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论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摘要:软土地基对道路或者建筑的工程质量和坚固程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软土软土地基的性质因地而异,因层而异,具有很大的不可预见性,本文分析了几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希望对软土地基的研究和处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4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软土是指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强度低、而渗透性低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从广义上讲就是强度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

根据孔隙比及有机质含量,结合含水量、压缩系数、渗透系数、快剪强度及天然容重等,可将软土划分为软粘性土、淤泥质土、淤泥、泥炭质土及泥炭五种类型。

建设部颁布《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规定:以天然含水量、液限、天然孔隙比等3 项指标来划分软土;交通部《公路土工试验规范》则以天然含水量、孔隙比、压缩系数、饱和度和内摩擦角等5 项指标来划分软土。

习惯上常把淤泥、淤泥质土和软粘性土总称为软土,而把有机质含量很高的泥炭、泥炭质土称为泥沼。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基,若不加处理,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导致公路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

而泥沼比软土具有更大的压缩性,但它的渗透性强,受荷后能迅速固结,工程处理比较容易。

软土地基的性质因地而异,因层而异,不可预见性大。

在设计、施
工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出现质量事故,现就几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和探讨。

一、浅层处治法
在处理表层分布厚度小于3m的软土时,可采用浅层拌和、换填、抛石等方法。

浅层拌和添料可用石灰等无机结合料,换填材料宜用水稳性好的材料。

换土能根本改善地基,不留后患,效果较好,适用于软土层不厚且易于排水的情况。

但因软土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挖掘困难,换土深度一般不宜超过2m。

抛石挤淤是强迫换土的一种形式,它不必抽水挖淤,施工简便。

爆破挤淤也是一种浅层处治的换土方式。

利用炸药爆破时的能量将软土扬弃或压缩,然后填以强度较高的渗水土或一般粘性土,达到换土的目的。

爆破挤淤法的换填深度较深,工效较高,适用于软土层相对较厚、稠度大、路堤较高、施工期紧迫的情况。

二、真空预压法
真空预压法是在需要加固的软土地基内设置砂井或塑料排水板,然后在地面铺设砂垫层,其上覆盖不透气的密封膜使其与大气隔绝,通过埋设于砂垫层中的吸水管道,用真空装置进行抽气,将膜内空气排出,因而在膜内外产生气压差,气压差即转变成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地基不会产生剪切破坏,这对软土地基是有利的。

真空预压法的特点是工期短,而且不需大量预压材料,加固效果显著,真空预压抽气时无须控制加荷速率,可一次加上而不必担心地基失稳,排水固结速度快,故可缩短工期;施工机具设备简单,
且可重复使用,费用相对低廉;真空预压不仅沉降大,均匀,而且侧向位移向着预压区中心,不像堆载预压那样侧向挤出、隆起。

所以真空预压的地基比堆载预压的地基密实度大,此法特别适用于加固超软地基。

三、强夯加固法
对于孔隙较大的地基及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的软弱粘性土地基,可采用重锤夯实或强夯。

它的基本原理是:土层在巨大的冲击能作用下,土中产生很大的压力和冲击波,致使土体孔隙压缩,夯击点周围一定深度内产生裂隙良好的排水通道,使土中的孔隙水(气)顺利排出,土体迅速固结。

强夯后地基承载力可得到一定的提高,压缩性可降低200%~1000%。

强夯加固法主要目的在于处理好场道地基下沟、河塘软土。

强夯加固法是技术上比较可靠、经济上相对合理的浅层处理方法。

此方法在实施时要特别注意场区地下水位和地基土粘粒含量较高的问题,可通过采取填筑粗骨料强夯垫层、插塑料排水板和优化强夯工艺等措施加以解决。

四、粉喷桩法
喷粉桩法的正式名称为粉体深层喷粉搅拌法,是胶结法处理软土地基的一种。

它利用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就地在软土中利用压缩空气喷射石灰或水泥干粉,与软土强行搅拌,利用固化剂与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固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地
基,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的目的。

其地基应视为复合地基,桩土共同承担应力。

它具有施工速度快,设备轻便,便于移动,方法容易掌握,处理深度较大等优点,且工后沉降较小,排水固结时间短。

五、反压护道法
反压护道指的是为防止软弱地基产生剪切、滑移,保证路基稳定,对积水路段和填土高度超过临界高度路段在路堤一侧或两侧填筑
起反压作用的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的土体。

公路施工过程中针对积水路段和路基填方较高等薄弱路段实行路段外侧填筑了2 m宽的反压护道,使路堤下的泥炭向外侧隆起的趋势得到平衡,以提高路堤在施工中的滑动破坏安全系数,达到路堤稳定的目的。

反压护道虽然简易,但占地过多,在路堤填料来源困难地段也难于应用。

况且,反压护道只能解决软土地基上路堤的稳定问题,对于沉降问题非但无益,往往还加大沉降量。

以上这些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各有优势和利弊,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来处理软土地基,是需要对施工环境和条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之后才能决定的,不能盲目地选择,要选择合适、有效的方法进行施工,既要节约资源,又要保证工程的质量。

同时,对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监管,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谭照荣.关于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析[j].科技风,
2013(01).
[2]陈红妹,李兰.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8).
[3]杨勤.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才智,2011(24).
[4]窦亚民.对我国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和发展的一些认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11).
[5]赵激桦.谈软土地基基础加固处理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