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
• 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 赐给 来吾道夫先路也:道(dǎo)通“导” 向导 指九天以为正兮:正 通“证”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
苗裔:后代子孙。 朕:秦始皇以前,为通用的第一人称代词 “我”,不论尊卑,皆可自称为朕。 贞:正好,正巧。 唯:句首语气词。 降:降生,出生。
―楚辞”与《楚辞》
《楚辞》:继《诗经》之后 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 人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 的诗作而成集。共有诗歌17 篇,其中绝大多数是屈原的 作品。
“楚辞”体
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 宋玉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这些诗歌运 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 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赏析“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 暮 ”?在行文结构中有何作用?
过渡作用,诗歌至此方入题。它引 出了建议楚王举贤任能变革法度, 并开启下文,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 情怀。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 • • • • • 抚壮:把握壮年。 弃秽:弃,抛弃。秽,污秽的东西或行为。 乘坐着骏马而奔驰,来吧,我 度:法度,指行为准则。 愿引导做前驱带路! 来:召唤之词,来吧。 道:同“导”,引导。 夫:语气助词。 先路:做前驱带路。
汉武帝时设置,采集文人创作的诗歌以及各地的民间歌谣来配乐 演奏。后者真实的反映了广大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爱憎感情,成为 统治者“观风俗,知厚薄”的工具,因此可以说是继承了《诗经》 的现实主义传统。
汉乐府民歌的主要特点
1、反映社会现实的广阔和深刻。 2、叙事成分占很大的比重。
1)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标志着中国文学史上叙 事诗歌的一大发展。
• 诗歌开篇就自叙出身高贵和生日奇异,有什 么用意? 强调与楚王同宗共祖,意在表明自己对楚国 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 第五至八句,详细叙述了名字的由来,突出 强调了自身禀赋的纯美。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 • • • • • • • 纷:繁盛的样子。 我已经具有这些繁多的内在的美 内美:内在的美好品质。美,形容词作名词。 好品质,又加上优秀的才能。 重:加上。 修能:优秀的才能。 扈:披。 辟:通“僻”,幽僻。 纫:名词作动词,连结。 佩:动词作名词,佩戴的饰品。
2)往往通过人物的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常用铺陈的描写手法。
3、比兴的运用在汉乐府民歌里也有特色。
4、形式多样,有四言诗,有五言诗,有杂言诗。
《孔雀东南飞》
相关文学常识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也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 事诗发展的高峰。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最早见于南朝宋代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中, 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 357 句, 1785 个字,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成就很高。
《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 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焦、刘合葬墓
怀宁县小市镇的小吏港是千古爱情绝唱 《孔雀东南飞》故事的发生地。旧志载 “以汉庐江郡小吏焦仲卿而得名”,自汉 代就有其址。小吏港镇东有一山岗,曰花 山。“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焦仲 卿、刘兰芝合葬在花山上。焦、刘合葬墓, 当地群众称为“孔雀坟”。八十年代,怀 宁县人民政府对此墓进行了修缮,用大理 石制作了墓碑,碑文曰“汉焦仲卿刘兰芝 之墓”。
• 对比手法的运用
尧舜的“耿介”——桀纣的“猖披” “恐年岁之不吾与”——―唯夫党人之偷乐”
• 灵活的诗歌形式
将“兮”字放在单句末尾,节奏优美,由此形成以 屈原诗歌为代表的诗体——―楚辞”体
乐府和汉乐府 “乐府”和汉乐府
乐 府 汉 乐 府
“乐府”本是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乐”是音乐,“府”是官署, 乐府即是官设的音乐机构。后来就把由这一机构所收集、编制的 “歌诗”(配乐诗歌)称为“乐府诗”或“乐府歌辞”,也简称 “乐府”。“乐府”也即成为一种诗体的别称。
• 岂维纫夫蕙茝
– 岂:反问语气词。“哪里” – 维:只是,仅仅 – 夫:那,那些
• 彼尧舜之耿介兮
– 之: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
• 既遵道而得路
– 既:已经。 – 路:治国的正确途径
• 何桀纣之猖披兮
– 何:何等,多么
• 夫唯捷径以窘步
– 夫:句首发语词。 唯:只是 – 以:表结果的连词。“以致于”
– 荃:香草名,指国君。 中情:内情;本心
• 反信谗而齌怒
– 反:反而。 齌怒:暴怒,盛怒。 – 而:表承接关系。
•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 固:本来。 为:动词,“造成” 我本来就知道正直感言会成 – 之: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
• 忍而不能舍也
– 忍:忍耐(祸患) – 而:表转折。
为祸患,但还是忍耐着(祸 患)不能停止忠谏。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 • • • • • • • 览:观察。 揆:估量。 初度:初生时的气度。 肇:开始。 锡:通“赐”,赐给。 嘉名:美好的名字。 名:名词作动词,取名。 字:名词作动词,取表字。
第一段:作者自叙出生高贵、生日 奇异、名字的由来以及名字的美好 意义。
苗裔(yì ):后代子孙 揆(kuí )揣度 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 汨(yù):水急流貌 阰(pí ):山坡、岭上 申椒(jiāo) 申地产的椒
孟陬(zōu):正月 扈(hù)被、披
搴(qiān):攀、折
骐骥(qí jì )骏马 蕙茝(chǎi)香草名
惮(dàn):害怕 踵(zhǒng):脚后跟 荃(quán):香草 名,喻楚怀王 謇謇(jiǎn):忠贞的样子 齌(jì )怒:盛怒,暴怒 羌(qiāng):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 数(shùo)化
端午节
屈原作品
• 屈原一生创作了很多不朽 的作品:《离骚》《九章》 《九歌》《天问》等。这 些作品多充满了浪漫主义 气息。其中,以《离骚》 的成就最高。
《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 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 抒情诗。 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的作品,是 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 国诗人。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 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 后人还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 “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 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 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 汉赋的形成。
兴”的发展,开辟了后世的“寄情于景”,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
• 昔三后之纯粹兮
– 昔:从前。 之: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
• 固众芳之所在
– 固:确实。 众芳:比喻众多贤臣。 – 之: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 – 所在:所,地方。在,聚集。
• 杂申椒与菌桂兮
– 杂:动词,杂聚。 椒、桂:比喻贤良之臣
总结归纳
诗人自叙身世、品质、 政治理想和自己的忠诚 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 表现了屈原坚持“美 政”,至死不渝的高尚 情操,抒发了诗人忧国 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 情感;同时也流露出对 楚王昏庸信馋的不满之 情。
艺术特色
• 象征手法的运用
美人——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 芳香草木——一是表明屈原追求美好事物,品格高 贵;二是比喻贤臣。
叙述自己已具有的 内在美德,又加上 有优秀的才能,再 加上讲求整饰,成 为内外完美的人。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 • • • 汩:水流很快的样子。 若:好像,似乎。 恐:恐怕。 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为“不与吾”,不等待我。 • 搴:摘取。 • 揽:采摘。
舍:舍弃,放弃
• 指九天以为正兮
– 以为:把……当作 – 正:通“证”,证明。
• 夫唯灵修之故也
– 夫:发语词。 – 灵修:指楚王。 之:“的” 故:缘故。
• 初既与余成言兮
– 初:当初。 成言:约定的话
• 后悔遁而有他
– 后:后来。 悔:反悔 遁:变心 – 他:另外的,别的。秦以前“他”不作第三人 称代词。
• ―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 • 语言上,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 • 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助语势,造成一唱 三叹的韵致。 • 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听一听 读一读
何谓“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司马迁 离,别也;骚,忧也。---------王逸 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 也。 ------班固 离骚,为叠韵连绵词,犹言牢骚。离骚 者,牢骚之词也。
•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
– 难:意动用法,“以……作为难事” – 夫:那
• 伤灵修之数化
– 伤:为……感到伤心 – 数:屡次,多次 – 之: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
第三段: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与立场, 表达了这种观点不为楚王采纳的痛苦 心情。
• ―既遵道而得路”与“路幽昧以险隘”形成鲜 明的对比,以此告诫楚王要任人唯贤。 •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表达了 诗人为实现理想,不顾个人安危,忧国忧民 的思想感情。 •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 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直抒胸 臆,表达一心为楚王的赤胆衷心。
• 恐皇舆之败绩
– 皇舆:原指皇帝的车子,这里指国家。 – 败绩:原指打败战,战车翻倒。这里指国家灭亡。
• 忽奔走以先后兮
– 忽:匆忙的样子。 – 以:介词,“在” 状语后置句 – 奔走以先后:在国君前后奔走,指为国君效力。
• 及前王之踵武
– 及:赶上。 – 之:“的” 踵:足跟。 武:痕迹
•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屈原
• 名平,字原,楚国诗 人,杰出的政治家和 爱国诗人,是我国古 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有 巨大成就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