做双小腿下垂的坐姿练习,如果坐在床上小腿不能下垂,就会使患肢外展、外旋,因此,小腿不能下垂的患者不适宜做此运动。

从术后第3—4个月起,逐步增加下肢内收、外展等的主动运动,方法为取健侧卧位,两下肢神志,反复做患肢的外展运动,并达最大限度,重复20-30次,并开始股四头肌的抗阻抗练习,如在脚上放置沙袋或其他重物练习。

髌骨骨折的患者功能锻炼髌骨骨折的患者,应该在早期疼痛稍减轻后就马上开始练习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每小时不少于100次,以防止股四头肌粘连、萎缩、伸膝无力,为下地行走打好基础。

如无禁忌,应随时左右推动髌骨,防止髌骨的关节面粘连,同时要练习踝关节和足部关节的活动。

膝部软组织修复愈合就可开始练习直腿抬高。

伤口拆线后,如局部组织不肿胀、无积液,可带着石膏托扶双拐下地,但患肢不要负重。

4-6周去除外固定后,开始练习膝关节的屈伸活动。

经过长时间的固定,膝关节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主动屈膝较难,可先采用被动活动的形式,如在别人的帮助下屈曲膝关节,或让患者坐在床边,将患肢伸出床沿,在踝部压3公斤左右的沙袋,静坐15分钟左右,每日2-3次,然后再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

同时,被动运动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不要强求屈伸,以免引起新的损伤。

与此同时患者每天还可以躺在床上做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再逐渐开始做下蹲活动练习膝关节的屈伸。

胫、腓骨骨折功能锻炼胫、腓骨骨折的患者,在伤后早期就应该开始练习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髌骨的被动活动以及足部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的活动。

有跟骨牵引的患者,在做上述活动时,应联系用双手支起臀部并将健肢蹬起。

但注意伤肢不要单独用力伸膝,以免受牵引力的影响使骨折向前成角。

2周后开始做抬腿练习和膝关节屈伸活动。

采用夹板固定的患者可早期练习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活动,但要注意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禁止旋转大腿。

一般稳定性的胫腓骨骨折患者,大多是复位固定3周后持双拐下地(患足着地但不负重、不可悬起),4周时改用单拐(去掉健侧的拐杖),5周时弃拐,6周时解除外固定,外固定去除后,充分练习各关节的活动,并练习行走。

下肢石膏拆除后功能锻炼(1)髋关节:在锻炼中注意髋关节的屈、伸动作。

在练习中应按:屈、伸—站立—步行—下蹲—负重行走的顺序循序渐进。

其中,应特别注意下蹲动作的练习。

(2)膝关节:其主要功能为伸、屈膝及膝关节稳定,所以在练习中,除了做屈、伸外,还应特别注意大腿前方肌肉锻炼。

在锻炼中应做屈伸—踢腿—下蹲动作。

(3)踝关节:石膏固定解除后,必须进行适当的锻炼,踝关节功能方可完全恢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