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救包内的物品及其使用

急救包内的物品及其使用


冷的应用方法
并防止由于擦浴时皮肤血管收缩,引起头部充血。 置热水袋于足底,使病人舒适,并促使足底血管 扩张,间接减少头部充血。 擦拭顺序 (1)上肢为:自侧颈---肩---上臂外侧---手背; 自侧胸---腋窝---上臂内侧---肘窝---手心。 (2)背部为:自颈下至臀部。 (3)下肢擦拭顺序为:自髂骨沿大腿外侧至足背; 自腹股沟沿大腿内侧至足内踝;自臀下沿大腿后 侧经腘窝至足跟。
热的应用方法
一、干热法 1、热水袋 : 用于保暖、解痉、止痛。 1)温度:成人温度是60---70℃,对昏迷、老年人、小儿、麻醉未清醒、 局部知觉麻痹等病人,水温应调至50 ℃。 2)方法:放平热水袋,去塞,左手执热水袋口边缘,灌入热水,随灌 随提高热水袋,使水不致溢出,将热水灌入袋中1/2---2/3满,逐渐放 平,排尽袋内空气,拧紧塞子,擦干,然后倒提热水袋并轻挤一下,以 检查是否漏水。 2、红外线烤灯:利用热射线作用于人体组织,使细胞分子的活动加速, 加强局部血流量,提高组织温度,达到消炎、镇痛、解痉、促进创面干 燥等。 1)照射时间:20---30分钟。2)照射距离:人体离灯30---50cm。
冷的应用方法




二、全身用冷法 1、酒精擦浴:酒精擦浴为一种简易而有效 的降温方法。 1)原理:因为酒精是一种挥发性的液体, 酒精在皮肤上迅速蒸发时,吸收和带走机体 大量的热,又因酒精具有刺激皮肤血管扩张 的作用,故其散热能力较强。 2)用物:碗内盛25%-35%酒精100---200ml, 温度30℃左右,毛巾,热水袋、冰袋。 3)方法:擦浴前先置冰袋于头部,以助降
冷的应用方法
4)注意事项: (1)擦浴过程中要注意病人的全身情况,如发现病 人出现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呼吸快,应立即停 止擦浴。 (2)擦腋下、肘窝、手掌心、大腿根、腘窝等部 位时,应稍用些力量擦,擦的时间要长些,直到皮 肤发红为止,这样才能达到散热的目的。 (3)禁擦心前区、腹部、后颈部,因这些部位对 冷的刺激较敏感,可引起不良反应。 2、温水擦浴:水温一般为32---34度。 方法及注意事项同酒精擦浴。
冷应用的禁忌




1、大片组织受损,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或感染性休 克,微循环明显障碍,皮肤颜色青紫时不宜用冷。 2、慢性炎症或深部有化脓病灶时不宜用冷敷,以 防局部血流量减少,营养不良,妨碍炎症吸收。 3、枕后、耳廓、阴囊等处忌冷以防冻伤。4、心前 区忌冷以防反射性心率减慢,心房、心室颤动及传 导阻滞。 5、腹部忌用冷以防腹泻; 6、足底忌冷以防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影响散热或 引起一过性的冠状动脉收缩,因此有心脏病及高热 患者应避免足底用冷。
急救包内的物品及其使用
9、颈托:用于固定颈椎骨折、颈椎脱位,防止骨折、脱位 的颈椎损伤脊髓神经,导致高位截瘫。 10、组合夹板:用于固定骨折,防止骨折断端损伤周围的 神经、血管和内脏。 11、安全别针:用来固定绷带和三角巾。 12、急救保温毯:保暖、隔热、保持体温,并可作为临时 担架。 13、速冷袋:大出血时辅助止血,发烧、牙痛等冷敷。 14、速热袋:用于热敷和保暖。 15、创可贴:用于小伤口的应急止血。 16、氧气筒:用于缺氧,如一氧化碳中毒、硫化氢中毒。
冷的应用方法


一、局部用冷法 1、冰袋(冰帽、冰囊)多用于局部降温。 自制冰袋:可用空矿泉水瓶子装上自来水冻在冰箱中, 待结冰后,就可使用。也可将冰块用锤子敲碎成小块,放 入盆中,用水冲去棱角,(以免损坏冰袋和使病人不适), 装入家中的热水袋中,便成了冰袋。放的部位:放在颈部的 两侧、腋窝、肘部、大腿根部、膝关节的后面。冰块融化 后重装。 2、冰槽:用于头部降温。 3、冷湿敷法:多用于止血。
用热的禁腹部疾患尚未明确诊断前不宜应用热疗。因热疗虽 可使疼痛减轻,但掩盖了病情的真相,往往会耽误诊断和 治疗。 2、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化脓时,不能进行热敷。因该处血 管丰富,且和颅内血管相通,用热可使该处血流量增多, 导致细菌和毒素进入血液循环,促使炎症扩散,可造成严 重的颅内感染。 3、各种脏器的内出血,禁用热疗。用热可使血管扩张,增 加脏器的血流量,因而加重出血。 4、软组织损伤的早期(前三天)禁用热疗。因热促进血液 循环增加皮下出血和疼痛。
急救包内的物品及其使用

电大工程医疗 胡日西丹
急救包内的物品极其使用
1、急救手电筒:用于观察瞳孔的大小及对光反射。也用于 防水紧急照明。 2、绷带:(高弹力绷带、自粘绷带、织边纱布绷带、网状 弹性绷带、纯棉弹性绷带)用于止血和包扎。 3、不粘伤口敷料:用于伤口包扎,防止感染并且不会与伤 口粘连。。 4、脱脂棉球:用于消毒伤口。5、75%酒精棉片:外用消毒。 6、0.5%碘伏棉签:直接用于大面积创口和粘膜消毒。 7、三角巾:用于包扎和止血。 8、CPR面罩:用于吸氧、人工呼吸。
热的作用
1、促进炎症的消散或局限:热可使局部血管扩张 充血,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 噬功能。因而在炎症早期用热,可促进炎性渗出物 的吸收和消散;炎症后期用热,可使炎症局限。 2、解除疼痛:由于温热刺激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 奋性,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及组织缺氧。 又由于滲出物被逐渐吸收,从而解除对局部神经的 压力。 3、减轻深部组织充血:局部用热可使血管扩张, 从而减轻组织充血。 4、保暖:对小儿、老年、危重及末梢循环不良的 病人进行保暖。
热的应用方法



二、湿热法 1、湿布热敷:多用于消炎镇痛。 2、热水坐浴:常用于会阴及肛门部的充血、 炎症和疼痛,如肛裂、肛门脓肿等。 将温开水到入盆中1/2满,水温是38---41℃。 坐浴时间为10---20分钟。 3、局部浸泡:一般用于消炎、镇痛、清洁、 消毒伤口等。
冷的作用
1、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因冷可使血管收缩,适用于扁桃 体摘除术及鼻出血,对于局部软组织损伤的早期(受伤的 24小时内)施行短时间的冷敷,可防止皮下出血和肿胀。 2、减轻疼痛:使神经末稍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 3、制止炎症扩散和化脓: 冷可以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血 流量,降低细菌的活动力和细胞的代谢,因而可以制止炎症 和化脓的扩散。 4、降低体温:冷直接和机体皮肤接触,通过物理作用,可将 体内的热传导发散。在全身用冷后,先是毛细血管收缩, 继而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降低体温,常用于高热及 中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