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材料作文立意与角度选择

高考材料作文立意与角度选择

高考材料作文立意与角度选择一、生活是万花筒,反映生活应多角度我们拍摄立体的人像,就要讲究角度。

全身、半身、动态、静态、正面、反面、侧面、坐势、卧势、立势,姿态各异,形象纷呈,除了做身份证的“半身脱帽正面照”之外,其余的照相,都是各从一个角度反映人的形象和精神的。

作文亦然。

作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蕴含在生活中的道理也应该从多角度去理解。

苏轼《题西林壁》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要“识庐山真面目”,就要多角度“看”庐山,才能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庐山。

如有这样一则材料:“木桶理论”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概念。

说的是:一个木桶的容水量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其它的木板即使再长出许多也没有价值。

要增加木桶的容水量,就必须加长最短的木板。

读后让学生多角度构思,结果学生紧扣材料,联想开去,联想到自己,周围的人或社会上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其立意主要有如下几种:①自己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外语学科成绩明显较差,必须发奋补上。

②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合成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必须同时抓好,不能一手硬,一手软。

③有些地方生产发展较快,但交通通讯建设都跟不上,必须加快这两项工程的建议,④在某一生产流水线上,只有一个生产程序常常造成阻碍,必须加强这个环节,才能使整个产量提高。

实践告诉我们:从什么角度认识事物,就会有什么样的文章立意,选择角度新,文章立意就新,选择角度好,文章立意就好。

二、借助求异思维,才能出新制胜求异思维就属创造性思维,且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主要思维方式,可以不受习惯的束缚,突破常规,从实际出发,破除旧框框,辟出新路子,以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帮助人们摆脱思维的僵化,刻板和呆滞,进而使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作文的求异思维有三种形式。

一曰相反相成,如果能大胆地对现成的结论提出质疑,对人们意识中原先存在的习惯认识加以批判或否定,或对现成的材料从含义上向相反方向作出新的发掘,就可能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写作天地。

如“东施效颦”这一典故,对东施透出了明显的贬抑态度,她那“捧心而颦其里”的可怕样子,使得人们或“闭门而不出”,或“挈妻子而去之”,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现在人们都用来耻笑那些丑陋或低能的人显示自己,这似乎已成定论,不可“反弹”,但是,如果就东施的精神去读,还是有理可讲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东施虽丑却追求美,这是可以理解的,她见先进就学,精神可嘉,尽管学得不像样,毕竟有好强、向善之心,无可厚非。

昙花,本是印度梵语昙缽花的简称,由于它开放时间短(两小时,从晚十二点开到凌晨二点),所以它比喻事物一出现就很快消失,带贬义。

但反其意而用之,仍能写出新意,昙花开放的时间虽短,但昙花不图名利,向人们无私奉献着自己的清香,它不正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平凡人物,为振兴中华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吗?二曰相辅相成。

有人根据大学生们做棵无名的小草,还是做棵参天大树的讨论,写了篇《也要唱“大树歌”》,文章既肯定了做棵无名的小草,埋头苦干,甘当无名英雄的必要;又指出不要惧怕出类拔萃、成名成家,“既有参天大树,又有遍地芳草,这才能构成绚丽奇伟的景象”。

“小草”与“大树”对于装点江山,振兴祖国,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要唱“大树歌”》,比只唱“做棵无名的小草”,无疑扩展了思路,丰富了内容,深化了主题。

三曰推陈出新。

有时,我们可以对已成定论甚至流传千古的说法,从新的角度作出新的思考,区别轻重缓急,或引伸,或联想,或扩展,思维的轨迹,不再只是沿着直线延伸,而是以某一点为中心,向四方辐射。

从思维角度看,多种立意属“发散思维”。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历史已有定评。

从齐王悬赏纳谏,可立题为《纳谏需要胆识和气度》;从邹忌两次窥镜,可立题为《人贵有自知自明》;从提意见应讲究方法和技巧,可立题为《推己知彼,引君就范》;从妻、妾、客皆美邹忌,可立题为《对讨好恭维的言辞必须警惕》。

以上几种观点是从课文中提炼而来的,现实意义较强,而且标题也符合要求。

观点③④尤其值得肯定,角度新颖,视点独特,可见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辨析,使学生形成对材料深刻的认识,这样就能提炼出立意深远,有理论价值的文章观点。

三、筛选信息,找准最佳角度对供材料作文,如果不能把握材料(题目)的实质,把材料与不贴切的立意强扭在一起,即使你下笔万言,洋洋洒洒,其结果也只能是枉费心机,事与愿违。

如有这样一则材料,孩子在练剑的时候,总是埋怨剑柄太短。

妈妈说:“你在进击时再向前跨出一步。

”依据这则材料来写文章,你如果只是讨论到底剑柄长好还是剑柄短好,或者是议论妈妈的经验更丰富,或者说练剑要刻苦、专心,不要埋三怨四,那都是就事论事,不得要领。

妈妈的话其实已经承认了剑柄太短是一个缺陷,所谓要“跨出一步”,意思是要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弥补这一缺陷,把这一步扩展开来,就可引出一条规律:要用主观努力去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这样就找准了最佳角度,即提炼的主题就有了普遍意义。

作文立意要新,是指在不违背反映事物实质的大前提下,从新的侧面去认识事物,而这个新的侧面较之习惯的侧面,更能突出事物的本质。

可以说,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角度是最佳角度。

当然,选择角度是优是劣,主要是基于对材料的深刻认识,对原材料观点准确把握2010年最新素材:温哥华冬奥会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冬奥会。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性冬季项目运动会。

每隔4年举行一届,并与奥林匹克运动会隔两年举行。

按实际举行次数计算届数。

该赛事的主要特征是在冰上和雪地举行的冬季运动,如滑冰、滑雪等适合在冬季举行的项目。

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中,我国短道速滑选手(大杨扬)为中国实现了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

2010第21届冬奥会从2月12日到2月28日在温哥华进行。

(李广元)话题1:梦想——30年的梦想,18年的拼搏。

这注定是一段传奇。

新春佳节的喜庆如火如荼,远在温哥华冬奥会赛场上的我国冰坛夫妻申雪/赵宏博,以完美的表现征服了裁判,征服了所有观众,用一枚沉甸甸的花样滑双人金牌,给国人送上了一份新春厚礼,完成了他们18年冰坛生涯的最后绝唱。

花样滑既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冰上运动,又是一项需要体力和意志完美结合的运动,对于32岁的申雪和37岁的赵宏博来说,早已经过了运动的黄金期,多年的征战让他们伤痕累累,体力成了他们圆梦最大的障碍。

但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这对冰坛夫妻付出了比许多运动员多几倍的艰辛和汗水,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李广元)天道酬勤。

辛勤的付出和执著的追求,终于缔造了今天的辉煌。

当音乐响起时,申雪/赵宏博翩翩起舞,随之的每一个动作都高质量地完成。

“如果爱情终将凋零,谁会渴望永生?请用你的双唇吻干我的泪,用你的指尖触碰我的心,这样我们就能相亲相爱到永久。

如果此刻即是永远,谁会渴望永生?”这首曾被皇后乐队演绎过的《渴望永生》因申雪/赵宏博而焕发了新生。

相挽相携,这对冰上伉俪已经走过了10多年的岁月。

而在2010年2月16日,他们终于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瑰丽梦想。

而对于过往的种种经历,申雪和赵宏博也用一句话一言以蔽之,“所谓梦想,就需要坚持不懈,希望大家想起我们,就能想起坚持的力量。

”话题2:方向与成功——重在参与,但对第一的追求我们永远都不会改变。

面对强敌人,只要找到努力的方向,下定决心,成功就会到来。

我国冰壶男队23日以2胜7负排名第八的成绩走完首个冬奥会之旅。

离别温哥华之际,他们表示不仅享受了冬奥会的“盛宴”,而且找到了自身差距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冰壶男队是首次参加冬奥会,一开始时,战胜了丹麦和美国队,与法国和德国队的比赛,他们都是在比分领先的情况下被对手翻盘。

最后在与加拿大的比赛中,由于技术能力的差距而结束了本次奥会之旅。

但是,对于首次参加冬奥会来,队中老大哥、队员兼教练李洪臣表示:“冬奥会是冬季运动的顶级赛事,这次与世界冰壶人的大团聚增进了友谊和感情,同时也找到了我们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年轻的一垒臧嘉亮说,“我很享受这次冬奥会之旅。

回去后我会继续苦练,坚信我们中国男队还会回来的。

”话题3:自信与信任铸就成功——唯有信任,才能让上下一心;唯有自信,才能创造奇迹。

在本次冬奥会上,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凭借着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最终获得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冠军。

18年来,中国短道速滑女队五次冲击冬奥会接力金牌,却五次饮恨。

尤其是自1994年以来,韩国队包揽了四届冬奥会的金牌。

而中国队一直在为这枚金牌孜孜不倦地努力着。

十年磨一剑,中国短道女队终于在温哥华一洗屈辱,用风驰电掣的速度碾碎了韩国人独霸冰场的梦想。

(李广元)比赛在倒数第四圈时,队员孙琳琳按照自己正常的方式继续滑行,韩国选手在两人身体靠近时,韩国选手非常隐蔽地用自己右手推了孙琳琳一把,孙琳琳顿时受力滑行路线被推到外线,韩国队员借力顿时将领先优势扩大到5、6米。

在面对这样的的情况下,队员们仍然努力向前拼搏着。

在谈到这次获得成功的原因时,中国代表团秘书长赵英刚说,无论场上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队员都始终充满自信,而且彼此信任,即使被韩国队赶超,也没有受到干扰。

特别是交接棒配合很完美,最关键的是,队员们在比赛中一直表现出坚定的求胜信念。

这是她们成功的基础。

话题4:挫折使我们更加强大——短道速滑500米,作为中国队的传统优势项目,我们曾经三次与冬奥会金牌擦肩而过,但挫折只会使我们更加强大,期待着在未来的比赛中,中国队还会延续这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将连冠纪录继续改写!我们相信,中国短道健儿可以做到!2月18日上午,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王濛以43秒048的成绩率先通过女子500米决赛的终点,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本届冬奥会的第二枚金牌。

短道速滑500米,从大杨扬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的首金到06年都灵冬奥会上王濛的一鸣惊人,再到王濛今天的卫冕,中国队实现了在这个传统优势项目上由“三连亚”到“三连冠”的完美蜕变。

(李广元)开赛后,内道出发的王濛同之前两轮一样,在起跑后迅速占据领先,但是两位加拿大选手却在抢位的时候发生了碰撞,双双摔倒,比赛不得不重新出发。

这对于王濛来讲遇到了一次体力消耗和心理上的考验。

在经过工作人员对冰面修补过后,比赛第二次进行,却出现了选手抢跑的意外,使得比赛的气氛越发紧张,火药味十足。

第三次发枪,比赛终于顺利进行,王濛迅速冲出起跑线,并占据领先。

随后的比赛完全进入了王濛的个人表演,她与第二位的选手差距近乎达到了一个直到的领衔优势,比赛的悬念也逐渐减小,王濛需要的就是合理分配体力,控制路线。

最终,她做到了,在最后一个弯道后,她甚至可以直起身体,提前庆祝自己的胜利。

话题4:科技的力量——随着时代的进步,体育竞技再也不单纯的是运动员之间力量、技巧或者速度的较量,越来越多的科技因素渗透其间。

14万吨电子垃圾“炼”出奖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