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摘要: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发挥其思维能力的过程,使学生敢于思考,精于思考,而不是仅仅提供前人的思维成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主动性。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90-02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见,创新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素质,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面对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而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在现今的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
的课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就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说一说自己的两点看法。
1.运用设疑法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古人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人的求知欲是从疑问开始的,例如在《惊弓之鸟》一文中,
师: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生:更羸没有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那只大雁掉下来了。
师:那更羸是怎样知道只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呢?生:因为更羸从大雁的悲惨叫声中听出这只大雁可能受了伤,再抬头一看,这只大雁飞得也很慢,所以更羸就更加肯定这只大雁是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他想,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大雁就会掉下来。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真精彩,大家给鼓鼓掌,好吗?同学们再想一想,真正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是弓弦发出的声音。
因为那只大雁受过箭伤,所以只要一听到弦的声音,它就会感到害怕,就会用力地往上挣扎,当然伤口就会被撕裂,那它自然就掉下来了。
师:同学们认为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聪明的人。
生:机智的人。
……
师:下面老师想再给同学们最后一个问题,同学们愿不愿意继续思考呢?
生:(群情激昂地高声回答)愿意!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思考,如果你是那只大雁,你该怎么办呢?
……
这时一下子把学生思维推上了高峰,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在这一课中,精心设疑,一步一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使学生
进入思维的最佳状态时,突然抛给学生一个极富有挑战性、又是他们最感兴趣的问题,经过他们的努力,最终这个问题被攻克。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只要我们能在课堂上适时、适量地给学生提一些难易程度相当的问题,给他们以适当启发,最终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就能积极地、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运用情境法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发挥其思维能力的过程,使学生敢于思考,精于思考,而不是仅仅提供前人的思维成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主动性。
例如在《地球,我们的家园》一文中,
师:同学们,地球是谁的家园?
生:我们。
师:你们所说的”我们”指的是谁呢?
生:我们人类呀!
师:仅仅只是我们人类吗?
生:哦,对!还有老虎,狮子,花,草……
师:嗯,很不错。
(总结)地球不仅仅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一切有生命的物种的家园。
但是由于我们把地球仅仅看作是人类的家园,因此才会让我下面伤心的一幕……(播放课件)
旁白:一只小鸟寻找着一片树林,准备做窝生蛋。
然而它看到的只是一个个树桩,一幢幢高楼。
小鸟只好在天线上做窝生蛋。
没有枝叶的庇护,一阵大风,天线晃动,小鸟的蛋掉在地上摔碎了。
师:看到刚才的一幕,你们有什么想法呢?
生:小鸟连家都没有啦,真可怜;我们有家真幸福。
师:这位同学讲得真好!可是,小鸟为什么没有家了呢?
生:是我们人类为了自己的家,把树林都砍光了建高楼,小鸟没有地方安家了。
师:小鸟一定很想念它以前的家,同学们想一想小鸟以前的家会是什么样子呢?
生:蓝蓝的天空下大片茂密的森林,各种各样的动物欢快地跑着,小鸟唱着婉转的歌飞来飞去……
师:大家描绘得真美!
生:过去小鸟的家那么美,那现在小鸟为什么没有家了呢?
师:这位同学问得真好!是啊,现在小鸟为什么没有家了呢?生:人们的行为破坏了环境,害得小鸟没有了家。
师:我们人类的哪些行为破坏了生态环境了呢?
生:砍伐树木,工厂的烟尘、废气,汽车的废气,还有排放的污水……
师:如果长期以往,我们的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生:环境被破坏,大片的土地沙化,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出现温室效应。
生:那这样下去,有一天我们会和小鸟一样失去家的。
师:这位同学说得好!的确,环境若长期遭到破坏,最终将会使我们和小鸟一样失去家,甚至失去生命.面对如此严重的后果,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呢?
生:我们不能再破坏环境了,应该马上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师:作为我们小学生,为保护环境能做些什么呢?
生:爱护一草一木.在公园里爱护一片绿叶,爱护每一棵小草,爱每一朵花,到野外植树造林.
生:珍惜每一滴水.
生:爱惜每一张纸.
生:爱护动物,不捕食野味.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说到做到.只要大家都来保护环境,都来为保护环境尽一分力,我们的家园--地球就会越来越美。
这就使学生投入多向思维,达到问题解决,也就是给学生的学习材料既要使学生感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要做到材料与内容吻合。
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使学生情绪高昂,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来。
深刻地领悟课文的主题,体验获得新知的成功感、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
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
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
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
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
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
在赞扬声中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
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新寒《创新教育文荟》,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