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制自主学习教学案例---邢小龙
初中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教学案例
乾丰中学邢小龙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提倡学生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下,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将课堂真正意义上的还给学生,是现在所有一线教师的首要任务。
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
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日新月异的学科,改变的契机也是多种多样的。
特别是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应用和普及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尝试,为教师的我们提供了助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课堂是学生的“地盘”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过去的课堂,从某种意义上是压抑的。
学生是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的。
对于老师学生心里有着尊敬和“害怕”。
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因而,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这个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各种信息交流,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在交流中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
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所以,建立从新的关系模式是首要前提。
案例一:刚接所在的这个班级,还真的吃了不少的“醋”。
孩子们对原来的政治老师很喜欢,就像朋友一样,课堂氛围也非
案例二:以“身边的规则”学案教学实施过程说明为例加以说明。
(1)教师导入,学生生疑
分发学案,学生依案明标,教师据案导学。
教师下发学案后,可设置精当的导语引出课题或直接入题,指导学生在学案上明确自读的知识目标,交代清楚读书的方法和注意问题,了解学习重点、难点,为研读课文做好心理准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探索心理。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和学案设计的问题导学,进行自读。
自读分为:第一步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步,根据学案中的问题导学,理出知识和问题的脉络,形成知识结构;第三步,加强对学案中提出的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标出自己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
(3)学生互助,教师收集问题
学生对自读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进行重点自解和讨论。
要求是:有疑必质,自研互研,寻求解答,在质疑解疑中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步骤可采取三种形式:一是自我重点讨论;二是同位讨论,前后左右小组讨论,邻组互补讨论;三是向老师求教。
在讨论中,教师巡视发现并筛选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讨论小组代表向教师反馈学习疑点、难点。
学生自学互研,教师结合典型案例提出三大问题进行导学。
(1)身边的规则主要分类有哪些?
(2)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3)对于我们生活有着怎样的意义,该如何遵守?
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自谈、自学、互议、互评,找出自己尚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收集这些问题,组织集体讨论。
二、教师是学生的“得力助手”
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未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都应该是精心计划和准备的。
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得力助手”,在开始设计本节课之前,就已经开始了策划。
相对于传统备课,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学学案的设计是我们教师的必备的基础技能。
而对于课后的学生的评价则是体现教师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技能。
课堂上的作用则更加体现教师的“助力”作用。
结合案例(二)的后续做以说明。
(4)教师串讲点拨,学生释疑解疑
教师根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进行总结性串讲点拨,解答问题,重点弄清学生的疑点、难点,对有些问题进行规范性界定,既可让已掌握该知识点的学生去讲评,教师点拨,也可师生讨论。
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须对教材重点、难点、易混内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常见的思想误区加以点拨疏通,扶正纠误。
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违法和犯罪关系时,按教材结合案例,归纳总结纪律、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制成表格加以明朗化。
通过比较,从中看出三者彼此的特点。
通过列表、比较,学生把各个知识点加以综合分析,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5)学生归纳整合,教师巡回指导
这是学生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深化。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本课知识。
整合的过程,也是能力提高的过程。
(6)教师评价,课后自我反思
针对发言学生,各小组以及整节课的课堂效果进行评价。
课下进行课后反思,总结。
上述实践与思考,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将课堂还给学生,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在课堂上能够使学生获得更积极、更深层次的体验,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