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安全培训教案
4、治理瓦斯的主要手段 依靠技术、严格管理、按“以风定产、监测监控、先抽 后采”原则组织生产。 ①保障矿井通风能力足够,及时整治回风系统,确保畅 通:核定矿井通风能力120万吨,实际生产能力60~70万吨。 建有3个抽风井,正在增建一个新风井,有5个进风井。每个 风井都安装了两台同等能力的主扇通风机,每台风机一般都 处于小叶片角状态下运行,留有足够的富余通风能力。巷修 队伍修复回风系统。 ②健全主干进回风系统,各采掘头面通风系统确保独立、 合理和稳定,消灭不合理的串联风、循环风和老塘通风。各 采区、各头面风量做到按需要、按计划分配,杜绝微风、无 风作业和超通风能力生产。 ③局部通风坚持实行专人管理和专人停、开,每台局扇 安装开停传感器;质量专人管理和区域责任制;安设实行报 批审查。所有局扇全部安设“三专两闭锁”装置。
《瓦斯检查员》(2002年版,中国矿大出版社)P10-15
4、停工巷道恢复通风的安全技术措施 《瓦斯检查员》P15-21
(3学时)
5、矿井瓦斯等级鉴定
《瓦斯检查员》P21-25
(2学时)
6、实习:参观瓦斯队的瓦斯管理制度版板及安全教室
的教育图板 (1学时)
(二)矿井瓦斯检查 (共11学时) 1、瓦斯检查员的条件及职责 (2学时) 《瓦斯检查员》P37-39 2、瓦检员技术操作规程 (3学时) 《瓦斯检查员》P40-45 3、矿井瓦斯检查的主要地点及检查次数 (1学时) 《瓦斯检查员》P27-28 4、瓦斯,co2的检查方法 (3学时) 《瓦斯检查员》P28-37 5、用比长式CO测定仪测定CO的方法及操作过程 (2学时) 《瓦斯检查员》P41
4、煤(岩)层倾向:煤(岩)层层面上与走向垂 直并沿斜面向下的一条线叫倾斜线,倾斜线水平投影的 方向称为倾向。 5、煤(岩)层倾角:指煤(岩)的倾斜程度,是 煤(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倾斜线与倾向线之间 的夹角) 6、褶曲:岩层的单个弯曲叫褶曲。褶曲的基本类 型有背斜和向斜两种。 褶皱:自然界中一系列波状弯曲,叫褶皱。 褶皱构造仍能保持煤(岩)层的连续性,它的 基本单位是褶曲。 7、向斜:岩层下凹,轴部低两翼高。 8、背斜:岩层上凸,轴部高两翼低 9、节理(裂隙):岩石受力产生的裂缝
火灾与粉尘: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十分严重,属易 自燃煤层,发火期一般为2-6个月。 3、“一通三防”机构与制度 ①由总工程师直接分管和领导,按照分级负责、专 业化管理的总体格局进行工作。“一通三防”专职人员 299人,其中:总工1人;副总师1人;科干4人;业务职 能部门管理人员6人;队级以下人员277人。“一通三防” 业务职能与公司安全监管部门合并为通安处,提高了通 风瓦斯管理的地位和力度;公司设立通风安全信息站、 防突办、通风队、瓦斯队、巷修队、防突预测组、通风 安全管理组、监控组、救护中队。各工种配备了相应的 专职人员,按专业化的标准及要求进行管理和工作。
(共6学时)
(1小时)
2004年版《规程》P372、《煤矿安全》P3-4
2、瓦斯涌出及矿井瓦斯等级签定
《煤矿安全》P6~13 (二)瓦斯爆炸及其防治 1、瓦斯爆炸及其影响因素 《煤矿安全》P20-24 2、瓦斯爆炸的防治 《煤矿安全》P25-41 3、实习:参观风电、瓦电闭锁演示
(5小时)
(共8学时) (3学时) (3学时) (2学时)
⑦坚持采面实施煤体注水、浅孔排放等措施。 防突管理区域掘进实施小直径超前钻孔或大直径 超前钻孔排放措施,特殊地带打钻抽放。
⑧及时投入安全技术装备。如:便携式甲烷
检测仪、化学氧自救器、压缩氧自救器、正压呼
吸器等等。
⑨抓好电器防失爆工作。做到所有电器、电
缆入井指定专门人员进行防爆检查,把好入井设
备、电缆的防失爆管理关,使用设备定期检查。
④建立抽放系统,强化矿井瓦斯的预抽工作。以顺 层预抽为主,执行“以抽养抽、政策补贴”的激励政策, 采面执行“先抽后采”、局部掘进先抽后掘或边抽边掘, 矿井抽放率20%左右。 ⑤安设投用KJ90矿井安全监测系统,瓦斯超限自动 报警断电。设有监控中心,使用分站37台,安装各类传 感器125个(瓦斯、风速、负压、开停、风门、抽放、 一氧气碳、温度);对架线相连巷道安设瓦斯和风向逆 流报警断电传感器各16套, 5秒内能实现对架空线断电。 ⑥严格按照防突细则规定要求,执行预测预报、防 突措施、效果检验、安全防护等“四位一体”的综合防 突措施进行现场的施工组织和管理。分级分带区别对待 危险区和威胁区的相应技术措施和手段。
10、断层:节理受力进一步发展,两侧岩块有
明显错动,就形成断层。
11、正断层:两盘上下错动,上盘下降,下盘
上升。 12、逆断层:两盘上下错动,上盘上升,下盘 下降。 13、薄煤层:厚度1.3m以下;
中厚煤层1.3m-3.5m;
厚煤层:3.5m以上。
(二)矿井开拓方式
(2学时)
1、巷道名称:
(1)回采巷道:是指为一个回采工作面服务的巷道 (2)准备巷道:是为一个采区或为一个以上的回采 工作面服务的巷道 (3)开拓巷道:指为全矿井或者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阶段服务的巷道 2、井田开拓方式:平硐开拓、斜井开拓、立井开拓、
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由国家机关依其 职能范围按照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3)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通的 约束力。国家强制力体现为军队、警察、法庭、监狱 等。我国的法律是靠人们自觉遵守和国家强制相结合 来实施的。 4)法律规定了人们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 务。法律以规定权利义务方式规范了人们的行为,调 整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有利于统治阶级的 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得到确认、保护和发展,实现煤与瓦斯突出及其防治
(共4学时)
1、概述及实例 《煤矿安全》P44-46 本及矿井实例
2、煤与瓦斯突出原因及规律
(1学时)
(1学时)
《煤矿安全》P46-50
3、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四位一体) (2学时) 《煤矿安全》P50-69 (四)矿井瓦斯抽放 1、瓦斯抽放概述 《煤矿安全》P70-76 2、矿井瓦斯抽放方法 《煤矿安全》P77~78 (共6学时) (1学时) (3学时)
3、实习:参观瓦斯抽放泵站
(2学时)
四、矿进瓦斯检查与管理 (一)矿井瓦斯管理 1、矿井瓦斯管理制度
(共33学时)
(2学时)
《瓦斯检查员》(2002年版、中国矿大出版社)P1-8 2、不同地点瓦斯及CO2浓度的规定 (1学时) 《瓦斯检查员》(2002年版,中国矿大出版社)P9-10 3、局部瓦斯积聚的处理方法 (2学时)
矿井通风安全培训教案
一、“一通三防”与瓦斯治理工作简介 1、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2个进风井筒,有3 个风井为矿井服、各采区独立通风。 2、主要灾害 瓦斯:04年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56.4m3/min, 相对涌出量为45.16m3/t.d,属高瓦斯矿井,局部区域 按照突出威胁进行管理。根据现场瓦斯赋存和涌出具体 情况实行分区域分级分带管理。矿井高瓦斯区域的煤层 瓦斯涌出量一般为:综采面9~13m3/min左右;炮采面 3~8m3/min左右;掘进面0.5~5m3/min左右。
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也就是规范人们言行的准则。
法律的本质:是指阶级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阶级 意志性是指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形成人人必须遵守, 有国家机器强制力保障的行为规范,物质制约性是指统 治阶级意志的内容受到客观存在的物质条件所制约。经 济基础变化决定着法律的变化。 B、法律的特征: 是指具有不同道德风俗、习惯、宗教等行为规范的 特点,具体有: 1)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是通过国家政权 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只有统治阶级的意志,才 能用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固定下来,并以国家强制力 使全体成员遵守。
综合开拓
(详细讲解《采煤概论》的P19-30)
(三)采煤技术
(4学时)
采煤方法:详细讲解《采煤概论》的P55-93)
(四)实验(实习):
结合矿井的采掘工程平面图分析和详细讲解(2学时)
二、矿井通风 (共19学时) (一)井下空气 (4学时) 地面空气成分: 井下空气气体成分主要包括氮 (N2)占78.13%,氧(O2)占20.90%,二氧化碳(CO2)占 0.03%,氩(Ar)占0.93%,其它占0.01%。 2、井下空气成分 井下空气在地面空气的基础上混入了:沼气(CH4)、 CO2、H2S、SO2、H2等气体,并增加了粉尘。 3、《规程》对井下空气成分的要求: O2≥20%、CH4≤0.5%、CO2≤0.5%、CO≤0.0024%、 H2≤0.5%、NO2≤0.00025%、SO2≤0.0005%、H2S≤0.00066%、 NH3≤0.004%、 浮尘:含SiO210%以上时≤2mg/m3、含SiO210%以下时 ≤10mg/m3 4、井下空气的物理性质:(详见《矿井通风》P18-25)
(三)爆破安全
(4学时)
2004年版《煤矿安全规程》P169-181 (四)水灾防治 (2学时)
2004年版《煤矿安全规程》P141-147
第三章
法律及安全部分
(共5学时)
一、煤矿安全生产方针与法律法规
(一)法律基础知识
1、法律的概念与特征
A:法律的概念:
(2学时)
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含义,狭义的法律是指我国人 大及其常委制定的规划性文件。广义的法律也就是法,是 由国家制度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
第二章 生产技术及“一通三防”部 分
一、煤矿生产技术知识 (一)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1、岩石分类 (1)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和结晶形成的。 (2)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地质
体。
(3)变质岩:原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遭受变质 作用后而产生的岩石。 (4)岩石的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2、煤的形成: 古代的森林、植物在地震过程中被埋藏在地下,经过高温高 压逐渐变质而成的。 3、煤(岩)层走向:指煤(岩)层水平延伸的方向,即煤 (岩)层面与水平的交线(叫走向线)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