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新春联谊会上的讲话稿(精选多篇)

在新春联谊会上的讲话稿(精选多篇)

在新春联谊会上的讲话稿(精选多篇)第一篇:在新春联谊会上的讲话稿尊敬各位前辈们,亲爱的战友们,同志们:大家上午好!玉兔呈祥辞旧岁,金龙献瑞迎新春。

在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市统计局党组,向奋战在全市统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干部、广大统计调查对象以及对一年来给予我们无私帮助和全力支持的各区县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和陕西省统计局调查队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向虽离开统计岗位但仍心系统计事业的老领导、老前辈以及关心统计改革与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加快转型、提速发展、富民强市的要害一年,也是统计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

一年来全市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人员在市委、市政府的准确向导下,在省统计局的悉心引导下,认真学习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特色、比速度、争一流的要求,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市统计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这一年,我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荣得到国家级先进集体,能耗统计等12个专业得到全省先辈单元,15项工作获得市委市政府转达表彰。

全年共提供统计分析资料100多篇,30余万字,较客岁进步六成以上,其中撰写统计分析80余篇,《信息专递》13期;编发统计信息550条,国家局采用9条,省局采用123条,市委、市政府采用37条,领导批示26条, 22篇报告被多家媒体报道或接纳,领导批示率较客岁进步九成。

以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为各级领导提供统计数据300多笔;接待社会咨询、查询400多次,提供笔墨信息资料百余次,平均每天提供电话咨询服务20余次。

按照国家、省统计局方法制度的规定和地方经济社会生长的需求,完成了60种专业制度、395种报表,11109个指标的统计调查使命,加强了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规划有关事项、资源型城市转型、八大工业园区建设、民生十大工程、循环经济体系、城乡一体化进程等庞大事变的统计监测,努力做到反映发展成果、服务领导决策、反馈发展进程。

首次举办了全市经济形势消息发布会,首次开展了区县统计巡查,建立了市级部门统计联席会议制度,成功承办了全省三季度经济形势阐发会,创办了“统计大讲堂”,扎实开展了建党90周年职工运动会等一系列运动。

统计尺度进一步美满,服务业统计革新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革新顺遂推进,民生统计进一步健全,文化财产统计进一步增强,节能减排统计进一步美满,统计“四大工程”成就显著。

工业、人口、就业、综合、城住户等方面的统计得到增强。

社会、科技、投资统计取得新的前进。

《经济普查年鉴》和《人口普查年鉴》编纂工作取得阶段性结果,各项统计调查踏实实行,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服务水平和公然水平进一步提高,统计保障本领进一步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迈出新步调,统计执法、统计制度改革、统计文化建设和统计队伍设置装备摆设等方面开拓创新,凸显特色,统计的整体工作已迈进全省前线。

站在新年的门槛,回首2020年,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度高度重视和准确向导的的效果,是各区县统计局和统计调查队相互支持的效果,也是全体统计工作者开拓进取,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结果。

借此机会,我再次向大家表示深深的谢意!2020年,我市统计工作将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使命和新的需求,统计工作责任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繁重,统计事业进入了加快改革和蓬勃发展的紧张战略机遇期。

同时,统计改革与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题目,也面临着诸多新的机会和挑衅。

今年,是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文化兴市、生态立市三大战略的要害一年。

新目标,激励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新使命,要求我们开拓创新、拼搏奋进。

全市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人员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任务意识,在市委、市政府的刚强向导下,大力发扬“5+2”、“白加黑”精神,创特色、比速度、争一流,以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为焦点,增强统计工作信心,更新统计工作理念,抢抓统计工作机遇,深化统计改革,加强统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革新攻坚,振奋精神,埋头苦干,抢抓机遇,求实创新,努力开创全市统计工作新场合排场,为全面建设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而努力奋斗!最后,祝大家春节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第二篇:在新春联谊会上的讲话稿在新春联谊会上的讲话稿尊敬各位前辈们,亲爱的战友们,同志们:大家上午好!金龙呈祥辞旧岁,银蛇献瑞迎新春。

在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铜川市统计局党组,向奋战在全市统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干部、广大统计调查对象以及对一年来给予我们无私帮助和全力支持的各区县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铜川调查队和陕西省统计局铜川调查队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向虽离开统计岗位但仍心系统计事业的老领导、老前辈以及关心铜川统计改革与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加快转型、提速发展、富民强市的要害一年,也是铜川统计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

一年来全市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人员在市委、市政府的准确向导下,在省统计局的悉心引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特色、比速度、争一流的要求,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市统计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这一年,我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荣得到国家级先进集体,能耗统计等12个专业得到全省先辈单元,15项工作获得市委市政府转达表彰。

全年共提供统计分析资料100多篇,30余万字,较客岁进步六成以上,其中撰写统计分析80余篇,《信息专递》13期;编发统计信息550条,国家局采用9条,省局采用123条,市委、市政府采用37条,领导批示26条, 22篇报告被多家媒体报道或接纳,领导批示率较客岁进步九成。

以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为各级领导提供统计数据300多笔;接待社会咨询、查询400多次,提供笔墨信息资料百余次,平均每天提供电话咨询服务20余次。

按照国家、省统计局方法制度的规定和地方经济社会生长的需求,完成了60种专业制度、395种报表,11109个指标的统计调查使命,加强了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规划有关事项、资源型城市转型、八大工业园区建设、民生十大工程、循环经济体系、城乡一体化进程等庞大事变的统计监测,努力做到反映发展成果、服务领导决策、反馈发展进程。

首次举办了全市经济形势消息发布会,首次开展了区县统计巡查,建立了市级部门统计联席会议制度,成功承办了全省三季度经济形势阐发会,创办了“铜川统计大讲堂”,扎实开展了建党90周年职工运动会等一系列运动。

统计尺度进一步美满,服务业统计革新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革新顺遂推进,民生统计进一步健全,文化财产统计进一步增强,节能减排统计进一步美满,统计“四大工程”成就显著。

工业、人口、就业、综合、城住户等方面的统计得到增强。

社会、科技、投资统计取得新的前进。

《经济普查年鉴》和《人口普查年鉴》编纂工作取得阶段性结果,各项统计调查踏实实行,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服务水平和公然水平进一步提高,统计保障本领进一步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迈出新步调,统计执法、统计制度改革、统计文化建设和统计队伍设置装备摆设等方面开拓创新,凸显特色,铜川统计的整体工作已迈进全省前线。

站在新年的门槛,回首2020年,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度高度重视和准确向导的的效果,是各区县统计局和统计调(内容来源好:)查队相互支持的效果,也是全体统计工作者开拓进取,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结果。

借此机会,我再次向大家表示深深的谢意!2020年,我市统计工作将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使命和新的需求,统计工作责任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繁重,统计事业进入了加快改革和蓬勃发展的紧张战略机遇期。

同时,统计改革与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题目,也面临着诸多新的机会和挑衅。

今年,是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文化兴市、生态立市三大战略的要害一年。

新目标,激励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新使命,要求我们开拓创新、拼搏奋进。

全市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人员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任务意识,在市委、市政府的刚强向导下,大力发扬“5+2”、“白加黑”精神,创特色、比速度、争一流,以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为焦点,增强统计工作信心,更新统计工作理念,抢抓统计工作机遇,深化统计改革,加强统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革新攻坚,振奋精神,埋头苦干,抢抓机遇,求实创新,努力开创全市统计工作新场合排场,为全面建设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而努力奋斗!最后,祝大家春节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第三篇:县委在新春联谊会上的致词迎春联谊会致辞各位领导、各位老乡、各位来宾、朋友们:在~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叙乡情,喜迎新春。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你们和你们的家人致以亲切的节日问候和良好的新春祝愿!刚刚过去的~年,是郯城经济建设大发展、社会奇迹大前进的一年。

一年来,在盛市委的准确向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设置装备摆设的新胜利。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10元,同比分别增长16%、15.6%和5.5%。

农业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48万亩,粮经比例调整到 5.5:4.5,畜牧业总产值5.9亿元,形成了银杏、杞柳、瓜菜、板栗、桑蚕、畜牧六大优势产业,生产基地达到30多万亩,龙头企业220家,培植了“中国银杏之乡”和“中国杞柳之乡”的新优势。

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形成了化工、造纸、机械、酿酒、工艺美术、五金、建材、服装、食品、煤炭十大支柱产业,规模企业发展到160家,恒通化工、鲁南纸业两大企业集团分别进入全国化工企业百强和全国造纸企业50强,利税一连三年过亿元。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全县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总数分别达到3.6万户和1320家,从业人员19.3万人。

糖果城发展成为全国三大糖果生产基地之一;服装城的鲁蒙莎、孔师、秋豪等名牌服装生产能力达到120万套;柳编业发展基地8万亩、龙头企业85家、带动65个专业村近5万人从事经营;全县专业村发展到36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1%。

招商引资和外经外贸实现较大突破。

全年实际利用县外资金7.5亿元,利用境外资金811万美元,进出口总额3500万美元,自营出口xx万美元,分别增长40%、305%、37%和91%。

城镇和基础办法设置装备摆设成效显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