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病人护理
大家好
传染病的护理 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护理
主要内容
概
护 理
护合 理作 诊性
护 理
评
断问
措
述
估
及题
施
一、概 述
❖概 念: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 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 临床特点:急性发热、结膜充血、腓肠肌肉压痛 全身淋巴结肿大,继之中期并发出血、黄疸、肝 肾衰竭或脑膜炎。
后发症:即后发热、眼后发症、反应性脑膜炎及闭塞 性脑动脉炎等。
结膜充血
(二)身体状况
轻度肺出血型和肺弥散性出血型比较
(二)身体状况
黄疸出血型之三度表现
黄疸出血型
(三)心理-社会状况
各型预后悬殊,轻者可以自愈,重者可并发 肺弥散性出血、肾衰竭等,病死率较高。
故病人常有恐惧、焦虑、悲观等心理反应。
是否到过疫区。 接触过史(病人及疑似病人)。 接触前预防接种史。 接种过程防护措施,皮肤破损。 病人的职业状况等。
(二)身体状况
本病的潜伏期为~日。临床经过可分为个时期。 早 期: 病程~日,三个基本症状三个基本体征。 中 期: 病程~日,为型:①感染中毒型;②肺出血 型;③
黄疸出血型;④脑膜脑炎型;⑤肾衰竭型。 后 期: 经周左右热退后痊愈。
钩端螺旋体
二、护 理 评 估
1
流行病学资料
2
身体状况
3
心理-社会状况
4
辅助检查
5
治疗要点
(一)流行病学资料
❖传 染 源:野鼠和猪。
❖ 传播途径:皮肤黏膜直接接触。
❖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对同型钩体有
❖
较强的免疫力,但无交叉免疫力。
❖ 流行特征:①季节性;②地区性;
❖
③流行性;④职业性。
(一)流行病学资料
健康指导
(一)一般护理
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恢复期不宜过早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时间。 给予易消化的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适量蛋
白的饮食,禁食粗糙及刺激性食物。
(二)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黄疸、尿量、意识状态的变 化。
观察出血征象,一旦出现病重危象,应立即报告 并配合处理。
应及时就诊。
(六)健康指导
❖疾病预防指导 ❖ 开展防鼠灭鼠的运动,以控制传染源。 ❖ 从事污水作业及疫区劳动者加强个人防护,以切
断传播途径。 ❖在接触疫水期间,口服多西环素。 ❖在流行前个月预防接种钩体多价菌苗。 ❖ 对高度怀疑受钩体感染者,青霉素肌注,以预防。
(四)辅助检查
1
血常规
白细胞数和中性粒 细胞增高或正常; 血沉增快
2
尿常规
大多数病人有轻度 蛋白尿,镜检可见 红细胞、白细胞或 管型
3
特异性
l钩体的分离、培 养 l血清学实验 l酶联免疫吸附实 验
(五)治疗要点
强调“三早一就地”原则。 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 给予支持、镇静、降颅压、 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
(五)心理护理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增强病人的安全 感和信任感。
❖向病人和家属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帮助其建立 康复信心,减轻或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六)健康指导
❖疾病知识指导 ❖ 本病为一种急性传染病,表现复杂,严重者病死
率较高,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发病后积极治疗。 ❖ 出院后仍需加强营养,避免过劳;出现 后发症,
(四)肺弥散性出血的护理
❖病人绝对静卧,遵医嘱立即给予镇静剂。 ❖氧气吸入。 ❖备好抢救药物、吸引器、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
器等器械。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窒息。 ❖遵医嘱使用止血药、氢化可的松等药物。静脉补
液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出血严 重而出现失血性休克、呼吸或循环衰竭时,应及 时配血,争取少量多次输新鲜血,并用低分子右 旋糖酐或平衡盐液等补足血容量。
(三)用药护理
首 选 药:青霉素。 不良反应:赫氏反应。 其 预 防:应小剂量,分次给药。 其 处 理:立即使用镇静剂、激素、物理降温
(禁用退热剂)、纠酸、强心、抗休克、呼吸兴 奋剂等综合抢救措施。
(三)用药护理
❖ 赫氏反应:钩端螺旋体病部分病人接受青霉素首剂注射 后~(~),突然出现畏寒、寒战、体温骤升,持续约~, 继之出冷汗,体温骤降至正常或以下,严重者出现低血压、 休克、厥冷;或发生超高热(℃以上),伴神志不清、抽 搐、呼吸心跳停止。发生原因是因短时间内大量钩体被杀 死而释放素素引起的临床症状加重。
三、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体温过高 与钩体毒血症有关。 ❖活动无耐力 与钩体毒血症和肌肉损害有关。 ❖有损伤的危险 与全身毛细血管感染中毒性损伤有
关。 ❖ 潜在并发症:肝衰竭、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
循环衰竭、脑水肿。
四、护 理 措 施
1
一般护理
2
病情观察
3
用药护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