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案

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案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校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实施方案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学习习惯则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

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

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

为使学习习惯培养扎实、有效、持续的开展下去,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出发点,践行三性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人格力、学习力、创造力的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开发个性潜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学习习惯培养,要立足教育,落到细节,重在指导,贵在坚持,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实践性与实效性。

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

首先,学习习惯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

所有学生都是习惯培养的对象和参与者,习惯培养的计划、实施、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全体学生的习惯水平的提高为基本立足点。

其次,学习习惯培养要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上、课外活动上、教育环境上及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上。

2.主体性原则。

学习习惯培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坚持教师的教育引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自我内化相结合,重点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3.层次性原则。

在进行学习习惯培养时,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习惯培养活动,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4.自觉性原则。

习惯养成的最高境界是由初始的教育培养最终内化为学生的最基本的自身需求,成为一种无形的自我的最基本的学习习惯,而不是外在的强制。

5.循序渐进原则。

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年级要有所侧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6.持之以恒原则。

学习习惯培养难在起点,贵在坚持。

我们知道,持续不断地做一件事,可以花费较少的成本而取得成功的效果。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如此,严格训练必须持之以恒,有足够的耐心,才能见效,搞一阵风式的运动只能是徒劳的。

三、具体内容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要顺应小学生本身的成长、发展和现代社会的要求,符合学校实际,以学生发展为本。

根据这一宗旨,确定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具体内容如下:(一)课前学习习惯1.制订计划习惯(1)在家长、教师指导下制订切合实际的每周、每月、每学期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并认真执行。

(教师在最开始的时候,帮助孩子们制定学习计划,然后督促他们按计划安排学习时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这样时间长了,他们就有了做计划的意识和习惯了。

)2.预习习惯(1)课前预习课程,每天晚上和上课前,都要将要学习的课程做简要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等方法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问询,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

(3)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做不同的标记,如:重点的内容在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_”,并在字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4)预习时要精力集中,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5)预习前要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

我们可以先把预习拿到课堂上来,有选择的上几次预习的指导课,带着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主要靠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

)3.准备习惯(1)下课时,把上节课的课本收起,把下节课的书本放在桌子的正中,文具放进铅笔盒放在左上角。

(2)上厕所,在教室周围参加轻微的游戏等活动。

(3)铃声一响,迅速回教室,静息等待老师来上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学生物质和心理的准备,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教师要重视指导与帮助:上一节的老师下课后要指导学生准备下节课需要用到的物品,然后提醒学生上厕所以后开展活动;当堂课的教师要提前候课,检查学生的课堂准备,发现没有准备好的,要提醒学生进行准备,上课前半分钟教师面带笑容站在讲台边,关注学生,铃声一响,用眼神和肢体语言提醒学生。

)(二)课中学习习惯1.学会倾听的习惯(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眼睛看着发言的人。

(2)要倾听老师讲解,认真做好笔记;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3)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三方面入手:①对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如加重语调,停顿提醒等方式,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

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

③边听边记。

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沉默停止讲课,微露不悦。

老师的声音突然停止,孩子会感到奇怪,自然会警觉起来,而去注意老师的言行。

把目光停留在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身上,并有意放慢说话的速度,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注重正面激励,表扬反衬。

轻轻走到开小差的小朋友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或轻轻扶扶他的学习工具,唤起孩子的注意。

这样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另外,作为老师对于备课一定要做足充足的准备,上课时要充满激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适当的和学生做一些互动的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增进了师生间关系。

)2.善于思考的习惯(1)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2)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

(3)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的,课堂上结合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

(另外,作为老师对于备课一定要做足充足的准备,上课时要充满激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适当的和学生做一些互动的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增进了师生间关系。

)3.敢于提问的习惯(1)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

(2)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

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

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4.自主读书的习惯(1)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

(2)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3)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

(4)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5)学习数学阅读的方法,如应用题要读3—5遍等。

5.认真书写的习惯(1)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足安、臂开”,一手执笔,一手按住本子。

(2)书写要注意保护好视力,要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膛离书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3)做到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格式美观。

不在作业本上乱涂乱画,养成写字垫纸的好习惯。

不随便撕作业纸,低年级学生尽量少用橡皮,保持纸面整洁。

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

(4)做作业时专心,不边玩边写,不边吃边写,书写时先想好再下笔。

(5)选择合适的书写工具,如低年级学生用HB型的铅笔,不用自动铅笔。

不用玩具类的学习用品。

(6)写完作业必须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培养小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老师的指导很重要,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所谓“身教大于言教”,因此教师自身在板书和批改作业时应该书写规范、整齐,不要写的龙飞凤舞,要处处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为学生作好表率。

教师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写字时可用简单的儿歌来提醒,比如:书写要求“三个一”,执笔势歌:“拇指,食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在后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躺着”。

每天可以教孩子专门练写几个字,写的时候先观察,了解字的框架结构。

对于孩子在书写上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可以在作业本上贴上“小红花”,“小红旗”等来激励学生,还可以定期地进行书法小比赛,老师与学生共同做评委,把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张贴在书法园地中,供同学们观摩学习,从而尽快地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形成。

)字要写得规范——清楚、匀称、整洁。

每周专门设立一节写字课,由语文教师任教,把好书法关。

要求语文教师平时教学中以身作则,批改、板书书写规范,把此作为教师教学常规检查中的一块内容,跟踪调查。

安排确定在日常的教学过程悉心指导并严格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的写”;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要写清楚分明;要注意字的结构,把字写得各部分均衡匀称,大小比例适当;要掌握字的笔顺;写字时要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做到字迹整齐美观,不乱涂改,保证纸面(卷面)清洁。

每次作业,教师给予书写态度评定,考试要有卷面整洁分。

6.与人合作的习惯(1)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2)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加以合作讨论,而应先留给学生必要的独立思考和时间,才能在小组合作学生中发表自己看法,起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成绩、性别、心理特点等方面合理搭配后组成异质学生小组,为保证全班各小组向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组内成员可以进行分工,每个成员担任一个合作角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