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铁109标段施工监控量测第一章概论1.1国内外地铁监控量测的意义监控量测技术是隧道工程安全施工的一项重要保证措施,通过施工现场监测可以掌握固岩的动态变化,指导施工过程顺利进行,本文阐述了监控量测的目的、意义、内容及其实施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应如何做好监控量测工作。
理论上说,监控量测主要是针对初期支护,因为隧道开挖完成后,围岩本身应力的释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隧道二次衬砌是需要初期支护沉降、变形完全稳定之后才开始施做。
监控量测的主要作用是保监控量测为围岩稳定性和支护、衬砌可靠性提供信息、提供二次衬砌合理的施作时间和为施工中调整围岩级别、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和变更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随着我国各大城市大规模的修建城市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优势明显, 是现代化城市交通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地下铁道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地铁土建施工中, 又分为明挖法施工、暗挖法施工、盖挖法施工,而监控量测作为必要的手段存在于各个施工过程。
明挖法施工过程中, 监控量测更是成为了施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铁作为一种城市地下工程, 在21 世纪得到了蓬勃发展, 但也涌现了大量的岩土工程技术问题, 如城市地下工程引起的地表沉降可能危及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安全的问题, 地下工程本身的安全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是地下工程施工的关键。
针对地下工程的特点: 地质条件差、周边环境复杂、结构埋深较大、围岩稳定性难以判断, 广州地铁在地下工程施工中, 建立起一套地铁监测信息系统, 保证了监测数据反馈指导设计与施工的畅通, 为解决地下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监控量测是隧道新奥法施工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是监视围岩和支护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和判断设计、施工是否正确合理的主要依据, 是实现隧道信息化施工的基础。
通过现场监控量测, 掌握洞内的施工动态, 依靠反馈信息修正设计参数和施工顺序, 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1.2地铁塌方事故大连地铁山东路施工现场附近路面坍塌现场这是6月9日拍摄的路面坍塌事故现场。
当日16时许,大连地铁山东路施工现场附近路面坍塌,出现直径超过5米的深坑,部分地下管线断裂。
目前,该地区部分路段已被改为单行线,事故原因尚在调查中。
许多建设中的隧道工程不重视监控量测工作的重要性,而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此可见监控量测对于地下工程的重要性。
第二章工程简介2.1工程范围大连地铁是大连市城市地下铁路的统称,大连市地铁1、2号线于2009年7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12年12月全部建成通车,建设总工期3年半。
大连市地铁覆盖范围为东起港湾广场,南到河口,西至红旗西路,北落姚家。
河口站为地铁1号线与快轨旅顺线的换乘站,西安路是两条地铁线的换乘站。
南关岭站可以实现让地铁线路和国铁大连北站换乘。
其中除姚家车站为半地下站外,其它所有车站均为地下车站。
大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第109合同段包括东海公园站及站后区间、东海新区站、东海公园站-东海新区站区间。
2.2东海公园站及站后区间2.2.1工程概况:东海公园站在大连东港地区规划三横路与二十纵路交叉口下。
设计范围包括自车站起点里程CK0+329.210至车站终点里程CK0+480.010,总长150.8m。
车站中心里程为CK0+404.611。
本站为地下单层侧式站,总建筑面积9697.3m2。
车站共设4出入口。
东海公园站为地下一层结构,站台宽度为 3.55m。
站台计算长度中心处轨面高程-2.460m,底板顶面高程-3.070m。
车站主体结构尺寸为:车站主体长度158.8m,主体宽度48.7m。
车站中心处规划地面标高为6.390m。
本车站长150.8m,区间全长329.210m,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1.50m。
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由于本站及站后区间场地开阔且地下无管线,具备放坡条件,故本站围护结构选择1:1.2放坡开挖外加旋喷桩止水帷幕。
基坑表面喷混凝土厚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配筋为Φ8@150×150。
2.2.2周边环境:东海公园站(含站后区间)主体敷设在规划三横路与二十纵路交叉口道路红线内(规划道路暂无具体命名),设计建筑现状区域内为填海空地,无地面建筑。
2.3东海新区站2.3.1工程概况:东海新区站在大连东港地区规划三横路与十五纵路交叉口下。
东海新区站设计范围包括自车站起点里程CK1+598.610至车站终点里程CK1+749.410总长150.8m。
车站中心里程为CK1+674.010。
本站为地下单层侧式站,总建筑面积9719㎡。
车站共设4出入口。
东海公园站为地下一层结构,站台宽度为 3.55m。
站台计算长度中心处轨面高程-3.110m,底板顶面高程-3.720m。
车站主体结构尺寸为:车站主体长度158.8m,主体宽度48.3m。
车站中心处规划地面标高为5.740m。
本车站长158.8m,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1.50m。
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由于本站及站后区间场地开阔且地下无管线,具备放坡条件,故本站围护结构选择1:1.2放坡开挖外加旋喷桩止水帷幕。
基坑表面喷混凝土厚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配筋为Φ8@150×150。
2.3.2周边环境:海新区站车站主体敷设在三横路与十五纵路交叉口道路红线内(规划道路暂无具体命名),设计建筑现状区域内为填海空地,无地面建筑。
2.4东海公园站~东海新区站(区间)2.4.1工程概况:东海公园站~东海新区站区间起讫里程为CK0+480.010~CK1+598.610,区间全长1118.600m。
区间隧道采用明挖法施工,为矩形断面。
正线线间距4.6m,线路纵向从东海公园站出站后以7‰坡度下坡,然后以 3.722‰的坡度上坡,隧道最低点位于里程CK1+058.196处。
隧道结构底最大埋深10.865m(覆土厚度4.405m)、最小埋深8.43m(覆土厚度1.97m)。
区间于CK0+780、CK1+080、CK1+380设施施工联通门,并于CK1+058.196设泵房。
2.4.2周边环境:东海公园站~东海新区站区间位于大连东港地区规划地块三横的上方,新规划道路宽60m,站址周边大都尚未实现规划,现状地面为填海区域,周边暂无地面建筑。
2.4.3地下管线2.5工程水文及地质2.5.1工程水文2.5.2工程地质3.1监控量测的目的3.2监控量测的依据和标准3..2.1监控量测依据3.2.2监控量测标准及规范3.2.3监控量测设计原则3.3监控量测的内容和方法3.3.1明挖车站与区间应测项目3.3.2目测内容开挖后对无支护围岩的目测内容包括:(1)围岩类型及分布特征,结构面位置和产状,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几何特征、节理裂隙填充物性质和状态等。
(2)开挖工作面的围岩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剥落掉块现象。
(3)是否有涌水,涌水量大小、涌水位置以及地下水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等)。
开挖后已支护段的目测内容包括:(1)有无锚杆被拉断或垫板陷入围岩内部的现象。
(2)喷锚混凝土是否产生裂隙或剥落,特别注意观察喷锚混凝土的剪切破坏现象。
(3)是否有底鼓现象。
3.3.3 目测异常处理目测观察中如发现异常现象,需详细记录发现的时间和到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以及附近监控量测点的各项监控量测数据,并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与判断。
周边地表土体沉降和水平位移1.测点布设对于基坑,其监控量测范围是1~2倍基坑开挖深度影响范围内。
在基坑长、短边的中轴线布设观测主断面,每断面6~8个观测点。
在观测主断面上,从里向外,按等距离原则布置测点,测点间距一般为沿着基坑的长边4m。
若基坑较长,则沿长边每25m增设一个观测断面。
在基坑外,沿基坑长轴方向布设3个观测断面,基坑长边与3个观测断面见两两相邻,距离为25m。
沿基坑短轴方向,在基坑外部设1个观测断面,观测断面与基坑短边的间距为2m。
3.3.4 监控量测仪器和设备地表沉降采用徕卡Sprinter 250M-CN电子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所用的设备还有铟钢尺和分层沉降仪等。
3.3.5 监控量测方法和频率地面沉降的监控量测方法,即通过监控量测地面的固定测点在不同时间相对于参考点(基点)的标高,求出两次监控量测的差值,即为该测点的沉降值。
监控量测的频率:基坑开挖期间,基坑开挖深度5m以内时,每两天1次;开挖深度5~10m 时,每天1次;开挖深度10m以上时,每天2次;同时,监测频率还受底板浇筑时间限制,底板浇筑后7天,每天2次;底板浇筑后7~14天,每天1次;底板浇筑后14~28天,每两天1次;底板浇筑后28天以上,每三天1次。
如出现位移值明显增大时,应加密监控量测次数。
应用表3.2时必须注意以下要点:(1)由位移变化速率到开挖面的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原则上采用监控量测次数多的值。
(2)在同一监控量测断面的各测线或测点,应采用相同的且由最大位移变化速率的测点位置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
(3)位移基本稳定后,仍应以每两天1次的频率监控量测一至三周,以确定位移是否最终稳定。
(4)在膨胀性围岩中,位移长期(开挖后两个月以上)不能收敛时,监控量测要一直继续进行,直到修建二次模筑衬砌,使位移变化速率不大于1mm/月为止。
(5)位移变化速率过大时,在加强初期支护的同时,也应加强监控量测频率,尤其要重视开挖前后(放炮前后)的监控量测,并观测此时的动态影响规律。
3.3.6观测条件监控量测的实施,应在水准仪和标尺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观测,且应注意以下事项:(1)不得在测站和标尺处有震动时进行观测。
(2)尽量选择在每天同一时间内进行观测,选择在阴天和气温变化小的时间内进行观测;若必须在阳光下进行观测时,测站应配备测伞。
(3)观测应坚持“四固定”原则,即观测人员固定、测站固定、测量延续时间固定和施测顺序固定。
3.3.7 地下水位观测1. 测点布设地下水位监测孔,在车站范围内,通常布设于车站基坑施工范围外适当距离的四角,纵向跨度较大时,视水文地质条件,适当加密;车站与区间段通常沿纵向每50m布设一处,双线隧道布设于两线之间,监测基坑开挖和隧道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以确保基坑边坡的安全。
车站范围内的水位监测孔可兼做测斜孔,布置方式按车站与区间监控量测施工图实施。
2. 监控量测仪器和设备监控量测仪器采用钢尺水位计,水位监测孔采用XY-100型地质钻机成孔,孔内设置直径为φ50mmPVC灰管,管周围按间距100mm梅花型布置φ5mm滤水孔,外包隔尼龙纱布。
3. 监控量测方法和频率监控量测方法:基坑施工过程中土体水位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地基的稳定性。
测量时,孔顶管口高程以二等水准联测求得,管口顶至管内水位的高差由钢尺水位计测出,由此计算水位标高。
各孔水位高程的初始值在观测管埋设两周后并在基坑开挖前作两次测定,取平均值为其初始值。