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江苏省抚州市临川十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A B.B C.C D.D2.下列哪种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A.CO2B.N2 C.NO2D.O2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4.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2.5g药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此时应该()A.加砝码B.加药品C.减少药品D.调节左右螺丝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纯净物的图是()A.B.C.D.6.下列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③属于同种元素B.①和④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C.②和③化学性质相似D.①和②表示的是阳离子7.构成冰的分子与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物理性质B.不同的性质C.相同的化学性质D.不同的化学性质8.在室温时,将1g葡萄糖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配成水溶液。
则在此过程中,葡萄糖分子的下列哪种性质会发生改变( )A.分子的大小 B.分子的总数目C.分子间的间隔 D.分子中原子的数目9.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C.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10.a和b为质量相等的两份固体,a为氯酸钾,b为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
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A. B.C.D.二、选择填充题11.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___)A.集气瓶B.烧杯C.燃烧匙D._____12.下列反应中既为化合反应又为氧化反应的是(______)通电氢气+氧气A.水−−−→点燃氧化镁B.镁+氧气−−−−→C.水+二氧化碳→碳酸D._____________1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___)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红光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白色粉末D.铁丝在氧气里燃烧,______________1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时,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C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属于交叉关系D____________三、填空题15.铀235是制造原子弹的一种原料。
这种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5,核电荷数为92,其核内中子数为____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_。
16.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X= ;(3)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填序号);(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填序号);17.(1)向容积为250 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_______,说明________。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
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
仪器A细颈部的作用是__________。
18.A、B、C、D、E、F、G、H八种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F都是无色液体,G是木炭,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请你根据上述信息,推断出下列物质.(1)填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H______.(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的基本类型:③______反应.19.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③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制取装置______(填序号),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装置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固体与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混合制取氧气,为了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N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并震荡(注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硫反应),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掉不下来(如甲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完成上述实验,用10mL量筒量取6mL氢氧化钠溶液,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与乙图中_____处(填a或b)刻度线保持水平。
(6)在实验室中,集气瓶被称做“万能瓶”,用它可以组装成各种用途的装置,请仔细观察下列(F~K)各个装置的特点回答问题:①实验室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__口进入(填导管口符号).②若要收集一定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________装置.③若要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同时用该瓶收集较纯净的一氧化碳,应选用__________装置.20.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图I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分子___________.但是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并进行如下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改进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3)由此又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四、实验题21.(一)某班同学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1)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能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
(2)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___)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A 只有①③B 只有②④C 只有①②③D ①②③④(3)若将红磷换成木炭,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_______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丙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乙(选用3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②点燃酒精灯;③撤去酒精灯;④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填序号)(5)图乙实验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左移到约__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
(6)对照图甲实验,你认为图乙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知,A.燃放礼花,B.面包变质,C.植物光合作用,均产生了新物质。
故A.B.C.均是化学变化。
D.冰雪融化,属于物理变化。
故D 正确。
考点∶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C【解析】试题分析∶属于空气污染物NO2。
故C正确。
考点∶考查空气污染物的成分。
3.D【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4.C【解析】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说明左盘中的药品质量大,由于题目要求称2.5g药品,所以要把加多的药品减少掉;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托盘天平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C【解析】试题分析: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
故选C。
考点:纯净物6.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结合题中信息知,A.①和③不属于同种元素。
故A 错误。
B.①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④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故B错误。
C.最外层8个电子是稳定结构,②和③化学性质相似。
故C正确。
D.①表示的是原子和②表示的是阳离子。
故D错误。
考点∶考查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7.C【解析】试题分析∶构成冰的分子与构成水蒸气的分子都是H2O,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故C正确。
考点∶考查分子的性质。
8.C【解析】试题分析∶在室温时,将1g葡萄糖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配成水溶液。
则在此过程中,葡萄糖分子发生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
故C正确。
考点∶考查溶解与分子基本性质的关系。
9.D【详解】A、分子和原子不管是质量还是体积都不能比较大小,因为有的原子很小,有的原子很大,有的分子很小,有的分子很大,故A 错误;B、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也可分,故C错误;D、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