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学习故事:七彩陀螺
观察实录:
我提供了孩子们一些白色的铅画纸和牙签,请孩子们自由制作七彩陀螺。
活动开始,孩子们先出发去寻找大小合适的圆形物体,以画出陀螺的外形。
一会儿,一个孩子发现了颜料罐,其他孩子也纷纷效仿。
他们把颜料罐放在纸的中间,用笔沿着颜料罐的轮廓画下来,圆完成。
该装饰了,一个孩子画了几个同心圆,几个孩子模仿,只有荃画了其他的图形。
涂好颜色后,把圆片剪下,可在试图把牙签从纸片中间穿过的时候,遇到了困难:铅画纸太厚,牙签穿不过。
用力后,牙签头弯了。
我鼓励孩子们想办法,他们想了一会儿,又漫无目的地在活动室里转了一圈,还是一无所获地回到桌边。
这时,妍已经把圆形纸片对折,正用剪刀在中间部位开始剪小半圆,其他人都“啊”叫起来。
显然大家都认为妍的做法不妥。
但妍没受大家的干扰,继续剪。
剪好后,把纸片打开,妍拿起牙签穿过去。
但洞太大牙签从洞洞里掉了下来。
我鼓励她去寻找合适的材料,妍出发了。
其他几个孩子坐下来静静地按照妍的方法在纸片中间剪出了小洞,然后出发寻找材料。
妍在美工区停下来,她发现了毛根,仔细地看了看,抽出一根往回走。
其他孩子也都依样拿了一根。
妍把毛根对折一下,用力在中间剪断,把一半毛根插进洞洞,大小差不多,她在桌上试着转了一下,只转了半圈,陀螺就倒下了。
孩子们得出结论:毛根太软了。
除了妍外的几个孩子又出发去找新的材料了,可过了一会儿,他们空手回来了,拿起桌上剪去圆片后剩下的铅画纸,把边上剪整齐,然后卷起来做成小细棍,塞进纸片,用力一拧,陀螺转起来了。
“哈……”孩子们开心地笑起来,感谢荃想出的好办法。
而妍还在继续尝试毛根,她把毛根剪短了一些,发现还是不行。
幼儿行为分析:
以上就是我以旁观者的角色观察到的孩子的探索过程。
从教师层面来看,旁观者的角色有几个重要的优势。
首先,教师的游戏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这让儿童觉得自己的游戏活动十分重要。
其次,作旁观者进行观察,教师更能了解儿童的游戏。
此时获得的信息相比教师进行更为直接的参与时,可以做出更有根据的决定。
观察也让成人适当调整自己的直接参与,从而更加适应儿童的游戏兴趣和活动。
通过游戏观察,教师更能够准确评估儿童的游戏和社会智能发展状况。
从幼儿层面来说,《指南》科学领域目标1中指出:5到6岁的孩子能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今天的探索中,孩子们遇到很多的问题,如寻找圆形的比纸片小的物体,用什么东西帮助牙签穿过纸片,寻找合适的材料当作陀螺的轴心等。
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孩子们都能比较积极地面对,但是当有一个孩子寻找到一种比较合适的材料时,其他孩子都选择了模仿,而放弃了继续探索。
只有当出现新的问题,不得不解决时才另外想办法。
但很显然,妍不同,她是个很有想法的孩子,当大家到处寻找方法如何帮助牙签穿过纸片时,她果断地选择了剪刀;当大家都不赞同时,她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
而在对毛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