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中越贸易逆差研究文献综述

1.中越贸易逆差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研究背景:越南与中国地缘相近、交通便利,贸易上的优势非常明显。

越南的大米、煤炭、橡胶第一大出口市场是中国,而中国则是越南机械设备、纺织原料、建材、家电和农资产品的主要来源地。

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贸易发展迅速,中越贸易额从1991年的3200万美元增长至2010年的254亿美元,但两国贸易仍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中越经贸交往的活跃为两国百姓带来了实惠,也有利于两国关系发展的基础。

越南海外国际旅行社中文市场部常务副总经理李木子表示,“我相当看好越中贸易发展前景,至少目前两国口岸边民直接受惠”。

越南工贸部认为,边境贸易额为越中双边贸易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6-2011年两国边境贸易仍强劲增长,年均增幅约29%。

目前,中越之间已经形成了中国一个省区与越南多个省区共同合作构成跨国经济走廊的跨境经济合作模式。

在2011年10月的第四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上,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前所长阮贵辉就表示,中越两国积极开展经贸往来,让两国边境一线居民不仅能分享国际贸易合作的好处,还能分享与国内其他区域合作带来的好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两国政府在越南莱州、奠边、老街、河江、谅山、高平、广宁,以及中国云南、广西等省区展开了形式多样的边境经济合作。

2011年9月,中国首个设立在陆上边境线上的综合保税区—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正式运营,被认为是中越跨境合作取得新进展的标志。

2011年,越南财政总收入达到321亿美元,发展稳定。

作为国家经济重要支柱之一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了2021亿美元,较上年增幅明显。

但李木子提醒,越南对美国一直是顺差,对中国一直是逆差。

2011年越南全年贸易逆差全部来自中国。

2011年,越南对中国贸易逆差为116亿美元,它在出口原油、橡胶、海产品等大宗商品的同时,从中国进口机械设备、化工品和电子产品等制成品。

河口县商务局副局长岳云松表示,中国出口越南的商品中85%为机电设备,而越南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是农产品和资源性产品,经济附加值差距严重。

“中国对越贸易及其逆差的形成是有系统性原因的,比如大量大规模的中国EPC工程总承包商在越南的存在直接促使了中国建材成为首要选择,为越南低成本劳工而将工程从广东南迁越南的工厂,仍然需要其在中国的供应链提供原材料和主要部件的供应,同时这些因素都非一夕之间能改变的。

”长期服务于中国与东南亚商贸业务的中国籍律师褚建富说。

越南《海关报》报道,尽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促进了双边贸易,但由于中国商品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因此出口较多;至2015年,根据该贸易协定,越南要削减关税,故中国商品进口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但褚建富认为,随着越南工业体系的逐步发展以及东盟内部贸易区的发展,越南对中国的进口依存度可能会有所下降,“如果中国不能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品牌知名度、提高向越南出口产品的高新科技含量,其目前的主导地位可能会受到威胁”。

据越南统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越中贸易总额约500亿美元,同比增长21%。

其中,越南对华出口约131亿美元,增长2.1%。

而根据欧盟的新规要求,原料自东盟进口占50%以上的越南产品对欧盟出口,才能享受普惠关税优惠政策。

但目前越南的纺织、化工行业原料大部分从中国进口。

越南业内人士近年来也一再强调,要采取措施改变越中之间的贸易逆差现状。

有业内人士称,从结构上看,越南对我国主要出口经济价值较低的原材料,自我国进口经济价值较高的成品。

这一现象说明越南的加工制造业较落后,且短期内难改变。

对此,金柏松也赞同。

他表示,我国加工贸易转移到越南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其制造业水平,但鉴于越南目前的经济水平还较低,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扭转对华贸易逆差短期内不可能实现。

“越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制造业人才,且国内对工资上涨的需求强烈,罢工不断,劳务环境有待改善。

”金柏松说。

金柏松认为,越南要想提高自身的制造业水平,当务之急是在大学里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专业人才,同时让这些人才在企业中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驻越南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为记者提供了这样一些数字:中越双边贸易额1991年为3200万美元,2011年已突破400亿美元,增长1000多倍。

两国还力争到2015年将双边贸易额提高到600亿美元。

尽管中越贸易的“蛋糕”越做越大,但中越贸易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

中国既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越南最大的贸易逆差国。

中国出口越南的商品中85%为机电设备,而越南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是农产品和资源性产品。

目前,两国有关部门已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但改变越南对华贸易逆差局面尚需时日。

对于中越贸易不平衡的相关研究:国外研究现状:长春理工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阮金枝指出中越两国是唇齿相依的邻邦,全面发展两国之间的关系既符合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又符合两国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历史要求。

自从1991年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确定的十六字方针和共同提供的“四好”精神的指导下,中越双边贸易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且双方均较为满意的成效。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及模型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有关研究的成果和不足,研究分析了中越双边贸易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中越双边贸易发展的基础条件,中越双边贸易发展的现状和基本特征,重点分析研究了中越双边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并以此为基础从双方政府政策和两国企业落实的角度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措施。

国内研究现状:周增亮分析了中越贸易逆差形成的直接原因为是出口额高于进口额,而导致出口额达与进口额原因为越南的经济高速发展,对工农业的物资和生产资料需要大量进口;随着中国大量吸引外国投资,不断引进和更新生产技术,中国商品款式多样、种类齐全,而且比越南在本国市场生产和销售的同类产品价格更低廉,在国际市场上比较有竞争力;中国与越南接壤,陆路和海路运输都很便利且价格低廉。

在商品质量都能够满足生产使用需要的情况下,越南企业大都会选择从中国进口商品,这样既经济实惠,又能立即满足生产需求;中国出口越南的商品主要是机械设备、成品油等工业加工品,附加值较高。

中国从越南进口的商品主要是一些原材料,附加值低。

纺织品和电子产品是越南向世界各国出口的主要工业品,但生产这些商品的原辅料和配件70%.80%要依靠进口,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中国进口。

这样一来,越南从中国进口原料,生产的纺织品等成品又恰恰是中国的优势出口商品,只能销往第三国。

越南扩大对第三国的成品出口,必须相应地从中国多进口生产原料。

这也是越南对美国贸易顺差,而对中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增加了越南的商品进口总量;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免税进程的推进和越南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工业产品及农产品减税承诺的履行,中国的出口商品将更多地进入越南市场。

中国对越南的贸易顺差还将继续加大。

另外也分析了中国从越南进口相对缓慢的原因,提出了解决中越贸易逆差问题的针对性意见:节制进口和扩大出口,节制进口主要从以下方面:1.越南政府鼓励越南企业集中投资生产与中国的进口商品相比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扩大国内市场份额,以替代中国的进口商品。

2.研究和使用各种技术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措施,坚决控制消费品及国内能够生产的商品进口,以维持国内市场供求平衡。

3.防止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的浪费,合理配置和使用国内资源。

扩大出口方面:增加对华出口的商品种类,大力推动加工工艺的应用,最大限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建立稳定的商品分配渠道,贸易方式从边贸的小宗贸易转为政府间的大宗贸易等。

苏玉山在《越南与中国货物贸易研究》一文中分析越南与中国货物贸易发展现状,包括越中货物贸易现状、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及原因;中国与越南货物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动态分析,通过对中越双方货物贸易的相关数据进行数量分析提出越南未来货物贸易的主要突破口。

提出了针对性极强的政策建议:继续充分利用两国友好的政治背景,大力推动双方贸易关系。

在双方特殊政治关系以及两国经济体制相同特点的前提下,越南政府可以建议中国鼓励更多的中国大型企业对越南加大投资力度并优先考虑进口更多越南的产品。

两国政府应该把缩短贸易逆差、改善贸易不平衡这一问题列入两国将来合作解决的重点工作并提出具体的措施、行动计划和具体每个阶段的目标。

结合综合优势理论来看,政府主要着力于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即:选择“中"技术产业作为其外贸的主导产业,培育技术优势;加强外贸政策、制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易效率,降低交易费用;加强科技、教育的投入,实施教育科技优先发展战略。

郭碧环指出在中越两国的贸易中.越南一直是贸易逆差国,1996年逆差竟高达31亿美元.占出口额的58%,超过国际警戒线线30%-50%的标准。

据报道称,近3年来.越对华出口增幅高于原定目标.每年增加5一121乙美元。

与此同时.自华进口每年增加30-35亿美元。

越南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2007年对华贸易逆差为91 45亿美元,相当干当年越对外贸易逆差总衡的64%:20n8年为lll 6亿姜元.占61%:2()f)9 年为115 32亿美元.占90%,越对华贸易逆差再创纪录.增至126亿美元,占越进口总额的23%.高于东盟和欧盟.相当于当年越对外贸易逆差总额120乙美元的105%。

并指出短期内中越贸易逆差现象不会改变,并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虽然越南正计划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努力减少两国间的贸易逆差。

但由于中国产品在价格等方面的竞争力较强,要说服企业改从其他市场进口十分困难,再加上2003年10月1日中国、缅甸、泰国三方签订果菜进出口零关税政策后,越南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处于不利地位.其农产品出口因此大幅度下降.越南水果和蔬菜占云南市场份额大幅减少,2005年后越南甚至从中国进口这类果菜。

周威指出越对华逆差现象可能进一步加剧。

近3年来,越对华出口增幅高于原定目标,每年增加5—12亿美元。

2010年越中贸易总额约达254亿美元,其中,越对华出口64亿美元,自华进口190亿美元,越对华贸易逆差再创纪录。

虽然越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减少对华贸易逆差,但中国产品在价格和质量方面竞争力较强,且中国从越南进口的主要是矿产品和农产品等价格低、种类少的初级产品,这些产品受季节性和政策性影响较大,因此越南出口想对于进口的收入较少且波动性大,目前越南的农产品、原燃料等主力产品出口能力已基本接近极限,受贸易障碍,生产成本飙升等因素的制约,越南对华出口的不利状况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转变,逆差现象将会持续并可能进一步加剧。

马勇指出越南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其经济结构失衡。

越南的工业较为薄弱,很多产品要靠进口,而出口的产品价值明显跟不上,在能源上涨的全球背景下,十分被动。

越南工业产值占GDP的40%,主要是钢铁、纺织、皮革、电力和原油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