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之声》观后感1000字五篇

《音乐之声》观后感1000字五篇

《音乐之声》观后感1000字五篇《音乐之声》这部影片实在是太美了,观后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音乐之声》观后感10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音乐之声》观后感1000字<一>《音乐之声》是一部音乐剧,剧中的女主人公玛利雅在不停的歌唱,那是她对自由的一钟向往,是对快乐与幸福的一种追求。

她起初认为只有进了修道院,才能修身养性,才是真正热爱主的表现,所以,她热衷于做一名真正的修女。

而院长却不这么认为,感觉她并不适合修道院的生活,所以送她去做了上校家的家庭教师。

在这里,她有七个性格各不相同的学生要教,他们调皮、开朗而又喜欢恶作剧,玛丽雅却以她的热情和真诚感动了他们,也感动了他们的父亲----上校,最终他们成为了真正的一家人,虽然遇到战争,却能感受到他们一家幸福的生活与甜蜜。

音乐与歌声是情感的一种宣泄,人们欢乐的时候唱歌,痛苦的时候也唱歌。

玛丽雅热爱自由,喜欢奔跑于广阔的草地上,喜欢跳跃于静静流淌的小溪旁,喜欢象小鸟一样欢快地歌唱。

她的这种行为是不被修道院里众人所理解的,所以她感到迷茫,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应该向上帝忏悔。

修道院的嬷嬷们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玛丽雅,把她看成最本真的天使,一派反对她,把她当成了恶魔。

这其实应该代表了父母对子女的全部看法,和同时存在的两种心理。

做为父母,我们有时候,会看孩子们像天使一样可爱,有时候又像恶魔一样让人头疼,甚至惹人讨厌。

而院长嬷嬷所代表的,正是那种智慧父母的化身,她承认孩子身上的缺点,却也看到了她的优点和长处,或者说她更喜欢玛丽雅身上透露出的本真和纯洁。

“如何让月光在掌心停留?如何摘下浮云钉牢?如何使海浪停留在沙滩上?”她用自己的歌声唱出了对孩子个体的尊重,唱出了一首流淌与心胸的伟大母亲的爱,唱出了对孩子的理解,更唱出了对玛丽雅的真情赞美和认同。

像小鸟一样快乐单纯的玛丽雅来到了上校家,一路上,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恐惧,这正是一个人走向一个新的世界的恐慌与迷茫。

最后,她终于带着院长嬷嬷告诉她的一句祝福,更是一种提示“天主关上了门,又在别处开了窗”勇敢地走进了上校的家。

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但她坚信:力量不存在数字中,力量不存在财富中,力量是自己内心的一种自信。

她是一个快乐而坚强的孩子,她会让阳光适时地照进自己的心胸,给自己勇往直前的力量与祝福。

上校严肃的家规没有吓住她,孩子们恶作剧的捉弄没有难倒她,她以她的智慧与热情融入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也打开了上校久已经封锁的心灵。

她的到来,犹如给这个死气沉沉的家带来了一缕阳光,给了孩子们温暖,也给了孩子们活力,同时也让上校冰冷的心开始融化了。

当她问:“为什么这么可爱的孩子们爱捉弄人呢?”回答非常简单:“这样爸爸才注意我们。

”这是孩子们最真实的回答。

他们渴望父母的爱,渴望父母的回应,然而,他们却没有得到。

上校在丧妻之后完全沉浸在一种没有笑声、没有活力的沉静之中。

他只是给了孩子们丰厚的物质生活,但却忽视了孩子们心灵的饥渴。

这不仅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那些捣蛋、调皮,甚至被定性为不听话、不懂事的孩子们,他们的行为不正是在告诉我们他们内心的需要吗?这些孩子才是真正需要我们这些父母和老师给予爱和呵护,因为他们的努力没有那么优秀而得不到关注和宠爱,他们便用这种捣蛋的方式来试图引起大家的注意,可是,我们往往会曲解了他们的行为,会更加的不待见他们,致使他们最后走向一条破罐破摔的反抗之路。

玛丽雅的到来,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一种从没有过的被理解、被接纳、被认可、被关注的温暖,他们不再恶作剧,而是用甜美的歌声告诉父亲、告诉大家,也告诉全世界他们心中流淌的快乐。

玛丽雅用自己的巧手为孩子制作了一件件得体的运动服,让孩子们走向了大自然,走向了自由。

因为她很明白:那些看起来高贵的衣服就像是紧箍咒,让孩子们缩手缩脚,不敢动,不敢寻找自己,不敢承认自己的感受。

因为孩子们很爱自己的父母,所以他们不愿意反抗,情愿穿着很不舒服的外衣做给父母看,以取得父母的爱与欢欣。

而我们家长总是把自认为对孩子好的东西,认为适合孩子的东西,强加在孩子身上,也就成了孩子的紧箍咒,让孩子们没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失去了自己,失去了创造的能力。

其实,这也正是给我们提了个醒,让我们学会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让孩子们在自由、温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另外,玛丽雅也记住了院长嬷嬷的一席话:“这些墙不是为了挡住你的问题,你要正视它,要按照你的生活道路去生活。

攀登每一座山,不论高低皆要寻求;踏遍每条偏僻的小路,你都必须走;攀登每一座山,涉水过小溪,追寻每一道彩虹,直到找到你的梦想。

这梦想需要你献出全部的爱,在你有生之日一直走下去。

”这些告诫,也道出了生活的道路需要自己去走的人生真谛。

玛丽雅循着这条生活的原则,追求到了自己的幸福,也给上校一家带去了快乐与希望。

最后翻过那座山便是自由世界的演绎,也应该算是对人们的一种提示,一种战胜困难就是希望的鼓励。

影片从始至终,都以爱与自由为主线,让人们感受到了爱带给人们的力量与支持,爱的伟大与珍贵,并告诉人们,爱要从内心流淌,从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和一个个亲人爱起,最后便会演绎成为一种大爱,一种对国家的爱,一种对整个世界的爱。

《音乐之声》观后感1000字<二>《音乐之声》以音乐剧的形式塑造了一群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人物形象。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名叫玛利亚的修女在修道院表现过于反常而受到其他修女的一些双重评价,有时很好笑,有时会惹麻烦。

最后,院长把她派到了一位名叫特拉普的海军舰长家做一名家庭教师。

女主角生性活泼率真,走出修道院投身世俗生活,大胆追求真爱,以童心爱心去照料七个过早失去母亲的孩子。

在玛利亚之前,孩子们已经气走了七位家庭教师。

在她刚开始接触这几个孩子的时候也充满了荆棘,玛利亚克服了重重困难,教孩子唱歌,跳舞,做游戏,逐渐成为他们的好朋友,让他们的爸爸懂得如何去爱他们,如何去教育他们。

玛利亚没有接受正规的专业理论的教育,但是她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让孩子们信任自己,并且接受自己。

从玛利亚第一次和七个充满个性的孩子见面开始,她独特的教育方式就显现出来,面对孩子们的恶作剧,与玛利亚相比,他们的父亲对他们的教育是长期的军事化管理,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通过一定的指令,循规蹈矩,孩子们的天性、童真、自由也因此被禁锢。

而玛利亚根据孩子们的个性特点,带领他们走向自己的内心,走进大自然,解放了他们的天性,开启了他们的心灵。

然而现在的教师都是接受过正规专业理论的教育,却并不能做到像玛利亚一样,在教学上有自己独特而有效的方式。

很多老师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对表现差的学生很多时候采取忽视甚至批评,没有想过去寻找学生落后的原因,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看待学生,使得很多学生越来越消极的对待学习。

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角色,学生有几乎一大半的时间是跟教师在一起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

所以教师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考虑学生的需要是否得到了合理的满足。

就像玛利亚在遭到孩子们的恶作剧时既没有当面指责也没有当着他们的父亲揭穿,而是去了解他们恶作剧背后的原因,尤其是在受到孩子的捉弄后,还开心的对他们说:“我要感谢各位今天放在我口袋里的礼物,你们使我感到快乐和温暖。

”前几位家庭教师对他们的调皮行为挖苦训斥,他们的性格得不到正常发展,不能怪罪他们。

她的这种方式让孩子们接受她愿意去接近她,给她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亦师亦友的,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然而现实生活中并不如此,教师只是教,学生只是学。

很多情况下学生害怕与老师讨论,害怕出错,这种现象很多情况是老师造成的,对学生的错误只是一味的给予批评,而不是加以正确的指导和解释。

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学生害怕问题,导致问题的积累。

教师应该与学生有良好的交流,放下教师的架子,以学生为中心,目的只为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玛利亚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她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做孩子们的家庭教师,而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与他们相处,在得知丽莎早恋时没有责怪她而是和她谈心,丽莎失恋了她又宽慰开导她,在他们害怕的时候给他们温暖的拥抱,带着他们唱歌跳舞做游戏,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的心里,正因为她的这种尊重和真诚的理解使得她能够与孩子们入朋友般融洽相处。

尊重并理解学生的情感才能和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才能洞悉他们内心的世界,才能给予他们及时的建议和指导。

陈鹤琴说: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

中国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应试教育,一切只为分数,只要分数高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

尤其是中学生要面对中考和高考,基本上没有机会接触文化课程以外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也都成了套路。

这种教育方式导致了教师教学目的、方向的偏移,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思维得不到发散,仅局限于所学知识的条框中。

我们都知道无论学习什么,只有对其感兴趣才能学得更好,但是中国式的教育却不容学生跟着自己的兴趣走。

就像电影中孩子们的父亲,孩子们只能按他的条条框框来做事,不让他们学习音乐,无视他们对音乐的喜爱。

这样的做法导致了孩子对他产生恐惧,不敢犯错误,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的脸上丝毫没有儿童该有的欢快,童真。

而玛利亚充分了解孩子们的爱好和内心的渴望,带着他们接触大自然,接触自己内心所喜爱的东西,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方式,把音符生动化变成孩子们熟悉可以感知的东西,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心情也变得开朗,笑容在他们脸上绽放。

玛利亚用自己的善良和智慧化解了孩子的恶作剧,幽默风趣的解决了遇到的难堪,她的友善坦诚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尊重、喜爱。

她的教育法给教师和家长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我想,她的教育法值得所有教师和家长的思考和理解。

《音乐之声》观后感1000字<三>清新有致,雅俗共赏。

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这就是充满温馨的《音乐之声》。

本文主要讲了一个名叫玛丽亚的志愿修女,她十分活泼,好动,调皮,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却因此常常在修道院里惹出一些麻烦,所以,修女院里的阿比斯院长觉得她这样的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故而将她送至冯·特拉普上校家做看护,以便让玛丽亚探求生活的真正目的。

当玛丽亚到达冯·特拉普家时,发现他竟然是七个孩子的父亲,长期的海军生活以及妻子的死亡是他对孩子失去了以往的和蔼,只剩下上级对待下级一般严格。

过了不久,玛丽亚便发现了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做看护的原因,原来是孩子们由于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所以总是用捉弄看护,从而引起父亲的注意。

上校要求玛丽亚对待孩子就像他一样—严格。

但是热爱生活,向往自由的玛丽亚并没有听从上校的命令,而是用她的童心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友谊。

趁上校不在家的时候,用窗帘给每个孩子逢制了衣服,并带他们去外面游玩,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野餐,还教他们唱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