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工程学-第5章 密度

交通工程学-第5章 密度


试验车在路段中观测记录。(流动车法)
5.2 交通密度调查
出入量法 2、数据整理与分析计算 AB路段内的车辆由三部分组成:
观测时已进入AB路段的初始车辆数;
观测时A端流入的,即AB路段新增的车辆数;
观测时B端流出的,即AB路段减少的车辆数。
5.2 交通密度调查
出入量法 AB路段内某一t时刻的车辆数计算公式为:
为极限车头时距。
5.1 交通密度的基本概念
交通密度和车头间距之间的关系:1000 Nhomakorabeahs K
5.1 交通密度的基本概念
三、车道占有率
车道占有率包括空间占有率和时间占有率。 空间占有率是指在某一瞬间测得已知路段上所有车辆 占用的长度占路段总长度的百分比。
Rs
l
i 1
n
i
L
100%
式中:Rs-空间占有率(%);li-第i辆车的长度(m);
L-观测路段总长度(m);n-车辆数(辆)。
5.1 交通密度的基本概念
时间占有率是指在道路观测断面上,车辆通过时间累 计值与测定时间的百分比。
n
Rt
t
i 1
i
T
100%
式中:Rt-时间占有率(%); ti-第i辆车通过断面所占用的时间(s); T-测定时间总时长(s); n-车辆数(辆)。
E t E t0 QA t QB t
则AB路段内t时刻的交通密度为: E t Kt LAB
式中:E(t)-t时刻AB路段的车辆数;E(t0)-t0时刻上已进入AB路段的车辆数; QA(t)-从观测开始t0到t时刻内,从A驶入AB路段的车辆数;QB(t)-从观测开始t0到t时刻内, 从B驶出AB路段的车辆数;Kt-t时刻的交通密度(辆/km)。
第五章 交通密度
• 第一节 交通密度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 交通密度调查 • 第三节 交通密度应用
5.1 交通密度的基本概念
一、交通流密度的定义
交通流密度(又称车流密度)是指在某一时刻,单位 长度路段上一条车道或几条车道内的车辆数。 它是反映道路上车辆的密集程度、衡量道路上车流畅
通情况的重要指标。
5.1 交通密度的基本概念
二、车头间距与车头时距
车头间距是指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相邻两辆车的车头 之间的距离。路段中所有车头间距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车头间距 (hs) ,单位为m/辆。能够保证行车安全的最短车头间距, 称为极限车头间距。
车头时距是指在同向行驶的车队中,两连续行驶的车辆车
头驶过某一点时的时间间隔。能够保证安全的最短车头时距称
5.1 交通密度的基本概念
N K L
式中:
K-交通流密度(辆/km); L-道路长度(km); N-车辆数(辆)。
5.1 交通密度的基本概念
在交通流密度中,能够使道路上的交通量达到最大值时
的密度,称为最佳车流密度。
道路上的车流使得车辆几乎无法行进,即发生交通阻塞 时的交通流密度,称为阻塞密度。
即根据区间平均车速、平均交通流量计算平均车流密
度:
L L nL vs n n 1 t ti ti n i 1 i 1
Q K vs
5.2 交通密度调查
出入量法
出入量法适用于无分流的公路路段,尤其是高速公路的相邻两 座互通立交之间的路段,由于中途无车流出入,采用这种方法准确 性较高。 1、观测方法 设定观测路段A、B两个端点,以A端作为流入端,B端作为流出 端。准备一台试验车,在两个端点之间行驶,测定原始车辆数; 从选定的基准时刻开始,在两端同时观测每分钟通过的车辆数, 即得到每分钟的断点处交通量;
5.2 交通密度调查
交通流密度调查一般采用定点观测、出入量调查观测 和摄影观测三种方法。 定点观测
该方法通过在某一观测点量测车速与车流量数据,根
据这些数据计算车流密度。
即根据区间平均车速、平均交通流量计算平均车流密
度:
5.2 交通密度调查
定点观测 该方法通过在某一观测点量测车速与车流量数据,根 据这些数据计算车流密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