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穴的临床应用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合谷穴透刺 治疗脑卒中后手指痉挛
• 患侧合谷穴透向后溪方向,施以提插泻法待患手四 指由拘挛转为迟缓后,复取两根针自合谷穴分别向 拇指、三间穴方向透刺,行提插泻法,以拇、食指 抽动为度。针上八邪、曲池、外关,直刺0.5~l 寸,施提插泻法l min,留针20 min。 • 疗程:每日针刺治疗1次,10次为1 首先取健侧合谷穴进针,行均匀提插捻
转催气到来,然后以针尖顺着手阳明大肠经 循行方向进行小幅度的旋捻,使针感上行至 患侧面部,同时左手拇指按压合谷穴下方, 患侧面部有酸胀感、发热感,蚁行感等为“ 气至病所”的针感。其次取患侧阳白、地仓 、颊车、下关、太阳、翳风等穴,每次取34个穴,交替使用。以浅刺为主,手法以捻 转补法或平补平泻手法。
◆3.治疗妇产科 疾病
• 《中国针灸歌诀》日:“合谷可治 妇女病,滞产难产又痛经。 • 《千金翼》:“产后脉绝不还,针 合谷,三分,急补之。” • 《医学纲目》:“妇人通经,针合 谷各二分,灸三壮。”
目前临床上应用电针刺激产妇双 侧合谷穴不但能增加宫缩强度、宫 缩频率、子宫收缩力,缩短第二产 程,同时还可以取得较好的分娩镇 痛效果
◆4、主汗症
• 《玉龙赋》: “伤寒有汗, 取合谷当随。 ” • 《针灸大成· 兰 江赋》:“倘 若汗多留不绝 ,合谷收补效 如神”
合谷+复溜: 无汗——补合谷, 泻复溜
有汗——泻合谷, 补复溜
◆5.调整胃肠道 功能
大肠经在循行上与足阳明胃经相 互交接,两经经气相通;该经又通过 横膈膜与脾胃相互关联。合谷是手阳 明大肠经的原穴,既善于通本经所主 大肠之腑气,又能调胃气助脾运。所 以针刺合谷能达到通腑降气,理脾和 胃止痛之功。
合谷等穴位结合回旋 灸治疗带状疱疹
用1~2.5寸毫针取穴合谷、曲池 、足三里、三阴交并施以泻法,留针 30分钟;用清艾条回旋灸阿是穴,与 皮肤保持2—3厘米距离,按顺时针方 向旋转,至局部皮肤有灼热感、舒适 止疼为度,每次30 min,每日1次。该 法有收效快、止痛速的优点,大多数 患者经过治疗2—3次止痛,5—7天内 痊愈,而且不遗留神经痛。
注意事项
若患侧面部无感觉则把针尖 提至皮下,再稍调整部位刺入并 重复上面的手法操作,或施以弹 法、刮针柄等手法而加强行气作 用。
面瘫案例
关某某,男,32岁。 现病史:患者叙述三日前午睡时开启窗户,醒后即感左面部 麻木,左眼不能闭合,进食时如嚼花椒。翌日清晨漱口时 左口角漏水,进食时左腮部塞食。检查:左侧面部表情肌 和咬肌无力收缩,左眼不能闭合,左面部感觉减退,不能 鼓腮及吹口哨,左鼻唇沟平坦,口角右歪,示齿时左侧见 半个牙,进食及喝水时洒漏饭、水,舌前1/3味觉减退, 舌苔薄黄,脉象浮滑略数。 诊断:左侧面部周围性面瘫。 治疗:先针刺右侧合谷穴,使“气至病所”手法催气至患侧 面部,后针阳白穴、下关穴、迎香穴、颊车穴、地仓穴等 。经治疗7次后症状完全消失,面肌功能恢复。
合谷穴,为大肠经原穴, 为元气会聚之处,针刺合谷 穴,可调整全身气机、调动 体内元气运行,以抗外邪, 祛邪外出。
现代原理研究
引起大脑激活的脑区 引起大脑活动降低的区域
针刺 合谷 穴的 大脑 核磁 共振 成像
双侧感觉/运动区( 中央前/后回,M1 /SI,),额中回, 颞上回前部,丘脑 ,额上内侧回,双 侧小脑,双侧枕颞 交界区(BA37),对 侧岛叶,扣带回前 部,中央后回上部 (SI)同侧顶盖区(第 二体感区,SII, BA40/43)
双侧颞极部,内颞叶区 ,额下内侧回(直回), 额叶眶部,双侧颞中回 ,双侧扣带回后部,枕 叶,双侧中央前回中部 ,同侧中央前回上部。
应用范围
内科疾病
头面疾病
妇产科
主汗证
合谷穴
皮肤科
上肢痹症
麻醉科
◆1.治疗头面疾病
·《四总穴歌》:面口合谷收; ·《玉龙歌》:头面纵有诸样症,一针合谷效通 神; ·《甲乙经》目痛瞑,头痛,龋齿,合谷全之”; ·《铜人》:“合谷治目视不明,头痛,齿龈痛, 喉痹,痿痹 ·《外台秘要》主治头痛、口噤不开等; 《通玄指要赋》:“眼痛则以合谷推之。”
合谷穴的临床应用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黄凡
合谷穴
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 二掌骨桡侧中点处。
名义
合谷。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 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 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本穴物质为三间 穴天部层次横向传来的水湿云气,行至本穴 后,由于本穴位处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 肌肉间间隙较大,因而三间穴传来的气血在 本穴处汇聚,汇聚之气形成强大的水湿云气 场,故名合谷。
◆2.主治上肢痹痛 不遂
• 《席弘赋》云:“曲池两手不 如急,合谷下针宜仔细”,“ 于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 太冲”; • 《杂病穴法歌》云:“两手酸 痛难抓物,曲池合谷共肩髑”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合谷穴透刺 治疗脑卒中后手指痉挛
• 取穴主穴:内关、人中、印堂、百会、三阴交、合 谷穴。上八邪。辅穴:极泉、尺泽、曲池、外关。 • 方法: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l寸,施捻转提插 相结合泻法;急性期前3天针刺水沟,向鼻中隔斜 刺0.5寸,雀啄手法。致眼球湿润为度,后改为针 百会、印堂,百会向后平刺0.5寸,小幅度高频率 捻转补法;针印堂时捏起皮肤,向下斜刺0.5寸, 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三阴交直刺0.5一l寸, 施捻转提插补法,以上各穴均施术l min;极泉、 尺泽,直刺0.5一l寸,施捻转提插相结合泻法, 以肢体抽动3次为度,不留针。
◆8.各家经验
伦新——合谷和率谷配用治疗偏头痛、 三叉神经 痛、耳鸣、耳聋、中风后 遗偏瘫; 肖继芳——合谷治晕厥、晕针与喉痛症 许荣正——四关(合谷配太冲)配神庭 治疗卧位全身抽搐;配足三里治疗下 肢抽动;配督脉经穴治疗羊痫风;
案例
患者,女,66岁,退休。 主诉:左侧肢体乏力4年加重38 天 现病史:患者于2008年10月下旬因脑出血致左 侧肢体瘫痪,经某医院西医治疗后病情好转 出院,遗有左上肢活动不利,头颅CT示:右 侧额颞顶枕叶、基底节脑梗死、脑软化。近 一月患者症状加重,为进一步诊治特来我院 治疗。查体:左侧上肢肌张力增高,左上肢 可内收不能抬举,手指严重掌屈。拘挛不开 ,尤以拇指、食指两指为甚,左下肢可内收 抬举,左侧上肢肌力2级,左下肢肌力4级, 左霍夫曼征(+),左巴彬斯基征(+)。
案例
治疗:经用上述方法治疗lO次后,拘挛、掌屈 症状明显缓解。经针刺20次后,原来僵直的 拇食二指可以屈伸活动,并有一定的握力, 上肢肌张力基本恢复正常,肘关节伸屈自如 ,五指可全部伸张开来。嘱患者进一步加强 左侧手指功能锻炼,以巩固疗效。
肢端麻木案例
• 叶某,女,24岁 • 主诉:右上肢肢端麻木半年。 • 现病史:患者自诉半年前不明原因渐起左拇指麻木,半 个月后左食指、中指、环指均发麻,到当地医院就诊, 检查未见异常,予肌内注射vitB1、vitB12,麻木未减 。近2个月自觉麻木加重,查体:左上肢及手指未见肿 胀,肤色正常。舌质偏红,苔薄白,脉细。 • 诊断:肢端麻木症(经络痹阻) • 治则:通经接气,活血化瘀 • 治疗:少商、商阳、中冲、合谷、二间。以上穴为,均 取患侧,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合谷、二间用泻法, 隔日治疗1次。
◆7.麻醉应用
《针灸学》中记载了针刺合谷 穴麻醉拔牙,扁桃体摘除术独取合 谷进行麻醉,又如甲状腺切除术、 脾切除术、二尖瓣分离术等均选取 了合谷穴。由此可见,合谷具有提 高痛阈、镇痛麻醉的作用。
在静脉全身麻醉乳腺手术中经皮肤 电极持续刺激手术侧合谷和内关穴,通过 监测术中心率、血压变化、异丙酚和瑞芬 太尼消耗量及抑制50%手术切皮体动反应 的瑞芬太尼血浆浓度等指标,证实经皮穴 位电刺激在乳腺手术中可减少丙泊酚用量 17%、瑞芬太尼用量26%及使其血浆靶浓 度ED卯降低14.3%。
头痛案例
尚某,男,37岁, • 主诉:前额部跳痛数月。 • 现病史:前额部跳痛,早饭后发作,逐渐加重, 午后减轻,并逐渐小时,每日如此,历时数月。 大便干燥。舌红苔薄黄,脉洪大。 • 诊断:阳明头痛(实热证) • 治则:泻热止痛。 • 治疗:合谷、内庭。治疗一周而愈。 • 按语:病在前额,又发病于卯时,正应阳明大肠 经主时,证属阳明实热,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 泻以祛热止痛;内庭为足阳明经荥穴,主身热, 泻阳明邪热。
圣 痂惠 疥方 ,『 遍目 身不 风明 疹, 』生 白 翳 , 皮 肤
◆6.治疗皮肤 科疾病
毫针针刺合谷、曲池、阴陵 泉等穴位,并取疱疹所在的肋间 神经对应的夹脊穴,在疼痛部位 沿皮对疱疹围刺,得气后连接针 灸治疗仪,连续波通电30 rain, 同时采用三棱针在耳尖放血5~10 滴,本法对带状疱疹有显著的镇 痛作用。
远近配穴
配睛明、太阳治疗目疾; 配迎香治疗鼻病; 配耳门、听宫、听会治疗耳鸣耳聋; 配颧髂治上牙痛;配颊车治下牙痛; 配地仓、颊车治疗面瘫引起的疼痛等
辨证取穴
例如: • 风寒头痛,常以合谷配大椎、太阳以宣表止痛; • 内伤头痛、气血不足、脑髓失养者,可取合谷以 升阳止痛; • 实火牙痛,取合谷下透三间,以泻火止痛; • 虚火牙痛常配太溪以滋阴降火止痛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