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支架软管总成作业指导书HH/ZD-J-20131. 液压支架软管总成产品综述1.1液压支架胶管产品介绍液压支架软管总成属于液压机械配件,适用于煤矿、机械等行业的液压液体运输,如矿物油、可溶性油、油水乳浊液、乙二醇水溶液及水等,不适用于蓖麻油基和酯基液体。
适用工作温度为-40~100℃。
1.2产品标识标记示例:KJ4SP φ16—4000 表示四层钢丝缠绕中压液压支架软管总成,快速接头结构,内径16mm ,长度4000mm 。
1.3软管型别:2ST ——二层钢丝编织增强软管 4SP ——四层钢丝缠绕中压软管1.4液压支架软管总成主要技术数据 1.4.1基本性能见表一。
表一:最大工作压力、试验压力、最小爆破压力和低温最小弯曲半径最大工作压力Mpa 验证压力Mpa 最小爆破压力Mpa 最小弯曲半径 mm 最大工作压力Mpa验证压力Mpa最小爆破压力Mpa 最小弯曲半径mm835.070.0140.01151033.066.0132.013044.589.0178.018012.527.555.0110.018041.583.0166.02301625.050.0100.020035.070.0140.02501921.543.086.024035.070.0140.03002516.533.066.030028.056.0112.034031.512.525.050.042021.042.084.0460389.018.036.050018.537.074.0560518.016.032.063016.533.066.0660软管内径mm2ST型4SP型1.4.2液压支架软管总成的脉冲试验压力为1.33倍的最大(设计)工作压力, 脉冲试验频率为0.5~1.25Hz(30~75次/min), 脉冲次数应不少于20万次(4SP软管应能承受至少40万次脉冲);1.4.3阻燃性能:软管的平均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时间不大于30s,任一软管的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时间不应大于60s;1.4.4抗静电性能:软管表面电阻不超过25×108/d(Ω),d为软管公称外径,单位mm。
1.5液压支架软管总成使用要求a.液压支架软管总成必须在额定工作压力和温度范围内使用,不得超标,否则将缩短其使用寿命;b.当工作环境要求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得低于规定的最小弯曲半径,否则将缩短其使用寿命;c.外胶层发生损坏致使钢丝层裸露的产品不得再继续使用,以免钢丝锈蚀后不能承压,发生意外。
1.6液压支架软管总成的安装注意事项a.软管装配长度要有一定的余量,因为软管在承压时,通常其长度有3%的变化,因此进行直线安装时,应使软管有一定程度的松弛;b.软管弯曲安装时,应尽量保持在同一平面,防止扭曲,以免在使用中造成泄露、异常爆破或管接头拔脱等现象;c.避免软管在接头附近急剧弯曲,应有效利用其弯头;d.软管两端作相对运动时,应使软管弯曲部分始终保持在同一平面内,以防止软管扭曲,影响使用寿命;e.避免软管在弯曲部位固定,确需固定时,宜在加压后选取合适位置并留适当余量;f.若软管用于反复弯曲使用时,应使软管有充分伸展长度,其弯曲部位半径一定要大于规定限度,以避免在固定接头附近极度弯曲;g.软管两端固定在不同平面上使用时,应在适当部位将软管夹住,使其形成各自在同一平面上运动的两个部分;h.软管长度选取和安装布局要合理、尽可能直线使用,避免软管形成不必要的弯曲和加长;i.管体在相互碰擦下使用、安装时应配装合适的夹具,防止管体直接接触;j.软管安装要选择合适的附属金属接头,推荐使用弯头型配件。
1.7运输和贮存液压支架软管总成在运输和贮存中,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雨雪浸淋,禁止和酸、碱及有机溶剂等有害于橡胶质量的物质接触,贮存温度以-15~40℃为宜,相对湿度不大于80%,从生产日期起一年内其使用性能不变,否则,应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 液压支架软管总成产品工艺流程图橡胶软管*下 料剥 胶管接头*扣 压出厂检验入 库不合格品处置合 格不合格说明:带*的工序为关键工序。
进厂检验不合格品处置合 格不合格装配管接头3. 液压支架软管总成生产工艺规程3.1工艺流程*下料→剥胶→装配管接头→*扣压→检验→包装入库 其中:下料、扣压工序为关键工序。
3.2下料工序。
切管机切管允许公差见表二: 表二:软管组合件的长度公差25及以下50以上630及以下+7-3630以上但小于或等于1250+12- 41250以上但小于或等于25002500以上但小于或等于80008000以上软管组合件长度(mm)公 称 内 径+25- 625以上和50及以下+20- 6+12- 4+3-1+1.5-0.5+25- 6+20- 6%m m mm m mm mm mm mm m %软管组合件由软管和管接头组成,软管下料净尺寸=软管组合件尺寸-管接头尺寸,各规格下料尺寸见3.6。
切管技术要求:切管后的管材端部平齐,且和管材中心线垂直。
3.3剥胶工序。
下料后的胶管使用剥胶机剥去胶管两端外层橡胶,露出编织钢丝,剥胶技术要求:剥胶处均匀整齐,剥胶长度、剥胶倒角应符合表三要求,且剥胶处完全露出钢丝增强层,如未达到此要求,则调整剥胶刀位置,重新加工。
3.4装配管接头工序。
a.接头零件的准备。
芯子、外套等件均按零件图纸标准进行检验,合格方可进行装配。
将所需零件用煤油清洗,剔除毛刺、去污垢后,放在干净的布上凉干待装配。
b.胶管的准备。
用干净棉纱擦净胶管两端,检查是否有内孔不合格和内外层离胶现象,并擦净胶管外层。
c.装配胶管接头时,应先用木槌将外套装入剥去外胶层的胶管端部,然后用木槌直接敲击芯子,并使其达到装配要求位置。
d.装配后应符合:●金属接头和胶管连接处不得裸露钢丝,外胶层不得离层。
●接头端部的连接部分(指胶管使用装配部位)镀层不得损伤和脱落。
●金属接头和胶管连接处没有油泥、碎橡胶块等杂物。
●扣压后金属接头端部的软管内孔,不得小于芯子的内径,软管的内孔和外部不得因扣压产生变形,胶管内应保持清洁,不得有胶末和杂物。
3.5扣压工序。
a.根据胶管尺寸要求,安装扣压机模块,并准确地计算出缩制的扣压量,然后调整机器行程;b.应在检查胶管的装配质量,确认装配质量符合要求后,方能进行加工;c.将需加工的一端送至扣压模块中心,启动机器进行扣压,然后测量管接头外径,并计算扣压量是否符合加工要求,如达不到要求,需调整机器行程,进行再次扣压(如管材的公称直径大于38mm,则需要两次扣压才能达到所需要的尺寸);d.扣压后金属接头端部的软管内孔,不得小于芯子的内径,软管的内孔和外部不得因扣压产生变形,胶管内应保持清洁,不得有胶末和杂物。
e.将缩好的软管总成按照适当的试验压力进行液压试验,检查加工工艺参数(扣压量或扣压后最终管接头外径)是否能够满足产品质量要求,无任何问题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3.6加工基本参数(见表三):表三:软管组合件的基本参数下料长度剥胶长度剥胶倒角剥胶后直径剥胶后直径允许误差管接头扣压量1KJ2ST-6.3-642815°12.7±0.6 2.6-2.82KJ2ST-8-643115°14.3±0.6 2.6-2.83KJ2ST-10-643115°16.7±0.6 2.9-3.019 3.54KJ2ST-12.5-643615°19.8±0.8 2.9-3.023 3.65KJ2ST-16-743715°23.0±0.8 3.4-3.627 2.86KJ2ST-19-784515°27.0±0.8 3.5-3.6320.67KJ2ST-25-784815°34.9±0.8 3.3-3.638 1.58KJ2ST-31.5-785715°44.4±1.1 3.644 3.69KJ2ST-38-946015°50.8±1.2 3.5-3.650 4.210KJ2ST-51-946315°63.5±1.2 3.9-4.3625.419KJ4SP-12.5-643615°23.8±0.8 3.0-3.220KJ4SP-16-744215°27.0±0.8 3.2-3.532 1.221KJ4SP-19-784615°31.7±0.8 3.8-3.932 4.322KJ4SP-25-785015°39.7±0.8 4.0-4.338 4.823KJ4SP-31.5-785015°46.0±1.2 4.5-4.850 2.824KJ4SP-38-945815°52.4±1.2 4.4-4.5500.725KJ4SP-51-947315°65.9±1.24.0-4.2微调量序号规格型号加 工 参 数模块型号3.7检验工序。
由检验员对产品进行抽样,对外观、尺寸、密封性能、长度变化等进行测定和爆破试验,将试验结果记录在案,并最终作为出厂检验数据。
检验要求详见本指导书第4条。
检验合格后,由检验员出具出厂检验报告,填写合格证,注明产品的编号和出厂标记;如不合格,则对产品加倍抽样,重新检验;如仍不合格,则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3.8包装入库。
产品经过检验合格后,将产品擦拭干净,胶管两端加盖(塑料套帽)或堵头(塑料制品),加贴合格证,打捆、包装后入库。
4. 液压支架软管总成成品检验规程4.1外观、规格尺寸的检验a.软管总成不允许有气泡、裂口、海绵、裸露钢丝等异常现象。
否则为不合格品。
b.外径规格尺寸的检验按下表的规定。
如出现异常情况,需和用户协商解决。
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6.3 6.27.0 6.27.012.113.316.718.314.115.317.118.787.78.513.714.918.319.9109.310.19.310.116.117.320.622.216.918.120.622.212.512.313.512.313.519.020.623.825.419.421.023.825.41615.516.715.516.722.223.827.028.623.024.627.429.01918.619.818.619.826.227.831.032.627.429.031.433.02525.026.425.026.434.135.738.540.934.536.138.540.931.531.433.031.433.043.245.749.252.445.047.049.252.43837.739.337.739.349.652.055.658.851.453.455.658.85150.452.050.452.062.364.768.371.464.366.368.271.4内径软管型号公称内径增强层外径2ST型4SP型橡胶软管外径橡胶软管外径2ST型4SP型增强层外径c.软管总成装配长度标准公差为:25及以下50以上630及以下+7-3630以上但小于或等于1250+12- 41250以上但小于或等于25002500以上但小于或等于80008000以上软管组合件长度(mm)公 称 内 径+25- 625以上和50及以下+20- 6+12- 4+3-1+1.5-0.5+25- 6+20- 6%m m mm m mm mm mm mm m %d.软管的同心度为:内径与外径之间内径和增强层直径之间6.3及以下0.80.5大于6.3但小于或等于191.00.7大于191.30.9壁厚最大变化 (mm)公称内径4.2高压密封性能的检验最大(设计)工作压力Mpa 试验(许用工作)压力Mpa 最小爆破压力Mpa 低温最小弯曲半径mm 最大(设计)工作压力Mpa 试验(许用工作)压力Mpa最小爆破压力Mpa低温最小弯曲半径mm835.070.0140.01151033.066.0132.013044.589.0178.018012.527.555.0110.018041.583.0166.02301625.050.0100.020035.070.0140.02501921.543.086.024035.070.0140.03002516.533.066.030028.056.0112.034031.512.525.050.042021.042.084.0460389.018.036.050018.537.074.0560518.016.032.063016.533.066.0660软管内径mm 2ST型4SP型在30S ~60S 之间使液压橡胶软管组合件的高压密封的试验压力达到上表中试验(许用工作)压力,并保持压力30S ~60S ,试验3次,每次1分钟,软管总成不应有泄漏、裂口、急剧变形现象或其它破坏的迹象,否则为不合格不能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