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离骚(节选)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修姱.(kuā)羁.(jī jī)謇.朝谇.(jiǎn)(suì)蕙.(huì xiāng) 揽茝.(chǎi) 谣诼.(zhuó)善淫.(yín) 侘傺..(chà chì) 鸷.鸟(zhì)攘诟..(rǎnɡ ɡòu) 兰皋.(ɡāo) 芰.荷(jì)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2.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同“郁悒”,忧愁苦闷的样子) 3.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4.延伫乎吾将反(“反”同“返”,返回)5.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6.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显著)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实词(1)固①固.前圣之所厚(副词,本来)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动词,巩固)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形容词,顽固)(2)修①余独好修.以为常(形容词,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动词,整理)③乃重修.岳阳楼(动词,修建)④茂林修.竹(形容词,长)(3)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动词,崇尚,爱好)②谣诼谓余以善.淫(动词,擅长)③善.万物之得时(动词,羡慕)④素善.留侯张良(动词,友善,交好)⑤不如因善.遇之(副词,好好地)2.虚词(4)虽①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副词,唯,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连词,纵然,即使)③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连词,即使)(5)之①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结构助词,的)②哀民生之.多艰(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③又申之.以揽茝(代词,我)④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⑤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6)乎①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相当于介词“于”“在”)②延伫乎.吾将反(语气词,用在句中表舒缓的语气)③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语气词,呢)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謇朝.谇而夕.替(名词作状语)在清晨;在晚上2.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名词作动词)束缚、约束3.鸷鸟之不群.兮(名词作动词)合群4.屈.心而抑.志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5.回.朕车以复路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返回,掉转6.步.余马于兰皋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行走7.伏清白以死.直兮(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8.何方圜..之能周兮(形容词作名词)方枘和圆凿9.固前圣之所厚.(形容词作动词)看重10.高.余冠之岌岌兮(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高11.长.余佩之陆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长12.哀.民生之多艰(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哀伤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恣情,放纵。
今义:形容广阔或壮大。
2.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善于取巧作伪。
今义:细致,精巧。
3.偭规矩而改错..古义:改变措施。
今义:改正错误。
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5.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随流水而消逝。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6.长余佩之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
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被动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
(状语后置句,状语“以蕙”“以揽茝”后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状语后置句,“于兰皋”置于“步”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宾语前置句,宾语“吾”置于“知”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定语后置句,“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被动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2.既因为我用香蕙做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芳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3.赶着我的马车缓缓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啊,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冈暂且休息。
4.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5.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6.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抑止的吗?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屈原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
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同时主持外交事务。
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提倡“美政”。
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
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投汨罗江自杀。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备受推崇的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唱和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
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的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
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
楚怀王死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
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
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
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
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
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1.文学常识楚辞楚辞,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西汉时代,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2.文化常识古代自称词【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拙】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
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荆、贱内、内人:称自己的妻子。
【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读书人的自谦辞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没有才智的)、不肖(没有出息的),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辞。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辞,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等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老】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脸:年老的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和尚自称老衲;老官员自称老臣。
【孤】【寡】【不谷】(不善)古代帝王的谦辞。
【犬子、犬女】称自己的儿女。
课文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叙述了诗人因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受到周围小人的猜疑、造谣中伤,被君主疏远的困厄处境。
诗人一方面表明誓死不与蝇营狗苟的小人同流合污的决绝态度,一方面设想隐退后将更加努力修炼自己美好的德行。
离骚(节选)⎩⎪⎨⎪⎧⎭⎪⎬⎪⎫受屈遭贬⎩⎪⎨⎪⎧⎭⎪⎬⎪⎫政治理想:哀民生、遵规矩、施美政 ① :灵修不察、众女嫉、时俗工巧心志:屈心抑志、九死未悔述怀抱洁守正⎩⎪⎨⎪⎧⎭⎪⎬⎪⎫退隐的闪念:回车复路、退修初服 ② :余情信芳、昭质未亏爱国的决心:好修为常、体解不悔反省处境困厄坚守节操 【答案】 ①政治遭遇 ②高洁的品行■自主探究··············································································1.屈原一心实现“美政”,又为什么“朝谇而夕替”,被君王流放呢?【答案】的政治理想,不会瞻前顾后,更不可能中途更改主张,因此得不到君王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