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资产减值对企业当期及未来利润的影响

浅谈资产减值对企业当期及未来利润的影响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我国企业界特别是上市公司为了追求业绩,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

因此,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夯实企业资产价值,提高资产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

同时,通过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资产减值,可使利益相关者相信企业资产已得到优化,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具信心。

资产减值,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这里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

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一、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以及相关准则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力地保证了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资产,进一步挤干了,企业的业绩水分。

但是,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能够平抑各年度间的利润波动。

创造良好的业绩形象,因此也被少数企业大加利用,成为一些企业操纵企业利润的“新宠”。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仿佛“水龙头”,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企业相机行事,时而拧紧些,时而又放松点。

紧的时候遵循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

松的时候又提出各自的理由。

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给国家和投资者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无疑从另一个角度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2006年2月16日,财政部第一次将资产减值作为准则予以公布,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该准则与原《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相比,首先明确了进行减值测试的前提和按资产组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其次规定了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方法,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适用于新准则,并且规定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最后,准则对处置费用、公允价值等分别作了详细的操作指南,使其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同时,新颁布的准则也体香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性。

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增加当期费用,减少资产, 减少当期利润。

如果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准备就会减少当期费用, 增加资产, 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尽管企业已经普遍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但是由于制度、准则对具体情况界定得不明晰, 留给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

其中频繁被部分企业当作调节企
业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利器的主要是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1、坏账准备的影响
企业按备抵法计提坏账准备时, 估计坏账的方法自行确定。

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 企业会计人员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

由于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对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自行确定, 对于那些资产较好, 会计核算规范的企业来说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使财务报告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之, 只能成为部分企业调节财务
成果的祛码。

调增计提比例, 就会增加当期费用, 减少利润, 还可以减少当期纳税, 调减计提比例, 就会减少当期费用, 虚增利润。

如TCL公司于2003年3月29日发布了一则《关于对公司2000年度会计报表所反映间题整改报告》的公告, 公告显示了2000年虚增利润4952万元的情况。

其中包括少计坏账准备4392万元, 少计存货跌价准备万元, 少计长期投资减值准备685万元。

蓄意作假, 不计或少计资产减值准备不仅与会计谨慎性原则背道而驰, 还反映出上市公司依然
难以摆脱年末粉饰报表的情结。

给投资者造成重大误导, 构成虚假陈述。

再如ST 鲁银在的年度报告中显示每股收益-1.07, 亏损额高达2.65亿元。

实际上鲁银投资2002年度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24%和40%, 但由于在期末因应收账款、委托贷款、对外投资等资产方面的巨额计提高达1
亿元, 使得管理费用剧增。

这是导致公司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 公司为此也带上了ST的帽子。

由于会计制度要求的追溯调整, 公司将2001年378万元的盈利也调减为亏损2490万元, 连年的亏损使其成为了交易所首次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的企业之一。

尽管巨额计提增加了当年的费用, 却降低了来年的费用。

鲁银投资2002年第一季度的报告中显示, 公司已经扭亏为盈, 实现每股利润0.03元, 净利润718万元。

这些都是靠虚假计提减值准备而达到调整利润, 实现上市公司欺骗投资者的目的。

2、投资跌价准备的影响
(1)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运用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时, 可根据具体情况, 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 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以上, 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确定跌价准
备。

由于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 给企业灵活选择的空间, 使部分企业通过对计提方法的随意选择, 达到左右利润的目的。

例如, 上述两个上市公司, 就是利用这种手段, 达到调整利润的目的。

(2) 企业应当定期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逐项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末检查一次。

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 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

企业持有的长期投资有的有市价, 有的无市价, 对持有的长期投资是否计提减值准备, 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对有市价的长期投资可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是否应计提减值准备市价持续2年低于账面价值该项投资暂停交易1年或1年以上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严重亏损被投资单位持续年发生亏损被投资单位进行清理整顿、清算或出现其他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

对无市价的长期投资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影响被投资单位经营的政治或法律环境的变化,如税收、贸易等法规的颁布或修订, 可能导致被投资单位出现巨额亏损被投资单位所供应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因产品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 从而导致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被投资单位所在行业的生产技术等发生重大变化, 被投资单位已失去竞争能力, 从而导致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 如进行清理整顿、清算等有证据表明该项投资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其他情形。

这里所说的“判断”主要是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 做出主观的职业判断。

客观地说, 由于每个企业实际情况的不同和每个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及学识水平不一样, 可能会使判断的结果有所偏差, 这也是难免的。

但是, 有的企业却利用这一点为达到自身目的, 对资产减值在提与不提之间随意判断。

长期投资的会计处理有成本法和损益法两种。

一般情况下,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 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 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一般情况下投资比例不低于20%即可采用权益法。

权益法要求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当期损益要计人当期的“投资收益”投资损失为负“-”表示, 因此有的企业就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随意变动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比例, 以达到控制利润的目的。

3、存货跌价准备的影响
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市价持续下跌, 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 原有库存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 而该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 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
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当存在以下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 应当将存货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已霉烂变质的存货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生产中已不再需要, 且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由于允许企业对存货的跌价准备进行单个或分类计提, 且计提情况的判断由企
业自行决定, 这不免给一些企业留下空子可钻。

三、针对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问题的建议
1、加强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
被审计单位根据有关因素估计资产减值准备,存在较大的利润调节空间,发生错报的风险较大。

而外部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这类风险。

为了规范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应强化中介机构特别是审计师职责,并尽快制定相关的独立审计准则,明确各项减值准备的具体审计程序,努力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遏止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资产减值会计的运用,如对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的判断,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存货可变现净值及长期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等,都需要会计人员有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

它要求会计人员准确理解和掌握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对企业客观经济环境和经营目标进行全面深入了解。

因此,国家应该完善
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加大对会计人员业务培训的力度。

同时会计人员也应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努力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3、完善内部计提减值会计控制制度
企业应在采购与仓储、销售与收款、投资与决策、基建后勤等相关部门建立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全面掌握资产的质量状况,及时向财务部门反馈各类资产出现的问题与原因。

其中的重点是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会计控制具有规范企业会
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等作用,这样才能保证各项资料的准确与完整,提供的财务数据真实可信,为资产减值准备的正确提取奠定基础。

专业:企业管理
学号:2010140013
姓名:田凯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